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第十一届亚运会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出于对有关档案工作的好奇,在一个丽日秋高的上午,我访问了座落于北郊的亚运会组委会。一踏上亚运村的土地,就是见多识广的“老北京”,也会有目不暇接之感:运动员村鳞次栉比的高楼犹如宁静的港湾停泊的舰船,拔地而起的游泳馆和田径场已显露出恢宏的雄姿,宽阔的马路、如茵的  相似文献   

2.
意外中的意外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在当今许多重大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总有一些记者会幸运地置身其中,成为历史的记录者。1990年,发生在亚洲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是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多名记者获得了进入亚运村采访、记录这段辉煌历史的机会。我接受了报社指派的采访任务,非常意外地走进了“亚运记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民日报的一名记者,我和亚运会真的有缘,第一次采访大型国际体育比赛就是从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开始,此后每一届亚运会我都到一线采访(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作为组委会新闻部工作人员参加报道)。我见证了中国体育日益强盛、夺得亚运会金牌总数“六连冠”的光荣历史,也经历了中国体育记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在刚刚过去的釜山亚运会上,活跃着我国100多家新闻媒体派出的500多名记者,这与1982年时仅有十几家单位的几十名记者前去采访不可同日而语。从釜山亚运会报道也反映出我国体育新闻领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4.
待嫁记     
新华社赴巴城摄影记者的领队是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武基国。他正宗体育科班出身,又有20多年中央新闻的采访经历,中南海、白宫、白金汉宫等都留有他的足迹。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老武忙于给记者派活,错过了采访的机会。这回,老武大小镜头和胶卷也没少带,准备在巴塞罗那弥补一些北京亚运会时留下的遗憾。老武深知指挥棒的分量,每天的信息调研、统筹安排记者采访和处理记者源源不断的照片已使他应付不暇。几天工作下来,老武断定这回又是给他人作嫁  相似文献   

5.
体育报道的特殊要求——“四快”在汉城采访第十届亚运会,记者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一天要跑几个赛场,写几篇稿子,所以要腿快、眼快、脑快、手快。腿快就是要跑得快,每天从旅馆到新闻中心,再跑赛场和亚运村,不下几十里。汉城赛场分布于市区东西南北,记者都得跑,有时一天要跑几个赛场,简直就象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亚运会开始阶段,我们每天早晨驱车往北,到离住地几十公里远的泰陵园射击场看神枪手比枪法;太  相似文献   

6.
“亚运村”如今成新房“亚运村”昨晚鞭炮阵阵,曾任第11届亚运会组委会副主席的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被一对对打扮得花团锦绣、喜气洋洋的新婚夫妇簇拥着,出席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婚礼,同时为31对新人证婚。这31对新人来自江苏省南京市。他们婚事新办,参加了由北辰集团汇园公寓(即原亚运村)与北京、南京两家旅行社合办的“亚运村”新婚旅游  相似文献   

7.
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将在朝阳区工人体育场拉开序幕。亚运会期间,将有39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等居住在朝阳区西北的亚运村。朝阳区有6个亚运会比赛场馆和9个训练馆,将举行140场比赛,产生90块金牌。此外,还有24条亚运会必经线路。为此,朝阳区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形  相似文献   

8.
采访过一届足球世界杯、一届东亚运动会和两届全国运动会后,我有幸首次采访亚运会--第15届多哈亚运会.作为一名职业体育记者,最欣慰的莫过于亲临赛事,见证若干年后能为人提及的现场、人和事.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在评价第13届亚运会时都认为它是一届具有特殊意义的亚运会:因为它是本世纪最后一届,因为它的规模空前,因为东道主是在经济状况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主办的等等。在此之前,我曾采访过两届全运会、广岛亚运会和亚特兰大奥运会,但由于各种因素,曼谷亚运会是最紧张、最疲劳、最艰苦的一次采访。短短几天,犹如经历了一场战争的拼杀,也是另一个竞技场。  相似文献   

10.
我和本台另一名记者采写的录音报道《周玲美家今天沸腾了》,获得了1990年度全省、全国广播好新闻一等奖,同行们夸奖我有新闻敏感,我认为这种新闻敏感与采访前的知识积累是分不开的。我不负责采访体育新闻,可我认识到亚运会的意义重大。而作为一名市台记者,又没有机会涉足北京亚运会的圈子,怎样才能采制出有份量的报道呢?  相似文献   

11.
照片就是妙,它能把瞬间变成永恒。当我看到评选出的亚运会优秀新闻摄影作品的时候,全民参与筹备亚运会,尤其是亚运会开始后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又浮现在眼前。亚运会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盛事,方方面面,千头万绪,纷纭繁杂,到底从何入手?同一个情节,众多相机“卡嚓、卡嚓”响个不停,怎样才能拍出出色的照片?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实际上,早在运动场上的竞争开始之前,摄影记者的较量就已经开  相似文献   

