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英汉语中有"eye"的词组很多,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其原型意义通过隐喻性的认知产生出了新的含义。本文从认知角度,通过分析认知投射、容器、颜色、情感、能力、方位和通感隐喻等来分析"眼"字词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认知科学的发展以及隐喻认知功能的发现,隐喻研究日趋活跃,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的翻译问题发现:隐喻的认知功能在翻译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原型理论、关联理论等理论对揭示翻译的思维过程、准确传达隐喻意象以及确立隐喻翻译策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丽影 《考试周刊》2011,(39):31-33
本文从隐喻认知的角度来分析"给力"词义发展过程的内在机制,探索其中的认知规律,反映出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心理,通过对隐喻与词汇发展的关系的进一步阐释,深化对隐喻和认知语言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分析英语词汇中一词多义现象形成原因和生成机制,论证词的多义是依靠人的心理认知并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通过隐喻的方法生成的原理。  相似文献   

5.
王菊菊 《文教资料》2012,(32):129-13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更是人们认识和表达抽象概念的强有力工具。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语中"爱"的隐喻现象进行分类分析,并通过人们对"爱"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来具体论述隐喻在认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赢 《海外英语》2012,(20):227-229
一词多义现象是认知语义学中讨论的课题,该文通过从原型理论和意象图式角度对多义词和单义词的区分、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论证多义词是在认知基础上通过意象图式的隐喻投射从原型词义中引申而来的。该文也提出通过多义词背后的认知机制来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多义词掌握情况的设想,同时也指出认知语义学中尚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词多义现象是认知语义学中讨论的课题,该文通过从原型理论和意象图式角度对多义词和单义词的区分、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论证多义词是在认知基础上通过意象图式的隐喻投射从原型词义中引申而来的.该文也提出通过多义词背后的认知机制来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多义词掌握情况的设想,同时也指出认知语义学中尚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语言与思维的基础。本文从认知角度论述了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隐喻与思维的关系以及隐喻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认知意义,提出了如何利用隐喻来培养提高阅读理解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语介词on的原型空间义项,同时通过英国国家语料库检索分析,得出on的原型空间概念所拓展的隐喻意义的目标域种类以及分布情况,并对其向其他域映射而产生的隐喻意义进行分析,试图揭示空间隐喻的映射过程和规则。  相似文献   

10.
最新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应和人的认识过程相联系,而不只是语言内部的修辞手段。英汉隐喻存在的差异,可从认知角度,在喻体选择和内部结构两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英汉有关时间的隐喻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间的概念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识的,通过汉英有关时间的隐喻表达,从认知的角度对比探讨了两种文化认知和建构时间的途径和方式。这些隐喻概念的运用说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各民族认知的共性,同时,隐喻概念因深受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跨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从主客观相结合的角度对网络语言中的隐喻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旨在说明人们利用已有的经验认识来感知网络的过程,揭示人类利用旧事物、旧经验来认识新和描述新事物、新经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手段,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手段,但儿童的隐喻认知机制并不同于成人世界的借助语言手段来比较、代替以及类推源域概念系统和目标域概念系统,儿童的认知隐喻机制是一种意象性的认知手段。本文试图从隐喻思维角度来分析儿童的认知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隐喻的认知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是人类一切语言的普遍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类思维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菥和探讨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旨在探究隐喻研究由修辞到认知的历史发展走向,隐喻认知本质及其产生的认知心理基础,隐喻的认知功能以及隐喻是如何生成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15.
颜色概念的获得包括感知-认知的过程,颜色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从人的视觉感知,生存环境及社会文化三方面解释颜色的认知原型,对英汉语中颜色词产生的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记忆,便于翻译和交流中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6.
多义词"over"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借助意象图式理论、隐喻理论、原型范畴理论等相关理论,对英语介词over的多义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原型范畴理论是介词over多义形成的理论基础,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是over多义延伸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隐喻的功能也只是语言使用的一种技巧,是对常规语言的变异.认知语言学打破了这种局限,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更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语言研究也不能只限于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而是应该超越语言本身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本质.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人们对"爱"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来论述隐喻在认知中的作用,同时以"爱"为例对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三种主要隐喻理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空间介词是认知语义学所研究的重点。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探讨了空间隐喻意义的心理认知过程,以in-on-at这几个英语中常见的介词为例,对它们的原型意义,以及在时间、动作和抽象概念等方面的意义延伸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中空间介词进行合理的解释,并指出了其在教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英两国自然条件的巨大差异,相应两种语言与之相关的隐喻往往被认为是语言任意性和民族性的典型体现。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些隐喻,则可以发现:无论它们的具体取象是否相似,即便是截然相反,隐喻的建构仍然遵循着共同的认知原则,人类的认知共性在隐喻建构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形式,更是一种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隐喻是用某一领域来说明另一领域的认知活动。人们以熟悉的动物为原型来认知其他事物,从而丰富了自己的语言,扩大了认知域,以此更好地认识和描述新的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