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檀传宝在《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3期发表了《教育劳动的特点与教师专业道德的特性》一文,其中提出,教育劳动具有活动的教育性、劳动主体与对象的主体性、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和教育活动过程评估与管理的困难性等特征。教师伦理不仅具有与一般职业道德的相同属性,也存在与一般职业道德的不同,“教师职业道德”也不同于“教师专业道德”。对于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和师德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解决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观念上实现由一般性的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方向的转移,在承认专业性存在的前提下从教师专业生活的需要出发、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理解和建设教师专业道德。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当代教师道德的主要内容应有以下几个方面:1、热爱祖国,献身教育,热爱祖国是教师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因为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五爱”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自己必须首先具备这样的道德品质。正所谓“有什么样的先生,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忠诚并献身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热爱祖国的集中表现和实际行动,同时又是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的学术腐败,教育不公正,缺乏爱岗敬业、进取创新的品质以及一些以权谋私等行为都属于教师道德缺失的表现。克服教师道德缺失现象要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培养教师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建立健全教师道德监督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4.
师德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国家一系列教育政策的推动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自身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关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道德伦理价值。现今大多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着道德经验不足、改革的道德正当性缺失、改革的领导模式封闭、改革中带有“绩效表现色彩”的形式化和功利化趋势等问题。关注教育课程改革的道德诉求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民主决策,凝聚价值共识,警惕改革阻挠及风险,恪守道德领导。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这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是重要的精神支撑和规范保证,而新时期礼会主义道德建设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因此,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要内容的教师职业道德(简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谐社会的提出,要求我们把教师道德建设放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这个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时代背景中去认识,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对和谐社会中的教师道德建设作系统、综合、动态的思考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入世之后,我国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遇到新的挑战。伴随着跨国公司的全方位登陆,西方的价值现、道德观也会普遍输入,这将使部分人的民族情结弱化,使所谓“国际人”的归属观念、利益观念发生异变。因此,必须重视用全新的理念、创新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强化道德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道德建设始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然而,面对现代社会商业化冲击,教师道德正在面临深刻危机。这些危机可以概称教师道德剥离:与此同时重新解读教师道德与建构新的教师道德规范的过程可以称之为教师道德复合。探讨教师道德剥离与复合,可以从“圣与俗:圣人般的道德期望与俗化的生存法则”。“规约与自由:教师道德的规范性与道德行为的自在性”,“专业与共融:教师道德的专业性与其它职业道德的共融性”,“师德与师道:由常人道德演进成师道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不一定成为道德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将还原教师道德的真实身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师道德评价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师道德的认识和评价存在着一个矛盾的现象:社会大众认为现在教师的职业声望下降了,而一些教育理论界人士却大声疾呼不要给教师过高的道德要求。教师道德由教师职业伦理与教师个人道德组成,对教师道德的评价应该从教师职业伦理、教师个人道德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入手。这一矛盾现象源于传统教师道德观没有区分教师道德的两个维度:社会大众针对职业伦理,而教育理论界针对个人道德。当代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的去道德化现象使得人们对教师道德的评价越来越忽视个人道德维度。由于教育是一种道德实践,所以教师道德评价的个人道德维度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对教师道德的评价不仅要认真考虑职业伦理维度,更要关注个人道德维度及其与职业伦理维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教师高尚道德人格的教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道德人格,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综合品质。教师的职业是高尚的,因此教师的道德人格也应是良好的、高尚的。教师高尚道德人格有着极强的教育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要素所不能取代的。任何其他教育要素所不能取代的。一、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有强烈暗示性和持久性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会对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有着极强的暗示性。鲁迅在回忆性的文章《藤野先生》中说:“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  相似文献   

10.
