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利用1950年以来的旱洪灾害资料和湘西自治州17站1957-1998年的历年降水资源,分析了厄尔尼诺现象与湘西自治州的降水和旱洪灾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太湖流域1950-2003年洪旱灾害等级序列及相应气候指数,采用改进的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流域洪旱灾害与东亚夏季风的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在20世纪80、90年代洪灾加剧,原因在于东亚夏季风在70年代末以来呈减弱的趋势,使梅雨期长度和雨量增加.近50 a太湖流域洪旱灾害频谱结构发生变化,从以年代际振荡成分为主减弱为以年际变化为主,即变化周期在逐渐变小,同时东亚夏季风指数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流域洪旱灾害与东亚夏季风之间的联系,在70年代以后强于70年代以前,二者反位相关系以1975-1985年左右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历史文献干旱记载的整理与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明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干旱灾害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明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干旱灾害等级以中度旱灾和轻度旱灾为主,大旱灾与特大旱灾数量较少。旱灾频次的年际变化可以分为低—中—高三个时段,呈增长趋势。季节变化以夏旱最多,跨季干旱以春夏连旱最多,周期特征以42年主周期最明显。从空间分布看,北部和西部各州县旱灾发生较多,南部和东部各州县旱灾发生较少。旱灾发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小冰期气候变化,社会原因主要是人口增长、移民垦荒、政治腐败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地方灾害史料、地方志和地震专著资料的整理收集,统计出关中地区近2000年来发生的地震事件.通过分析,发现地震发生与干旱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在地震发生前1~3年,关中地区常常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旱灾.而且地震的发生,对城市发展建设造成很大的破坏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汾河中游地区明代旱灾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及数据处理,对该时期的旱灾等级、成因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明代汾河中游共发生旱灾94次,平均每2.94年就有一次,说明本流域在明代旱灾比较严重,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占到了30.8%,而中度以上旱灾也占到64.8%,超过了旱灾总数的一半以上。明代早期的旱灾数量很少,中、晚期数量较多,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动荡。旱灾频次与气候波动有密切的关系,在小冰期气候干冷,降水偏少,旱灾频发;而人为因素又是旱灾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6.
厄尔尼诺又来了陶德言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而失去平衡的一种气候现象,会引起海啸、暴雨或于旱等自然灾害。这种现象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每3到5年发生一次,本世纪最强的一次发生在1982-1983年。据世界各国科学家观察预测,国前正...  相似文献   

7.
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厄尔尼诺(ENSO) 事件对安徽省气候及烤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50 年以来共发生了14 次ENSO 事件,我省均出现了明显的气象灾害。在ENSO 发生当年我省降水减少,次年降水增加的可能性较大;当年我省气温明显偏低,尤其是夏季,次年冬春季则明显偏高,容易出现“凉夏暖冬”。在ENSO 发生当年我省烤烟生产大多减产甚至歉收,次年增产的可能性较大;上中等烟比重在ENSO 发生当年提高的可能性较大,次年降低的可能性较大。在1950~1993 年11 次NESO 发生当年我省烤烟生产有9 年减产,其中6 年歉收,减产年景的气候减产量共计65018 .0 吨,价值9118 .61 万元,平均减产7224 .2 吨,价值1013 .18 万元,减产率平均22 .41 % ;其中歉收年景灾损量共计59441 .0 吨,价值8622 .36 万元,灾损量平均9906 .8 吨,价值1437 .06 万元,灾损率平均30 .82 % 。  相似文献   

8.
利用湖南省水旱的灾情统计资料,分析了山丘区洪、旱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探讨了灾情形成机制,为防灾治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论民国时期灾荒对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民国时期,主要的水、旱、地震、潮、风、虫、疫等各种灾荒频繁发生,灾情严重。据统计,仅1912年到1937年的26年中,“灾害达77次,其中水灾24次,旱灾14次,地震10次,蝗灾9次,风灾6次,疫灾6次,雹灾4次,霜灾2次,歉饥2次,平均每年3次”。[1]灾荒造成了粮食的严重短缺,使灾民生活维艰。  相似文献   

