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艺大众化的问题是关系到文艺服务方向的问题。自“五四”文学革命起,我国新文学界对这个问题就十分重视,讨论十分激烈。随着这个论题讨论的不断深入,在创作实践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今天,时间推移了几十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大众化是否还成其为问题?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重温毛泽东同志对于文艺大众化问题的有关论述,回顾一下文艺大众化的历史过程,也许是不无益处的吧?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文艺界联系我国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对西方现代主义(又称现代派)及其文学,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大致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另一种认为我国文学如果“深中现代派的流毒”,“在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上,都将走入一条死胡同”;第三种意见是:“在标榜创新上,现代主义的艺术要求是合理的”,“但从整体上说,中国当代文学恐怕难以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显然,无论哪种意见,不仅直接关系列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认识和评价,而且反映了我国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导向问题。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觉得首先对现代  相似文献   

3.
艺术形象问题,古今中外,都是文艺创作及文艺理论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形象问题,理论的探讨与总结形成了“意象说”。它发端于先秦,继以魏晋的哲学理论,诞生于南北朝的文艺批评及理论研究,发展于唐宋且在创作实践上产生了丰硕成果,总结并完善于近代。“意象”说与西方有关艺术形象的理论相通而不相同,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掌握住中国古代诗歌创造艺术形象的基本要求及基本特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文学,或文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叫人困惑、令人苦恼、却又使人感到必须解决而且还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1925年,郭沫若就在他的《文学的本质》一文中兴致勃勃地探讨了这个问题。他承认,这个问题是“极纷挐,极难解决的一个”;郭沫若回顾道:“古今东西的学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不知道有多少种类。有的说是自然的摹仿,有的说是游戏的冲动,有的说是性欲的升华,有的说是苦闷的象征,有的说是天才的至高精神的表现,有的说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诸如此类还有许多主义上的派别”①。大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个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是“愈到现代愈复杂”②,因此,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干脆说:“艺术不能下定义,艺术的本质是弄不清楚的,思考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③;但当代文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方法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确立起来的。但是围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些理论问题时有争论,特别是关于如何界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为大家所公认的定义。本文试图从苏联文学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出发,探讨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研究的定位、价值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课题研究总的感受总的来讲,我看了这个项目确实感觉到很受鼓舞。因为这个项目可以说是在我们国家基础教育领域多年来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无论从理念上,无论从具体的现实情况上,这个项目都涉及到了。但是这个项目坦率地说,我们高校没法研究,因为这个项目是实践性、政策性、制度性极强的项目。他不是一个学校、  相似文献   

7.
余光中的散文理论主张及散文创作实践均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相契合这一特点.余氏散文理论的“弹性”说、“密度”说、“质料”说既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中国古典散文的美学,又体现了他对现代艺术的追求.余氏散文创作的内容与艺术手法上也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契合.独特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为余光中的散文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走古典与现代契合之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徐昕 《大学生》2013,(7):68-68
正一个网友在微博上找到我,说想问几个外语方面的问题,我说当然可以。她说自己刚到国外,在语言上遇到了障碍,所以,她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把外语学好?"好吧,我完全没料到是这么大的一个问题。只好告诉她,这个问题太过抽象空灵,不是在网上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她说,那就问个具体点的:"我现在究竟应该多背单词呢,还是应该多阅读?"可是这个问题一点也不比刚才那个更  相似文献   

9.
近来,很多亲朋好友都向我询问孩子的作文怎么写这个问题,有说六年级的孩子每次作文只能像挤牙膏一样写上二百字就再也写不出一个字了,也有说孩子都上初一了,每次作文老师都下这样的批语:习作如流水账,白开水一样……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几年了,作文教学的确一直是困扰老师、学生、家长的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我对此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十年来最大的一个失误是思想政治教育削弱了。中学语文教学亦然。语文教学的目的——既要进行语文训练,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一个谈了几十年的老问题,应该说广大语文教师对此在思想认识上是比较明确的,然而由于受到社会上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袭、干扰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的影响,这个问题至今并没有  相似文献   

11.
人才问题,从来都是国家的大问题,也是每一个科研单位的重要课题。邓小平同志早在1981年就针对选拔中青年干部说过:“现在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十分迫切了,再过三五年,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要来一次灾  相似文献   

