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以及随后中华民国的建立,极大地影响了民国初年北京的市政建设。共和国家建立和公益观念的传播,大大推进了北京市政建设近代化的进程。通过城墙改造和道路建设,传统封建城市的封闭格局被打破。经由新市区规划和公园建设,城市空间得到了拓展和改造。这些变化改善了城市环境形象,便利了市民生活,对北京城市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北平与北京     
徐红岩 《历史学习》2005,(11):34-34
现行统一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全一册第125页中讲到:在朱棣打败建文帝后,“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北京为京师。在现行统一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下册第4页注释③中讲“1928年6月8日,北伐部队进入北京。21日,南京国民政府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及88页中讲到的“改北平为北京”。北京这个名称是明朝才有的。洪武元年,明军攻入元大都,改大都路之名为北平府,朱元璋封他的第四个儿子朱棣为燕王,驻守北平。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为了争夺皇位向在位的明惠帝发难,结果是叔叔打败了侄子,“靖难…  相似文献   

3.
卢念琪 《求学》2023,(2):10-19
<正>北京,如果你去问一千个来到这里的异乡人,可以找到一千种爱它的理由。这些个理由汇聚成一句话,便是:北京,是一座可以有梦的城市。无论这梦是平平淡淡,还是光怪陆离,在这里,总有一个角落能让它栖息。北京,一座可以有梦的城市古体诗里的帝都——浓墨重彩的过去北京,古称燕京、北平,现在的年轻人称之为“帝都”。一个“帝”字,很好地描述了北京的帝王之气,  相似文献   

4.
市政建设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表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经济重心的内迁,为贵阳市政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促进贵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发展,推进贵阳城市现代化进程。但因政治、军事、战争等障碍性因素的制约,此时期的贵阳市政建设依然十分落后,并未形成持久、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许慧琦以档案及报刊史料为主,兼及地方志及文集回忆录等资料,融合社会史、城市史、日常生活史、性别史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北平的城市形象、市民消费与妇女职业三个方面综合考察北平的城市生活。笔者认为,从迁都至战前的"北平经验"表明摆脱了国都政治阴影的北京展现出融合传统精髓与现代文化的一面,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生活,也代表着中国城市探索现代性的独特面向。  相似文献   

6.
刊中报     
“北平”与“北京”能否通用人教版第12册第13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写道 :“局势越来越严重 ,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 ,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写道 :“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以上两本书中所出现的“北京” ,我认为欠妥 ,因为“北平”与“北京”的说法 ,有一定的历史界限 ,不能通用。从本文所写的事件看 ,是发生在1927年 ,而作者写作的时间是1943年。在中小学历史课本中1927年—1949年9月此…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明代北京城市人口数额进行了重新考察,指出洪武八年北平府城的人口 数额约有10余万人,到洪熙元年增至80万人以上,而天启元年,北京城市人口已接近120万人。  相似文献   

8.
蒋鸣涧 《新读写》2009,(6):19-19
语文课上学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不能爱天津与上海,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读了之后心中竟有几分不平,于是下课后便在班级里大声嚷嚷:“啊!我不能爱北京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上海!”  相似文献   

