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人的眼泪     
《红楼梦》里,贾宝玉深情地对林黛玉说:“我的五脏都碎了,你还只是哭。”可见女人的眼泪足可以摧毁一切。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见男人的眼泪更如一把利刃,一旦在你的心头划过,就将留下不灭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颠覆了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性的束缚与奴役。贾宝玉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颠覆了“男人远离女性”的性别的角色要求,挑战了“男人阳刚”的角色定位,违背了“男人老成持重”的性别塑造,反叛了男性友谊的“君子之交”,凝聚了男人解放思想所信奉的诸多理念。  相似文献   

3.
哭吧,男人们     
古人云 :“男人流血不流泪。”在人们的记忆中 ,爱哭的往往是那些女人们 ,似乎男人永远不会流泪。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女人们或许会以哭来表达自己无计可施的心境 ,而在这时候 ,男人们就会说 :“哭什么 ,哭有什么用 ?”而最终冷静下来的是那些女人们。哭 ,对男人们来说 ,似乎是一个耻辱的代名词 ,你也许听过这样一些话语 :“男子汉大丈夫哭什么” ,“真没出息”。这也许是许多男人不哭的原因吧 !哭 ,是人类对自己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当你大声痛哭完的时候 ,你就会感到内心十分平静 ,因为你的感情得到寄托。并不是所有男人都不哭 ,只…  相似文献   

4.
男人的眼泪     
冯婧 《辅导员》2009,(14):112-112
男人很少哭。哭,会是啥滋味呢? 在男人刚出生时,母亲就难产去世,他好像知道似的,哇哇地哭不停。父亲是一个矿工,黝黑的脸上有深深的褶皱,看到白白的儿子,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相似文献   

5.
滕剑锋 《文教资料》2011,(19):17-19
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塑造是成功的。关于贾宝玉出家的文化意蕴,本文认为:贾宝玉的出家之举,首先应该是对男人治家的一种否定;其次是作者思想的无奈的选择。而造成这种无奈抉择的深层动因,一是曹雪芹的思想有进步的一面;二是曹雪芹思想有不可超越时代的另一面。在这两者的矛盾选择中,作者让贾宝玉带着对未来追逐的迷茫和遗憾走出了红尘。  相似文献   

6.
男人的眼泪     
《红楼梦》里,贾宝玉深情地对林黛玉说:“我的五脏都碎了,你还只是哭。”可见女人的眼泪足以摧毁一切。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见男人的眼泪更如一把利刃,一旦在你的心头划过,就将留下不灭的痕迹。或许仅是出于对足球的关注与偏爱,我发现踢球的男人更容易流泪。正所谓“多情英雄多情泪”,他们为什么而落泪,是因为成功,或是因为失败?总之,在那片风云变幻的绿茵场上,总有某种情感在不断震撼我的灵魂。(一)眼泪是悲壮的离开马特乌斯走了,尽管他的离开并不光彩。2000年欧锦赛上,面对小组赛即将遭到淘汰的局面,他感到心…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女孩,可能上帝在造我的时候特别地滋润了我,也许真的像贾宝玉说的——女儿是水做的。我爱哭。小时候,为了玩具和游戏而哭;现在,为了学习的压力和成长的烦恼而哭。我的同桌也是个女孩,可她是个快乐天使。“知道微笑的苹果吗?”她突然拍了一下我的肩。我看着窗外  相似文献   

8.
妮子三岁的时候,在外面打工的漆桂红和男人一起回家过年,妮子不认得她,不肯喊她妈妈,漆桂红要抱女儿,女儿却推开了她,转身走了。漆桂红很伤心,哭了几声。男人骂她,大过年的,哭你个头,小孩认生,有什么大不了的。漆桂红抹着眼泪说,她不肯喊我。  相似文献   

9.
"自然观"作为中国古代诗论重要的美学范畴,以情感的真实、词句的平淡自然以及意境上的浑然天成等方面构成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就通过贾宝玉其人与诗反映出了他崇尚"自然"的诗学观。论文从贾宝玉诗作在情感表达、遣词用字和意境生成上的自然之致,及其原质原生的自然之性情的缘由,探究曹雪芹在诗歌创作上通过人物性情与诗情的对接融洽所形成的诗歌之自然美。  相似文献   

