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焦红强 《河南教育》2013,(11):18-18
只要我们以平常之心去看待工作和生活。就不会因浮躁而失去自我、心态失衡。大学毕业以后,相对于不少同学找到好工作,我只能算是有了一个饭碗。考研失利,求职不顺,自认为很“清高”的我逐渐明白,生活原来也可以选择平淡。在10多年以前,考研是众多大学毕业生的首选,因为只要有一个研究生的名号,一定会大有前途。参加工作以后,自己对考研也满怀希望,从选专业到选学校,再到去南京拜访未来的导师,自己开始了认真的准备。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常常白天上班,晚上到教室里看书,日子过得紧张而充实。对于考研,自己是真心付出,但对于工作我也有不放弃的理由,那就是首先得养活自己,其次才能奢望更高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位带着孩子读研的“妈妈”研究生。其实读研倒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过考研时我真是很迷茫并且吃了不少苦头。我想每个考研人都有自己考研的理由,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我目前生活在自己以前曾苦苦追求的环境当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其中感觉真可谓“苦尽甘来”。在2003年考研序幕拉开之际,谨以小文为全国考研朋友鼓劲加油!考研的日子好象是“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了,只是看见校园里到处张贴的考研的海报以及忙忙碌碌的考研人,那番甜酸苦辣的感觉又会回来,只不过“时过境迁”,那“逝去的早已成为可爱”,苦味却渐…  相似文献   

3.
近些日子只顾忙着准备考博,撰写论文,却全然没有在意,三年的农大时光已悄悄从指尖溜走。蓦然回首,往日的生活历历在目,几多欣喜,几多辛酸。迷茫中的灯塔2003年考研,我以2分之差与中国海洋大学擦肩而过,在大家为我感到  相似文献   

4.
日子过得真快,一转眼我已大学毕业两年,读到研二了。而那些考研的日子,那些日子里的那些可爱的人,近来却时时浮现,让人想念。珍珍大学时和我同居一室,是我很铁的朋友。在我没决定考研之前,我俩像游荡在校园里的精灵,随性随意地过着日子。除了上课,我们做一切可以消磨时间的事,在其中自品自乐。  相似文献   

5.
提及“黑色七月”,高考前那紧张、难捱的日子历历在目;而今天,当我义无反顾地加入“考研族”,跋涉在考研奋战中时,最大的感觉便是“累并充实着”。为考研而忙碌拼搏,酸甜苦辣谱成了考研进行曲。  相似文献   

6.
李青  殷莉 《英语沙龙》2014,(1):16-19
作为考研的必考科目,英语是决定考研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阅读绝对是考研英语中的重中之重。但在历年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结束之后。我们都会听到很多考生扼腕叹息,很多人质疑明明自己看懂了文章大意和各个选项的意思,却为何还是一败涂地!本文为你深度解读考研英语阅读的分值构成、大纲要求。以及阅读技巧,助你在考研英语中获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7.
毕业前期的日子只能用“黑暗”来形容。与考研相关的整个过程可以说耗尽了我所有的精力与锐气。远远不止是考研过程的本身,从考试结束,我似乎陷入了一个更加黑暗的大坑。等待分数时的焦急、分数出来后的侥幸、得知国家线后的忐忑……其间的心情反反复复,直到最后彻底死心。这些皆因于当时的我太过看重读研,对于工作和进入社会存在着一种极大的恐惧。当时我把自己的将来都寄托在了考研这一件事上,如果不能读研,意味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受到了莫大的挫折与失败。而对于求职,我一直是把它放在实现读研目标之后。曾经有一阵我甚至犹豫地想,我是不是…  相似文献   

8.
一转眼,我们离别了高三的苦日子,一切习惯都变得那么的不习惯。原以为自己的青春在高三结束的那一刻得到了释放,以为自己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春,可我们却常常想起高三的日子,想回到高三的教室,去看看自己留下的汗渍,去看看写满作业的黑板,去看看自己曾经在墙上写下的诗,去看看教室后墙的倒计时板报,去听听那些青春誓言是否还在绕梁,去听听校园里我们曾  相似文献   

9.
考研,一个让人魂系情牵的梦。正是因为对它的极度憧 憬与向往,所以当我真正面对它时,内心才显得特别地忐忑 不安。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她。 初识 那一天,我一个人坐在图书馆里望着窗外的天空发呆, 她忽然走过来向我借《考研政治大纲》,就这样我们聊了起 来。她是一个农家女孩,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所以原 打算毕业以后就马上工作,但考研却像磁石般吸引着她,让 她欲罢不能。不知是因为缘分,还是因为那种对考研的追求 与矛盾,那次的偶遇竟让我们一见如故,从此便一发不可收 拾,成了最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10.
二度东瀛初到日本时,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旅行。直到春假,和一个朋友不经意的一次谈话,犹如当头棒喝,敲醒了沉溺于异国情调的我。已经大四了,所剩光阴寥寥无几,国内的同学,要么找工作,要么考研,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奔波,我却一无所成。既然选择了大四出国就等于放弃了和国内同学同步找工作的机会,对我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考研。其实早在留学初始,我就萌生了在日本考研的念头,可是我是继续学日语相关专业还是转专业?选择和本科同样的专业固然轻松,但是付出得少收获就少,况且既然都要付出,何不付出得更有价值?最后,我决定放手一搏,报读经营学硕士,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无悔的青春     
经过辛勤努力、奋力拼搏,我们这些从不向困难低头的人终于成为命运的宠儿,这不是上苍的眷顾,而是我们永不言败的奖赏。考研成功了,我们应该怎样度过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呢?关于心态我个人认为,读研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不要  相似文献   