12.
传话     
正2013年9月27日星期五晴今天下午的第二节课是周会,这个周会与以往不同。上课铃声响了。"我的游戏我做主"七个大字赫然写在黑板上。常老师说:"大家有没有玩过游戏?在操场上或其他地方?"我们异口同声的说:"有,当然有。"谁没有玩过游戏呀?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们玩的游戏太多了,现在想起来还高兴呢,这个问题一提起来,许多同学都举起手来,有悠大绳、捉迷藏、丢手绢……真多呀!老师提议在课堂上玩一个游戏,玩什么呢?思来想去,也只有传话了,游戏规则是:班长带着坐在第一排的同学出去说一  相似文献   

13.
略说曹植的文艺观裴登峰,张廷银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创作,为我国文苑增添了一朵五色斑烂的奇葩。他在主要从事创作实践的同时,还对文艺的有关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说子建不是一个专门的理论家,没有专门的文艺论著,他的关于文艺问题的论述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王士祯是清初的著名诗人。他的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在当时产生过很大影响。今天看来,他的作品尽管有不少糟粕,但也确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在文学理论方面,他的“神韵说”,也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目前学术界对王士祯的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都存在着不同看法。敏泽同志在他撰写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就曾这样阐述过他的观点: 王士祯是著名的神韵说的倡导者。 ‘神韵说’的特点是,回避和脱离现实生活,以艺术风格上的所谓‘含 蓄’、‘冲和’、‘淡远’等等。反对诗歌反映较强的现实生活。其目的是为 清王朝的统治粉饰太平,点缀升平。实际上是一种帮闲文学,正如王士祯自己 的创作实践表明的那样。  相似文献   

15.
近日,美国科学家斯蒂文·奥尔森宣称,现在地球上的65亿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生活在几千年前,确切地说是生活在几千年前的东亚,在中国。这个结论是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计算得出的。从1999年开始,就有一些科学家用数学方法研究人类祖先的问题。根据奥尔森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显示,追溯到2000年到5000年前就有一个人是现在所有活在地球上的人的祖先。奥尔森说:“这个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他的后代蔓延到了全世界,最后他就成了所有人的祖先。”根据奥尔森的计算结果,这个人很可能是东亚人。他的后代逐渐遍布了全世界各个角落,直到现在,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16.
如果能够以生产力的主要特征来给任何国家作一个简单的定性,我们可以称旧时期的中国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中华民族一部五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这个民族与土地打交道的历史,这个民族是个安土重迁的群体,且在生产远远落后于今天的古代更是如此.一方面,这个民族对土地有着割不断的依恋情节.正如美国学者金(King)在其所著的《五十个世纪的农民》一书中所说的那样:“物取之于土,泻物还之于土.一生结束,又回到土地,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依靠这个循环,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五千年.”另一方面,这个安土重迁的民族历史上从来避不开流民这个问题.当然,促使流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像灾荒等.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语言?如何对语言做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对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人们来讲,这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一个出发点和立足点。而对于许多英语教师来说,真正认真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并不多,真正想透彻的时候就更少了。然而我们又必须好好地思考。在这个问题上犹犹豫豫、模模糊糊,是非常有害的。  相似文献   

18.
<正>抗日根据地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国现代历史上经常遇到的一个名词。但是这个概念的内涵还应该先说清楚。这个问题说清了才好说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通常说的抗日根据地即敌后解放区,它应该包含以下的内容:一定地域上的政权;抗日的武装力量(包括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人民和群众组织;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政权和军队  相似文献   

19.
Totoro 《小学生》2007,(10):22-22
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这个说雷锋,那个说张飞,大家说得很热闹,童老师听得也很开心。 不过,这个时候梳辫子的妮妮提出了一个问题:“童老师,您看,这位同学说无私奉献的雷锋是英雄,那位同学又说第一个上太空的杨利伟是英雄。那么我想知道,究竟怎么样才是英雄?英雄的概念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说到青春期教育,“早恋”就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老师、家长和学生往往各执一词。一个中学生认为: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和家长用不着大惊小怪。针对有些老师激烈反对“早恋”,一发现男女同学交往密切就严厉批评学生的做法,这个学生说,该不该谈恋爱是感情问题,与道德无关。而且,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相信学生能处理好他们的感情,不要过多干涉。一位中学的团委书记说:“早恋”这个词本身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