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活动课成为当前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这一现代教育理念。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总结概括了几种活动课教学模式,并归纳出几点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教学的主体,成为获取知识的主动参与者,是摆在每个历史教师面前的永恒难题,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着眼于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从课堂氛围、历史情境、问题创设、自主学习、教学民主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历史课堂主体活动教学是以活动促发展,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侧重以问题性、策略性、情感性等程序性知识为基本学习内容的教学活动。这里的活动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体验和感受历史的过程,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的课堂实践活动。通过近两年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笔者认为讨论式教学是一种较好的课堂组织方式,本文就此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4.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随着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的推行,活动课走进了学生中间。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教学观念,给予了学生感受和认识历史的有趣活动环境,让历史课堂增添了活力,成为新课程教学中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下面笔者就如何上好活动课淡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教学中学生主体身份缺失是现今学生主体理念在实践中未能如人所愿的历史源头,西方教学传统中学生主体精神张扬则可以提供相应启示;现实教学实践中主体表现乏力,其原因主要是人们赋予学生主体的地位过于低微;关注学生主体的生命价值,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6.
“神入”(Empathy)一词从西方历史教学界传入我国,意思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的研究活动。实践证明,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此法,对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研究能力等方面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的译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历史神入的概念、特征和一节神入课的教学范例。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有利于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育既有时空又超越时空,它讲过去、讲现在、也讲未来。我们都不仅是现实的生活者,也是历史的缔造者。人类就是历史的主体。因而,一切历史活动都是有思想有主体的活动。这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主体性教育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实践领域。我们往往忽视这些极具价值的因素,致使历史主体性教育本在青山却在云雾中。  相似文献   

9.
一、何谓整体性数学整体性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有何作用所谓整体性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整体出发去理解具体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概念以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形成对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建立起有序的立体知识结构的教学。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突出整体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主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更适合学生能力的提高,从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设学生主体活动、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等四个方面,对如何在《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开展主体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当前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要真正在历史课教学中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切实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益。历史承载着许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2.
审美意识是历史学科素养的体现,作用于历史认识的全过程,决定着历史认识的方向。历史学科审美价值的实现过程正是历史教育对人的价值引领过程。审美意识的培育是对历史学习者史学理论素养和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重要体现,它关系到历史教育审美价值的实现程度,是历史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应通过挖掘历史学科内容的审美价值内涵,让学生在与历史的对话中获得历史美感;探索历史学科美育课程的综合开发,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实践中增强审美能力;深度变革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在主体探究中丰富审美体验;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在人生意义的探寻中提升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实践证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培养树立学生的主体思想,对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台下当观众的局面。教师要高度注重学生这个主体,把传统的教师单一的"教"的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过程,这是当今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个做法"。  相似文献   

15.
人与历史是有机的统一体,历史发展的过程离不开人的活动。历史教学中“人”不能缺席,历史教育最终的指向还是“人”。人物对历史教学的价值在于读“人事”、懂“人性”、通“人心”。教师要以人物作为教学主线,从史实入手统整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人物的行为活动、情绪情感、心路历程来了解历史人物,在人物所塑造的历史情境中体悟历史,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倡导的改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本文仅从创设教学情境入手,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一点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张震华 《甘肃教育》2002,(10):24-24
历史教学发展到今天,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已成为历史教学界的共识,而保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则是实现培养历史学科能力,发展历史思维的前提。但是从目前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看,对教与学、主导与主体关系的认识,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仍采取简单化的“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等教学模式,把学生置于被动、次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一种由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新课改的核心是教师、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即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让学生们动起来、历史课活起来的保证。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黎云 《教学与管理》2014,(3):127-129
现有板书活动观把板书局限于教学过程中媒介、技能、艺术的静态认识的内涵扩大到教师的主体活动。就学生的主体性而,中学历史教学板书的本质是中学历史教师充分发挥其知识、智慧、思想等主体要素,根据历史学科特殊性,依据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建构教学信息,并借助定的教育影响与学生交流合作,帮助其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习得方法、丰富情感的认识活动与交往活动的总和。中学历史教学板书具有简约规范性、启发放性、结构整体性、情境生动性、灵活生成性。  相似文献   

20.
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史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起来。在经济史教学活动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思想,采用讲述法,直接启发法,比较法等多种方式,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