12.
体育报道的特殊要求——“四快”在汉城采访第十届亚运会,记者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一天要跑几个赛场,写几篇稿子,所以要腿快、眼快、脑快、手快。腿快就是要跑得快,每天从旅馆到新闻中心,再跑赛场和亚运村,不下几十里。汉城赛场分布于市区东西南北,记者都得跑,有时一天要跑几个赛场,简直就象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亚运会开始阶段,我们每天早晨驱车往北,到离住地几十公里远的泰陵园射击场看神枪手比枪法;太阳西下又马上折回赶到汉城东面的奥林匹克公园举重  相似文献   

13.
一次艰难的采访我曾采访过广岛亚运会,深知在民国他乡采访会有诸多不便。这次赴美国采访奥运会,尽管出发前我尽量把困难想得多一些,可到了亚特兰大之后,没想到困难更多,条件更差。首先是住宿远、交通条件差。我住的饭店 MARRIOT 是一个连锁店,距新闻中心27英里,约合35公里。从饭店通往新闻中心没  相似文献   

14.
一位老资格的体育记者曾说,每逢重大赛事,往往都是场上运动员相互角逐,场下体育记者相互竞争。第十一届亚运会也不例外。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亚运会报道组的同志在本届亚运会期间,充分利用信息传播快的广播特点,以及时准确的“抢发新闻”在激烈的新闻赛争得了一席之地。下面是亚运会期间采访射击比赛的一点体会。亚运会射击比赛是仅次于田径比赛的第二大项,共有40枚金牌。我们北京电台对这40枚金牌的角逐都进行了及时准确的报道,特别是中国射击队所获27枚金牌的报道,都是在比赛结束后的两、三分钟内播发的,这在国内各新闻单位中确是最快的。我作为现场采访的记者,从9月25日射击比赛  相似文献   

15.
对于摄影记者而言,采访两会归来后,最大的难题恐怕就是如何挑选见报照片。所以,解剖挑选照片这个过程,或许要比照片见报的本身更富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事实上,从采编双方各自对照片的认知、解读和版面处理中,我们也确实能够看出许多新闻摄影采访以及新闻照片传播的理论问题。作为《工人日报》的一名摄影记者,自1993年我第一次上会至今,已是第8次采访两会。今年,我把在两会上每天拍摄的照片送到夜班后,又多用一点时间,就是在夜班看编辑们如何挑选我的照片。下面谈谈我在夜班看编辑们挑选照片的三次经过。“申纪兰代表的第52个‘三八’节”上…  相似文献   

16.
亚运会前,老朋友夏尔马到北京来了。半夜我快下小夜班,电话里传来他那我已感陌生的嗓音时,真是令我惊喜万分。这位不结盟国家新闻交换网记者是受亚运会组委会之邀,到北京采访亚运会准备情况的。几天来早出晚归,参观采访,“剩下最后一天用于领略伟大中国首都的特色和拜会老朋友”。我们约好次日见面地点便顺致晚安。次日晨一阵电话铃声将我吵醒。电话里夏尔马所住旅馆的服务员给我读了他写的条子:“宣,恰巧碰到一位热心的姑娘愿作导游,为了多看一些地方,我决定随她去了。晚些时候再见。夏尔马。”听罢我对这不顾友情的“好色之徒”除了气愤之外别无它法。第2天直到晚班快下班时,电话中才又传来他的  相似文献   

17.
博览     
北京亚运会的主新闻中心在亚运村的西南角、北四环路北,一座八层楼高的土黄色建筑已经拔地而起,目前正在进入紧张的室内外装修阶段。这座建筑就是北京亚运会组委会总部和主新闻中心所在地。主新闻中心将设在这座新楼的一、二,三层和地下层,面积达一万平方米。主新闻中心有约三千平方米的地方供各新闻机构租用,可设立办公室。世界各地的主要新闻机构、亚洲各国和地区的新闻机构都将可以在楼内按照自己的意愿设立  相似文献   

18.
“阿郎”大名苏俊郎,是台湾最大的一家报纸《中国时报》的摄影组组长。我有幸和他相识并成为好朋友,是这次在新加坡采访“汪辜会谈”的时候。 4月22日,赴新的第一场采访是台湾海基会秘书长邱进益抵新并举行新闻发布会。我们提前赴会,台湾记者早已爆满。互相边寒喧边交换名片,免不了客套一番。这时一个眼睛大大的、个子不高的台湾摄影记者来到面前。“我叫苏俊郎。”我抬头一看,只见他眼角弯弯的,似乎总要笑的样子。“以后就叫我阿郎好了。”阿郎说他去过大陆四次,包括采访“亚行”会议和北京亚运会等等。“以后有事找我”,言毕粲然一笑,风风火火地走了。  相似文献   

19.
由优越感到失落感我第一次出国采访是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在中国刚刚允许地方报纸记者出国采访大型体育赛事的时候,已经有着丰富国外采访经验的中央媒体记者依然享有着优越感。他们当时感觉良好的表情今天似乎还在我的眼前。可随着晚报体系、地方媒体在全国范围的完善,1996年亚特兰大奥  相似文献   

20.
跳高名将朱建华参加亚运会乘飞机到达南朝鲜时,不慎被“挤伤”,记者竞相报道,可是见报后的事实几家报纸和电台说的很不一样。体育报9月27日专电(载28日一版称):“朱建华在进入亚运村,脚部意外地被门挤伤。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