10.
周晓波 《文教资料》2010,(12):12-14
贾政与贾宝玉父子是《红楼梦》中着力刻画的一对父子。他俩与贾府中的贾敬、贾赦、贾珍之类的男人不同,是贾府中相对出色的男人。一个为贾家基业兢兢业业;一个聪明灵慧,来历不凡。可他们父子之间却是疏离的,相互无法理解,完不成各自的角色期待,最后以悲剧告终。  相似文献   

11.
姚远 《职业技术》2009,(10):79-79
孙悟空与贾宝玉艺术形象至少在两个方面是存在可比性的:与石头息息相关的身世和具有叛逆性的性格。其中,身世与性格的现象层面体现了孙悟空与贾宝玉的相似性;而其深层的意蕴又体现出二者的相异性。  相似文献   

12.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中,一共写了人物的六次“哭”,其中贾母两次,林黛玉一次,王熙凤一次,贾宝玉一次,“地下侍立之人”一次。不同人不同的“哭”,颇耐人寻味,细细研读咀嚼之余,确实感到了作为文学大师曹雪芹塑造人物时细节描写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3.
刘莉 《文学教育(上)》2011,(24):158-158
一部红楼,十二愁肠曲,真真是千红共一窟(哭)。 一个社会,数百苦命女,实实是万艳同杯(悲)情。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说到太虚幻境有"孽海晴天"一座宫殿,各司贮有普天之下所有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此回借贾宝玉的游玩,交代了书中一干女子悲苦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禁锢女性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4.
打死也不哭     
在一点都不怜香惜玉的职场里,你是否觉得自己常常很想哭,但是哭出来却得不到同情,还被人耻笑?唉,职场的艰辛,很多时候连男人都想哭的,女人就更不用说了。可是哭能解决问题吗?在别的时间、空间也许可以,但在职场的时空,──不可以。如果你是女人,男人会觉得你是在故意使用女人天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的"女儿立场",从整体上表现为小说中所塑造的男人形象都是恶浊的"泥做的骨肉",女儿形象都是清纯的"水做的骨肉";从个体上看即便如贾宝玉这样的"男人形象",他的"善与美"也正体现在他不是一个"纯粹的男人",而是一个"女性化的男人";而如王熙凤这样的女性形象,她的"恶与丑"也正体现在她不是一个"完全的女人",而是一个"男人化的女人"。这种"女儿立场",正体现了作家对传统观念的反叛和独特之思。  相似文献   

16.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一大高潮。突出表现了贾政与贾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金钏自杀”等偶然事件激化了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宝玉挨打就成为必然了。贾宝玉是荣国府的核心人物,他遭鞭笞自然牵动了全家上下的心。王夫人、贾母等人闻讯先后赶  相似文献   

17.
贾宝玉说:“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水,岂不是好似没有妇女的家庭——太“土气”了吧。幸而我们的济南是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闻名于世的“泉城”。  相似文献   

18.
成人礼     
儿子脸上还挂着泪珠,见母亲来抱他,又哭起来,他推开母亲的手,紧紧抓着被角,好像被子此刻就是他最可靠的支撑似的,他拒绝到小床去睡。女人的心顷刻之间又让儿子的眼泪泡软,她跪在炕上不动弹了。女人想着,就是叫男人骂一顿,还是想让儿子在大炕上睡几天。男人已经走来拨开女人,上炕硬把儿子抱下来,放到小床上。儿子哭得昏天黑地,挣扎着要下床。男人冷着脸对儿子吼道,再哭,就叫伍师达来,把你的小鸡鸡全割掉!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婴宁>塑造了生动的狐女形象,婴宁经历了笑、不复笑、反笑为哭三阶段.本文用贾宝玉"女子三变论"解读其从山中到尘世的变化,由女儿到妇人的变化,思索婴宁行为和心态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是志同道合型的两心相融。可他们的“志”和“道”与贾府当权者培养其接班人贾宝玉读书上进的宗旨背道而驰。这就自然 在宝玉的婚姻上来个以“钗”代“黛”。由此就导致他们三个的婚姻都以悲剧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