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邯郸学步"的故事,我们大都耳熟能详,它说的是燕国寿陵一青年听说邯郸人走路好看,就到邯郸学走路。结果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没学会,自己原来走路的方式也忘了,只好爬着回燕国。  相似文献   

2.
汤俊贤 《中文自修》2004,(10):16-16
从前在燕国的寿陵,有一位少年,他总是认为:别人的东西都比我好,别人都比我强。因此,他总是向别人学这学那,到头来别人的东西没学好,却已经找不到自我了。有一天,他在饭馆中,听一个刚去过邯郸的人说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十分漂亮,女的走起路来格外婀娜多姿,男的走起来也更显出阳刚之气。少年就想:何不学学邯郸人的走路方式呢?于是,少年连忙向那个人讨教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可那个人抱歉地对少年说:“我只是觉得他们走路的姿势好看而已,未尝学过,如果你要学,我倒是可以给你指点去邯郸的路。”  相似文献   

3.
邯郸学步     
庄周 《现代语文》2004,(3):16-16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余子,少年,小孩子)之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泽文: 燕国的一个年轻人向往赵国的文化风仪,专程前往赵国都城邯郸,去学习赵国人走路的姿势和步态。学了一阵,不料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风姿,反而将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忘记了。万般无奈之下,这个年轻人只好爬着回到燕国。——《庄子》  相似文献   

4.
邯郸学步     
《双语学习》2012,(7):18-19
燕国有个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的姿势非常优雅,就赶去邯郸跟人家学习步法。  相似文献   

5.
每期赏谜     
燕国少年赴邯郸(四字祝词) 谜底:学习进步谜作者:林革传说战国时期燕国的寿陵有几个少年不辞辛劳到赵国邯郸去学习优美的走路姿态,结果邯郸步法没学成,连自己的走路姿势也忘了,于是他们只好爬着回去。这段故事,《庄子·秋水篇》有载:“……子独不闻  相似文献   

6.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 于邵郸放?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类,直 甸甸而归耳。”这个典故的意思是,燕国寿陵余子听说赵国人走路很美,便不远干里跑到赵国都 城邯郸学步。结果非但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姿 势,反而连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都忘掉了,只 好爬着回到燕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寿陡 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成语“邯那学步” 即出于这则故事。..-.《庄子·秋水》二{成语出典:“邯郸学步”  相似文献   

7.
国学少年     
"邯郸学步"的寿陵少年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有一位少年。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相似文献   

8.
邯郸学步     
从前,燕国有个少年,他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决定去邯郸学习走路。少年来到邯郸,发现这里的人走路的姿势确实好看,心里美滋滋地想:这下好了,我要向邯郸人学习走路,  相似文献   

9.
寓言的马甲     
邯郸学步 传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起路来姿势特别优美。燕国寿陵地方有个少年就专门到邯郸去,准备好好地学一学。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眼花缭乱。看到小虢走路.他觉得活泼,学;看到老人走路,  相似文献   

10.
"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里讲:一个燕国人不辞辛苦来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  相似文献   

11.
“邯郸学步”是《庄子·秋水》中的一个故事,讲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首都邯郸后,觉得那儿的人走路姿势好看,便跟着学,结果没学好,并把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家……于是乎,这位燕人便贻笑千古,至今仍为世人所耻笑,而“邯郸学步”也成了贬义,这是何等冤枉!人们通常在看过这个故事后,常常是一笑而过,很少有人想到“学步”的燕人目的是在取人之长,来完美自身。虽然因此被人当作笑话揶揄,但是他通过向别人学习来追求完美的精神难道就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更令人不解的是,直到今天,我们还有人不但不去赞扬寿陵少年的精神,反而在别人学习他…  相似文献   

12.
邯郸学步     
1.战国时代,燕(yān)国有位少年,想使自己走路的姿(zī)态(tài)优(yōu)美一点。2听说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优美。责任编辑★晓忙了一整天,效(xiào)果不错!534那我赶快去邯(hán)郸(dān),向人家学习吧。嘿嘿,我就照这样走好了。5哼,怎么也学不会,真笨(bèn)!11邯郸学步:比喻(yù)盲(máng)目模(mó)仿(fǎng)别人,反而忘掉了自己原来的技(jì)能。791068老弟,学不会,你就按自己原来的步法走吧。咦,我原来走路是先抬(tái)左脚还是先抬右脚?糟(zāo)了,这下反而把自己原来的步(bù)法也忘了。这可叫我怎么走呢?呜(wū)呜呜……911唉,没办法,…  相似文献   

13.
学步桥位于邯郸市内北关街,横跨沁河,贯通古城南北,曾为京畿之门户,史称“三辅锁钥”[1]。据《广平府志》[2]、《邯郸县志》[3]记载:学步桥原为木质浮桥,每逢秋水暴涨,沁河两岸咫尺天涯,木 桥常遭水冲,交通极为不便。明朝万历四十 五年(1617年)秋八月,邯郸知县王日善刚到 任三日就出资筹款,并主持改建为石拱桥 (图1),次年夏四月竣工。桥名出典于《庄子· 秋水》:“且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 耳。”意思是说,燕国的寿陵有一位少年听 说赵国邯郸人走路姿势优美,…  相似文献   

14.
他并不遗憾     
沐云  张晓茵 《中文自修》2004,(10):17-17
两千年前,燕国有一个人,总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不漂亮。那怎么才叫漂亮呢?他也说不上来。有一天,他走在路上,听到有人说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美极了。于是,他急忙上前询问,谁料却被那人嘲笑了一通:“你,肯定是学不会的;要学会邯郸人的步子,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事。”少年听了很生气,下定决心,要到邯郸去学步。他走啊走,好不容易才走到邯郸。到了邯郸一看,果然不是吹的,邯郸人的步姿美极了。你看那儿童,蹦蹦跳跳的,活泼生动;再看那老人,虽步履蹒跚,却也是稳健踏实;还有女子的婀娜多姿,男子的  相似文献   

15.
<正>从前,在燕国的寿陵有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可是不知道姓什么叫什么,我们且叫他寿陵少年吧!寿陵少年热衷于追求时尚。当地的名流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饰品,他都要效仿;城里的富人、官员说了什么话,用过什么词,他也会套用;上层人士有什么习惯性动作、姿势,他觉得新奇的,也特别爱模仿。慢慢地,寿陵少年迷恋这些,已经到了失去理性的地步。"你听说了吗?赵国邯郸(hán dān)的人  相似文献   

16.
前两天进行期中考试,试卷上有这么一道试题: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那个到邯郸学步的青年人()没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势,()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相似文献   

17.
邯郸学步     
郸学习走路的姿势。到了邯郸,他天天上街观察邯郸人走路的样子,边看边学。今天学学  相似文献   

18.
吴荻 《广东教育》2009,(3):18-18
我们有时会拓上那个青年的影子。哪个青年?邯郸学步里的青年啊。那个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忘了自己怎么走路的青年。  相似文献   

19.
阅读出招: 燕国的那个青年人为什么学来学去,连路都不会走了?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阅读接招: 因为他在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时,机械模仿,所以他越学越差劲,结果丢掉了自己原来的走法,连路也不会走了,只好爬着回去。这个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无论学什么东西,都不能机械模仿。  相似文献   

20.
邯郸学步     
枫叶 《下一代》2011,(6):25-25
【出自】:《庄子·秋水》 【出自】:“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解释】: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