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弟弟"暂时还只是个虚拟的存在,因为国家放开二孩政策,爸爸妈妈有生二孩的打算,但还没变成现实。不过,前几天,没出息的我还和这个不存在的"弟弟"发生了战争。连着好多天,全家人都在讨论生个弟弟的事情。爷爷一直都想抱个大孙子,可爷爷的两个儿子生的都是"千金"。以前,国家规定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孩子,爷爷的愿望始终没  相似文献   

2.
可乐吧     
脑筋急转弯"你爸爸和你妈妈生了个儿子,他既不是你哥哥又不是你弟弟,他是谁?"楚阳的同学出了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楚阳想了半天也没想出答案。放学回家后,楚阳冲爷爷说道:"爷爷,你爸爸和你妈妈生个儿子,他既不是你哥哥又不是你弟弟,他是谁?"这还不简单,是‘我’呀!"爷爷答道。第二天上学,楚阳找到那个同学自豪地说道:"昨天的脑筋急转弯我终于想出答案了,我爸爸和我妈妈生了个儿子,他既不是我哥哥又不是我弟弟,他是‘我爷爷’!"  相似文献   

3.
教学现场 一、自由谈话:每个人都有愿望 师:孩子们,你们生活中有哪些愿望想去实现? 生:我想有个弟弟!(笑)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平时我一个人在家太无聊了,想有个弟弟在家陪我玩。 师:爸爸妈妈有这个计划吗?  相似文献   

4.
教学现场一、自由谈话:每个人都有愿望师:孩子们,你们生活中有哪些愿望想去实现?生:我想有个弟弟!(笑)师: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由于生育意愿、生育成本、生育能力、养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单一的"全面二孩"政策恐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全面二孩"新政的实施并不表明就进入了"全面二孩"时代,局限于生育权限的改革是不够的,实际上我国还是难以走出选择性独生子女时代。在低生育时代,中国要真正实现想生敢生、应生尽生、愿生优生的适度生育目标,必须尽快出台有效的配套措施以及针对家庭和儿童的福利政策,推动社会福利家庭化和生育成本社会化进程,努力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许多父母正筹划着孕育第二个孩子,可第一个孩子抗拒父母生二孩的新闻却层出不穷。对"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老大"的心理问题进行密切关注与深度思考具有必要性,"老大"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敏感多疑、焦虑不安、委屈埋怨。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家长要及时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相信父母的爱永远存在;让孩子学会悦纳自己;平衡对孩子的爱,让孩子的内心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大学生生育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调查了新时代华东、华南、西南、华中、华北、西北等六个地区地方院校大学生的生育观,重点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时代大学生对国家严峻的人口形势有一定的认识,比较认同"全面二孩"的人口国策,生育意愿比较契合国家的人口政策。国家及时出台鼓励生育政策,社会及早摆脱节育惯性的制约,大学加强人口专题教育,联动实施"银发育婴"计划,可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愿生、多生二孩。  相似文献   

8.
巧算增加款     
正周六,爸爸、妈妈都去工作了,我和弟弟在家写作业。"咚咚咚",传来一阵敲门声。我和弟弟跑到门口,透过门缝看了一下,原来是隔壁的王爷爷。我打开了大门,王爷爷满脸微笑着说:"大鑫和小鑫啊,你们的父母不在家吗?"我回答道:"爸爸和妈妈今天都加班,只有我和弟弟在家。"王爷爷遗憾地说:"那算了,我去问问别人吧。"我好奇地问:"王爷爷,您是不是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啊?说出来听听,也许我能帮上忙。"我把王爷爷让进了屋里。王爷爷坐在沙发上,抚摸着胡  相似文献   

9.
暑假趣事     
今年暑假,我和弟弟去乡下爷爷家。爷爷住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这里山清水秀,房前屋后满眼芳草萋萋,到处都能听到鸟叫蝉鸣。初到爷爷家,我和弟弟这两个城里长大的孩子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很新奇。最难忘的是大清早跟爷爷学喂猪。  相似文献   

10.
写这篇文章,我不是以一个父母的视角,也不是以一个心理教师的视角,而是以一个"大孩"的身份来讲述自己的希望和期待. 之前一则"13岁女孩自杀逼父母放弃二胎"的新闻让无数人感到惊讶,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孩子对于爱的占有是如此的强烈,要想顺利迎接二孩的到来,必须做好大孩的思想工作.其实这样的问题一直都在,只是过去的孩子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毁灭性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多年前,当我爸爸说可不可以让妈妈给你生一个弟弟或妹妹,以后就有个人帮你分担时,我明白自己的"小太阳"生活即将远离,也隐隐感觉到会有麻烦出现,但那句温柔的询问,让我怀抱着对新生命的美好期待,开始了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自2011年起,我国的生育政策逐渐由"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三孩政策"和鼓励生育,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转变为非独生子女家庭。面对二孩的到来,大孩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与疏解,可能会抵触弟弟妹妹的出现,极易出现心理障碍。家长面对家庭结构的变化,在养育多子女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家庭教育理念亟待更新,为此,家长要多途径学习新的家庭教育理论,主动参与大孩学校组织的家校活动,帮孩子扩大社交范围,引导其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渗透性,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素养,为大孩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于2015年10月正式公布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至2020年初,二孩的出生率大幅增长。随着二孩家庭逐渐增加,家庭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在二孩家庭中常常看到以下的场景:幼龄的老大在与老二争抢玩具、食物和父母的陪伴;又或老大对老二采取一些非亲和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还有些幼儿说出了“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不爱我了”等类似的话语。这让很多家长不禁反思:这种情况是否悖离了家庭生育二孩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孩子产生了这种想法?那么,对于二孩家庭的父母来说,在“同胞接纳”的问题上,如何有效地正确引导,达到让幼龄长子(女)更好地接纳自己的弟弟或妹妹?  相似文献   