张载是北宋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注重教育的“教养”作用,认为教育的目的在“立人之性”;他重视道德教育,反对“生而知之”;提倡因材施教,重视“力行”、“立志”、‘‘能勉”:倡导良好师德风范。对于他的教师道德思想,应予以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智能化时代深刻改变了教育的传统样态,其给“知性”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给“德性”教育带来了一定风险,使作为“德性”教育保障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的教师道德权威陷入式微之困,具体表现为法理型教师道德权威、传统型教师道德权威、感召型教师道德权威这三种成分的式微。智能时代依托以大数据、算法为基础的智能技术进行教师道德权威的理性复归与重生势在必行。为此,需要捍卫法理教师道德权威,寻求使其合理合法之路径;复归传统教师道德权威,重塑尊师重教之风;强化感召教师道德权威,坚守教师道德权威之本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特别是教师道德素质的批评和指责越来越多,教师的道德和职业声望不断受到质疑。本文通过对教师道德内涵的探讨,对目前教师遭遇到的一些道德“两难”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试图找出教师之所以陷入道德“两难”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现有道德教育基本理论将道德教育的根本矛盾解读为道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与受教育者实际的道德状况之间的矛盾,本质上将道德教育的内在机制理解为道德的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运动。这样的解读源于道德教育对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简单“移植”和教条式应用。我国教育学基本理论的不足使道德教育基本理论没有能够真正揭示道德教育内含的根本矛盾。现代道德理论尽管坚持“是”与“应当”的分离,但是包括麦金太尔在内的道德思想家竭力主张解决现代道德生活失范的路径是重新弥合“是”与“应当”之间的裂缝,回归道德的整体性。对道德生成本质的探讨表明,道德生成应具备三个层次的条件:道德理解力的获得、道德领域“应当”的达成、“是”与“应当”的一致与和谐。通过对古今教育的分析表明,教育在现代社会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的功能性领域,主要承担技术培训和知识训练的任务,倾向于去道德化。但教育的世俗化、专业化、功能化和技术化倾向并不能去除教育所担当的道德责任,道德教育要求教育活动必须符合道德生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教育劳动的特点与教师专业道德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劳动具有活动的教育性、劳动主体与对象的主体性、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和教育活动过程评估与管理的困难等特征。教师伦理不仅具有与一般职业道德的相同属性,也存在与一般职业道德的不同,“教师职业道德”也不同于“教师专业道德”。对于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和师德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解决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观念上实现由一般性的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方向的转移,在承认专业性存在的前提下从教师专业生活的需要出发、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理解和建设教师专业道德。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塑造完美的道德人格。教师的人格示范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方法,更是教师应承担的道德责任。笔者认为,教师职业是一个对道德要求很高的职业,在师德建设中,要重视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师德建设是指在教师道德成长机制认识的基础上所展开的促进教师道德成长的教育或管理策略的总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们在不同时期探索并实践了三大教师道德成长机制与策略:以知立德的教师道德成长机制与教育修养式的教育策略、以管理立德的教师道德成长机制与制度设计式的管理策略、以生活立德的教师道德成长机制与教育教学活动改进式的教育和管理策略。教师道德成长的三大机制与策略,都符合教师道德成长和学校管理的规律,三者并用是未来师德建设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教师道德权威是一种教师通过道德指令施加于学生并为学生自觉遵循的作用力。由于学生总是具有一种反抗遵循的可能性,所以存在一个道德权威的证成问题。教师道德权威的证成具有一个实践推理的双重结构:其一是基础理由,它成为学生履行指令所规定义务的道德依据;其二是条件理由,它使学生具有遵循教师指令的规范必要性。就基础理由来说,由于道德指令反映了两类具有不同道德性质的道德善,所以据此可以将教师道德权威分为效果论权威与非效果论权威两种类型。就条件理由来说,教师道德权威的证成要求教师同时拥有道德判断力与道德品格这两种德性。就它的德育意义来说,教师道德权威有利于发挥道德教导、道德氛围以及教师道德人格的德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道德人格,是指教师个人在后天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总和,它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综合品质,有着极强的教育作用。一、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有强烈暗示性和持久性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会对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有着极强的暗示性。鲁迅在回忆性的文章《藤野先生》中说:“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订成三厚本,收藏着,将作为永…  相似文献   

19.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提高教师道德心理一体化教育水平,呼唤教师道德心理一体化发展。当前,教师道德和心理问题在社会认识上、伦理认知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制约着教师道德和心理发展,教师道德心理一体化发展本身在教育层次上、教育阶段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在道德心理对立统一的理论指引下,重塑教师道德心理一体化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探索建构教师道德心理一体化发展在职前、职中、职后三阶段的培训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谷莉 《班主任之友》2004,(11):10-11
自律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为人师表的需要。社会尊称人民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求人民教师为人师表。教师应笃行常德,弘扬美德,追求圣德。从道德的自我践履、律己难度以及道德的利他程度看,现实的道德有常德、美德和圣德层次之分。正直诚实、公正守法、尊老爱幼、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