9.
市政建设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表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经济重心的内迁,为贵阳市政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促进贵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发展,推进贵阳城市现代化进程。但因政治、军事、战争等障碍性因素的制约,此时期的贵阳市政建设依然十分落后,并未形成持久、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台湾“文化顽童”李敖今年3月应凤凰卫视之邀,主持脱口秀节目《李敖有话说》。一开场,他就回忆少年时光。“在1949年,我到了台湾。那个时候我只有14岁,现在我已经69岁了。换句话说,明年就是我70岁。我 终于有一 个机 会 在这 里 抛头 露面,使大家感觉到我音容宛在。” 李敖1935年 出 生 在 东 北 哈 尔滨。那时东北已是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 1936年春,李敖父亲李鼎彝举家南迁,搬到了北平(即现在的北京)。多年以后成为一代大师的李敖依然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在北平的故居。那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格局”,“大红门是不常开的,常开的是大红门中间套着的两扇小门”。李鼎彝是“老北大”,学中文的。有空的时候他常带着几个女儿和李敖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故宫、天坛、北海、颐和园……北平古都的传统文化在少年的李敖心中渐渐沉淀成一生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 1948年夏,小学毕业的李敖考取了北平四中。这年底北平战云密布,平津战役一触即发。李家再次南迁搬到上海。1949年1月,李敖考取上海缉规中学,从初一从头念起。李敖感觉缉规中学比起他的母校北平四中显得“太贵族了”,“它的建筑既优雅又精致 十里洋场的学校 与文 ...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具有一定地域色彩的文学流派,京派与北平和乡土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于北平,他们既有深深的眷恋之情与乡土认同感,也表现出对城市文明和古老历史的严肃反思与批判;对于生养他们的“原乡”,他们总是抱着“乡下人”的自豪进行“回忆”与“展览”,但这种“回忆”与“展览”又因“乡村知识者”的身份而时常表现出一种眷恋中的自我审视和背离故乡的原罪感。  相似文献   

12.
首都的诞生从北平到北京从八百年帝王故都到新中国首都,这座城市的身份转换历程,既洋溢着创造新天地的热情,也蕴含着对于如何发展新国家的思考与争辩。  相似文献   

13.
鲁善坤 《上海教育》2013,(14):31-31
比起北京、上海和其他很多城市,西北地区的基础教育在中国来说相对比较落后,但我认为西北地区国际课程的发展同样也是我国国际课程发展的体现之一。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源起于北平五城学堂,前身为北平师大附中,迄今已有112年的历史。2008年学校开办国际班,虽然只有短短5年多时间,但是在办学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独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在193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提出并强调“北平现代主义”的意义,在非西方国家的欠发达城市和作为国际性文学潮流的现代主义之间的重重张力中,探讨“北平现代主义”所蕴含的复杂的文化政治意义。通过对卞之琳、何其芳和林庚三位诗人的文本细读,考察他们在面对落后的都市现代性与严峻的政治危机时,如何以各自不同的美学形式,将他们独特的城市经验提升到现代性的强度和普遍性的高度上。结语部分则试图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进一步展开对“中国现代主义”相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九江被迫开埠后,城市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市政建设以及交通通讯和人们观念均发生了变化。九江在成为资本帝国主义经济掠夺据点的同时,也在欧风美雨的“孵化”下,开始迈向近代化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老舍的《想北平》都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两位作者都以极真挚和细腻的笔触抒写了封古都北平的爱,但是,细细品味,两人对北平这个古老都市的体会和感受实际上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简单地说就是郁达夫写的是“眼中”的北乎,而老舍写的却是“心中”的北平。一、“眼中”的北平  相似文献   

17.
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一生热爱北京,无论身居何处,都时刻牵挂着他的故乡。他写的关于热爱北京的散文,不下数十篇,其中《想北平》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老舍先生通过精细的构思,运用质朴自然的文笔,把对故乡北平浓烈而真挚的爱表达的淋漓尽致。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把难以表达的大爱用“有声”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1,(6):79-79
北京计划三年内推出“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标准” 据北京科技促进会透露:北京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制定出“首都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标准”。据了解,该标准共有四套,分别按1至3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9.
文心 《留学生》2014,(9):34-37
由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举办的“城市国际化与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言献策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广州的知名城市国际化专家、学者与政府部门领导,共同探讨了在中国走向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国际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1935年12月9日,在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 动中,目睹北平学生声势浩大的抗日爱国示威游 行以及反动当局的血腥镇压,正在北平教书的阎 述诗激情难抑。此时,由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独 幕剧《阿银姑娘》已被武汉拓荒剧团列入“国防三 步曲”公演计划,只剩下序歌《五月的鲜花》尚未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