10.
旱灾是贵州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危害。清代贵州共发生108次旱灾,这一时期旱灾发生频次、灾情范围、灾情深度都超过前朝,又在时间和空间上独具特点。从时间上看,清代贵州旱灾在波动变化中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连旱灾年与受灾范围也在总体上逐渐增多;春、夏则是旱灾频发的季节。从空间上看,旱灾主要集中分布在省东部、中部和北部地区。针对清代贵州旱灾情况,政府建立起仓储积谷、开渠筑堰防范旱灾,拨发钱粮、设坛祈雨救济灾民,减免额赋、平粜粮价纾缓民困的灾前、灾时、灾后应对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59年阳江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利用阳江市1954—2012年每月的降水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距平曲线及滑动平均法,对阳江市汛期降水(4-9月)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异常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阳江市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降水量在59年内存在微弱上升趋势,有明显的干湿时段,年际变化大。阳江市整个汛期的降水异常变化幅度较前、后汛期都要小;相对于前汛期,后汛期的异常变化对整个汛期降水量变化的贡献要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57~2007年的降水资料,分析总结了蚌埠市近50年来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蚌埠市自20世纪中叶以来降水量呈明显增加趋势,春季降水呈"正常-少-多-持续偏少"的变化趋势,夏季呈"多-少-持续偏多"的变化趋势,秋季呈"少-多-持续偏少"的变化趋势,冬季呈"正常-少-正常-少-持续偏多"的变化趋势.近50年中蚌埠少雨年多于多雨年,降水多寡不均,旱涝灾害发生频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华南19个测站的降水和与ENSO事件有关指数之间的相关。得到:①华南各季降水与ENSO事件有关指数之间的关系有较大的差别。一般冬春季降水与所选的表征大气异常指数的相关较好,而春秋季的降水与所选的表征海洋异常指数的相关增强;②几种与ENSO事件有关的指数除与同期降水有一定关系外,对后期第1、2个季度的降水也有影响,但对后期第3个季度的降水影响极小;③各地降水与ENSO有关指数之间的关系虽有一定的时空差异,但有一定的规律和联系。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旱涝灾害与太阳黑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河三角洲滨州站1922~2009年的年降水资料,用Z指数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旱涝等级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然后采用频率分析法分析了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的旱涝特征,并运用Morlet连续复小波变换对降水Z指数的时间序列进行周期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在太阳黑子m年附近易发生洪涝灾害,而在太阳黑子M年附近则易发生旱灾;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旱涝指数存在3~7年,8~12年,13~24年,25~40年的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和分析灌区灌溉调度、农业生产条件时,常遇到天气“灾变”的问题。若遇到年径流量多、年内分配不均衡的丰水年份,对灌区水库来说,不但需要“放水”灌溉,还要考虑“拦洪”、“弃水”和“蓄水”等问题的合理安排,以减少丰水年可能引起的“涝灾”;若遇到年径流量小的枯水年份,利用水库在丰水期存人的水量,放水灌溉以缓解“旱情”的增加。为了充分利用水库调节径流在时空间重新分布的功能,减少、缓和因天气“灾变”而出现的“旱、涝”问题,了解和掌握来年的年径流量水文气象指标的变化,以决定当年水库运行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因而对来年或中长期年径流量水文指标进行灰色概率预测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咸阳近50年来干旱特点及气候特征分析,发现干旱是咸阳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季节分布呈双峰式分布,以冬季最重,其次是春末夏初;地域分布是北少南多,但北部冬旱最明显,其余三季旱月南部多于北部;并通过对温度和降水的趋势分析认为,未来咸阳干旱有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17.
El Nino是从南美西海岸延伸至赤道东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大范围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现象.Southern Oscillation是太平洋东西两侧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关关系.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合称为ENSO.信风强弱关系到赤道西太平洋暖池的维持与El Nino的爆发,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地球变暖将是今后气候变化总的趋势,气候变暖将使全球海面上升,地球的自转半径增加,从角动量守恒的角度考虑,地球自转的速度将减慢,赤道两侧的信风相对于海面的速度也相应减小,维持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及海面东低西高形势的支柱被破坏.因此,我们将面临更频繁的El Nino和更多的极端天气.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降,安徽自然灾害不断,水灾、旱灾、蝗灾、震灾等破坏性较大的灾害,发生频率都较鸦片战争以前提高,一方面严重破坏近代安徽农村的水、生物、地质等自然环境,另一方面破坏了居住、交通、生产等社会环境。江淮地区过度的经济开发,是自然灾害频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频繁的自然灾害又使安徽乡村环境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山西旱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是对山西农业生产威胁次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重的气象灾害。本文根据1991—1999年的降水资料,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暴雨频次对山西近期旱涝灾害进行了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干旱趋于严重,全省干旱大致2-3年出现一次,每年都导致粮食农作物大幅度减产。降水量减少现象在冬季(12-2月)最严重。春旱发生频率较高,并存在地区差异,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夏旱和夏秋连旱损失最大。山西省暴雨次数、受灾面积、经济损失的年际差异和地区差异比较明显,降水量多的年份暴雨场次多、范围大、损失严重。暴雨具有南多北少、山区多、盆地少的特征,多发地区主要分布在山西省的南部和东南部。山西省暴雨集中在7、8、9三个月,尤以7、8月份最多,占总数的77.7%。与前几十年相比90年代暴雨次数有明显的减少趋势。暴雨洪水损失除粮食减产一项不如干旱造成的严重外,其他各种经济损失都居各种自然损失之首。  相似文献   

20.
泉州主要的农业气候灾害有春旱、夏旱、秋冬旱、高温、倒春寒、五月寒6类.地形地势及环境的差异使这6种气候灾害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东南沿海地区受旱较西北内陆地区严重;高温区主要为安溪、南安、永春;倒春寒主要发生在惠安、德化、晋江;五月寒主要发生在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