13.
父 母 的 养 育 义 务 在 不 同 时 代 与 不 同 的 社 会 中 是 不一 样的 。越 是生 产力 低 下,生 存 状态 欠佳 的 时代 ,孩 子自立 的 时 间 越早 。30 年 前 ,我 在 塞 上 插 队 ,那 里 的 女 孩 十一 二 岁 就 不 读 书 了 ,常 年 在 地 里 干 活 ,相 当 于 半 个 成 年劳 动 力,没人 认为 这 不正 常。 现 在 就 不 同 了 , 尤 其 城里 , 孩 子 通 常 念 到 大 学 毕 业时 已 二 十 二 三 岁 , 再 读 硕 士研 究 生 ,还 得 两 三 年 ,加 上 读博 , 到 开 始 工 作 都 二 十 七 八岁 了 。 这 个 阶 段 ,一 般 来 说 ,都 由 父 母 …  相似文献   

14.
过节去公园     
很久以前在一个很偏僻的小地方,住着一位小女孩儿,人们都称她为"小神童",可能是因为她非常非常聪明的缘故吧,所以才被大家这么叫的。她家并不富裕,作为家里的老大,她还必须得照顾家里的两个弟弟妹妹。在她住的小镇上,大家都知道小神童是个非常善良的、乐于助人的、有同情心的一个孩  相似文献   

15.
竹子有多少     
隆冬腊月,天气干燥又寒冷,害虫都不出来活动了,此时正是砍竹的黄金季节。为了打发闲暇时光,爷爷从自家院子后面的竹林里砍下了一些竹子用来做成竹制品。一天,阳光正好,我跟弟弟一起来到后院玩耍,正好看到爷爷在堆竹子,一根根细细长长的竹子在爷爷的手中就像一个个温顺的孩子,任由爷爷摆放。不一会儿,一堆竹子就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好了。  相似文献   

16.
<正>一、"我讨厌我的妹妹"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二孩。但是很多夫妻在欣喜地筹划生二孩的过程中,却忽视了本来是独生子女的大孩子的心理感受,导致家庭不和谐。作为学校的心理教师,咨询师接待了一个女生,因为妈妈生了个妹妹,她很嫉妒父母把爱全给了妹妹,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困扰。二、"我不敢说出我的罪恶想法"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家庭成员,让小雪(化名)有很大的失落感。平时父亲要求严苛、母亲不理  相似文献   

17.
幕后花絮     
正@ 父母必读二宝来了,新生活来了!在做这期二胎专题之前,我们先在网上发起了"二孩家庭的爱与怕"的调查问卷,两天之内收到了一千余个样本,体会到了这些二孩家庭的幸福与烦恼,也感受了二孩妈妈从身体到精神的疲惫。本来以为深度采访时会被感染不少负能量,但恰恰相反,每位受访者都因为有了二宝之后,蓄满力量,重新出发。例如华川在孕育二  相似文献   

18.
身高一米九一的爷爷是位家境贫寒的农村建筑师,因为一句话娶回了一个"阔小姐"。那是在给城里一个富人家建四合院的一天下午,17岁的"老七"(爷爷的七弟)突然晕倒。爷爷抱起弟弟就跑,嘴里喊着"你可别吓唬哥,病好了你要啥哥都给你买",泪流得像两条小瀑布。幸好"老七"只是一般的劳累上火。事后,富人家的"大小姐"好奇地问爷爷:平时你"怒目金刚"的一个人,怎么还有眼泪哗哗的时候?爷爷脸色微酡,顺口说道:"男人外表再凶,内心里也有最软乎、最热乎的地方,那是用来安放他的亲人的。"  相似文献   

19.
收麦子     
袁帅  吴帅 《红领巾》2022,(Z1):44-45
<正>麦子在场上晒了几天,已经变得焦硬。爷爷捏起几颗放在嘴里,嚼了嚼,说:"可以收起来了。"我和弟弟跑回家,把三轮车推过来。车上装着几把铁锹、几个盆,还有很多尼龙袋子。车停好后,我们完成了分工:我负责用铁锹把麦子堆成一堆,爷爷负责撑好尼龙袋的袋口,弟弟用铁锹把我堆好的麦子铲进袋子,妈妈则负责收尾工作——把我们落下的麦子扫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感恩亲情     
感恩亲情,它如同一首动听的歌谣,伴随着我成长。 记得那年弟弟刚学会走路,爷爷带着他去商店买零食。爷爷拿起一根棒棒糖,弟弟还不太会说话,摆摆小手大声地说:“两……两!”爷爷惊讶地问他:“为什么两?”“姐姐……姐姐……”弟弟回答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