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剑 《中学理科》2006,(11):5-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育理论,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较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然而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骨架,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如何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笔者认为: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原来由教师“要我参与”转换为“我要参与”.学生才能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与能力,并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在开放情景中,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着力于学生的学,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的对应的,这种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其主要特征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最适合当今现代化社会需要。所以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首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列为必修课,其中“研究性学习”被列为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如何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笔者认为: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原来由教师“要我参与”转换为“我要参与”,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与能力,并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行为的转变.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的权威性传授转变为师生的平等对话和交往: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离开了教师的指挥棒,学生就主动不起来了,我想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唐艳 《学周刊C版》2011,(11):128-128
科学探究是新化学课程标准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标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现行的教科书(苏教版)中就安排了“活动与探究”这一板块.即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要完成这个目标,不仅需要改变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作为班集体管理者的班主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运用所学知识多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改变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或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这种学习正是杨振宁所倡导的“渗透性学习”,对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强调“以学为主”。利用多媒体网络直观形象、互动开放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等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和鼓励  相似文献   

11.
为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发展智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经常开展“说一说”“摆一摆”“量一量”“比一比”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手、眼、口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培养能力和展现自我的主阵地,是学生自己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  相似文献   

13.
凸显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主要指的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主要方向和显著特征。这给高师声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过多地运用了“接受性学习”,几乎是“接受性学习”一统天下.把学生当作一个接受性的容器。老师是主动,学生是被动,以知识为中心.今天我们的教学过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或学习的一种改革与补充,它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并能广泛地迁移到一切生活和学习领域中去.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是指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或者学习任务.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增长技能和经验的一种学习方式。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探究.教师首先应该成为探究型的教师。只有教师真正探究起来,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探究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研究专题(课题,主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其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那种单纯地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在开展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关键在于教师。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不断发展和增强研究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策略和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问题意识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赖教师灌输,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问题意识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