12.
从大一刚刚接触到“考研”这个词,到2003年1月我正式踏入考研初试考场的时候,国家的考研政策已经有过三次“大动作”了。其中的一项,便是全国有34所高等院校具有了自主招生、自主划定考研复试分数线的资格。毋庸讳言我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尽管我的英语成绩略低于分数线,但凭借着总分和专业课成绩排名靠前,我幸运地以“破格”的方式进入复试,并最终被我的第一志愿——南京大学一国家重点学科录取。也许在那些正紧张复习、迎接考研的人看来,我是值得他们羡慕的——毕竟我终于挤过了“考研”这座更甚于高考的独木桥,由此跨入到研究生的行列。但因为“破格复试”的前提是即便录取也只能作为自筹经费生,所以“光环”背后实际隐藏着深深的无奈,遮蔽不了我心中那种包蕴着苦、辣、酸、甜等诸多滋味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又到了考研冲剌阶段,看着校园里各类考研辅导班的标语越贴越多,口号越来越令人兴奋,我不禁想起了4年前自己备考的经历。2004年6月的一个晚上,我在酷暑中终于下了最后的决心,重拾书本,为5年前未圆的研究生之梦再搏一次。在当时看来,我的这个决定更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月20号是我第二次考研。不是我曾经不努力,而是竭尽了全力。只是我不明白,我学了心理学专业,考的也是心理学专业,可是当我看到成绩的那一瞬间,却不能描述出自己心里的感受;我努力了两年,也曾在那间名为“考研自习室”的教室认认真真苦读了五百多天,可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今年的专业课只考了89分,比去年的118分  相似文献   

15.
三年前,作为一名“为人师表”的高中教师,我深深感觉到自己需要得到再发展。而且,看见自己的学生升入大学,进而又考硕考博,身边的同事也有步入研究生大军的,我就鼓动我的先生,我们也考研吧!这个想法马上得到先生的同意,我们两个都是那种不太安于现状的人,也是对于新事物从不拒绝的人。而且,我们的小孩已经5岁,已经上幼儿园,基本不需要我们再费太多时间去照料她,所以,这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拼搏一回呢。唱着“爱拼才会赢”这支歌,我们夫妻开始了考研之路。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天性好胜、要强的性格,我,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北农村女孩,成了全村唯一的女大学生。理应高兴、欢呼的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因为高考估分时低估了29分,就这样我与理想学府失之交臂。带着破碎的梦,带着新的希望,我踏上了西行的列车。然而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暗自下定决心考研。 当大家都还沉浸在兴奋和喜悦之中时,我已着手准备考研。两年下来我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分别获得100分、  相似文献   

17.
我不知道,有些事,有些人,在年华逝去以后,会不会在我心中留下不可抹去的痕迹,会不会在很久很久以后的某个日子里偶尔想起我。很多时候,我们都很匆忙,忙着做许多事情,但日子到了头,我们却找不到生活的落脚点。曾经热爱的、执著的、深切信仰的、甚至是憎恶的,我们都已经抛诸脑后,过着茫然不知追寻什么的日子。  相似文献   

18.
时间一晃,2021届学生即将毕业离校,翻开人生新的一页,开启人生新的旅程。他们中间有的要走向工作岗位,步入社会;有的要走向研究生之列,继续深造。而你们,我相信,很多已经开启了考研模式,此时,身为曾经考研的人,作为一个学长,想跟你们聊聊关于考研的那些事儿。研路需要坚持不懈众所周知,近年来考研人数激增,考研竞争力之大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9.
李磊 《生活教育》2008,(2):25-26
又是一年新春到来时,同时也表征着告别三年研究生生涯的时候将与自己不远了。作为一名"过来人",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已走过的这段时光,却未给自己带来些许欣慰与满足,可以说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几乎是在一种近似"彷徨"的状态中度过的。以小见大来看,我认为当前的研究生或多或少地都会遇到这样几个问题,从作"考研"准备开始,乃至到为期三年的硕士学习结束,这些问题都将始终贯穿其中,并成为当前研究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困惑"。  相似文献   

20.
考研的女孩     
昨天在车里听广播说新一年的考研大军开始备战了,大学生们排队十小时为了求得一个考研自习室的座位的新闻。我没参加过考研大军,也很少接触到考研的群体,但我想起两个人来,两个曾经跟我同租住在北大门口300元床铺的考研女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