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秋科苑》2012,(4):1-1
谈到科学家的爱国情怀,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钱学森院士。钱老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学家,当新中国成立时,他决定准备回到祖国的怀抱,并辞去了美国国防部空军科咨询团和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的职务。次年8月,钱学森和家人准备离开时,遭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  相似文献   

2.
谈到科学家的爱国情怀,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钱学森院士。钱老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学家,当新中国成立时,他决定准备回到祖国的怀抱,并辞去了美国国防部空军科咨询团和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的职务。次年8月,钱学森和家人准备离开时,遭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易南英 《金秋科苑》2010,(15):36-43
提及中国“三钱”,无不令人肃然起教,他们为祖国乃至人类作出了贡献,若以年龄排序,前有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后为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居中者系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为确定中国力学的发展方向和力学人才的培养,他与周培源、钱学森及郭永怀一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参与制定中国第一个“十二年科技规划”的主要执笔者之一,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室的创办者;他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个人简介: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返回祖国。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等职。1956年4月起,他长  相似文献   

5.
无我故我寿     
朱光亚、何泽慧、钱学森和季羡林4位学术大家的科学成就世人瞩目,其长寿之道也达到最高境界,这就是"无我故我寿"。在他们心中,祖国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朱光亚(83岁):淡泊人生人们尊称他为"两弹之父",他一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6.
徐大伟 《知识窗》2008,(4):35-37
1.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在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逝世之前曾有一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他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实在钱老之问的背后,还有一个钱老之惑。故事是这样的:钱学森一辈子都不看电视。有一天,他因耳背,突然对儿子提出要买  相似文献   

8.
他的追求,他的向往,都奉献给了十分寻常的绿色蔬菜。他的追求,他的向往也就像生生不息的绿色蔬菜,蓬勃在希望的田野上,在阳光下、风雨中,滋生、延伸着他生命的绿色。  相似文献   

9.
军人意味着奉献。然而.军人的奉献不仅仅是在流血的疆场。在安居乐业的和平年代.仍有这样一些军人.他们坚守在祖国需要的岗位.与科研为伴.与教学为友。张宗麟教授就是这样一位鞠躬尽瘁,甘于淡泊的军人.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科研教育事业,堪称“厚德渊学”的楷模。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10,(2):1-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堪称当代的民族英雄。而且他走过的人生道路,无论是学术成就还是幸福的婚姻,都堪称典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回望钱学森的成长历程和教育背景,是否也有值得教育界、学生父母和莘莘学子领悟和思考借鉴之处?全面发展的典范钱学森1 92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纵观钱学森的一生,德智体美无不达到顶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沪校长说。  相似文献   

11.
李雪 《今日科苑》2009,(9):21-22
云南省祥云县老干部局大楼内,在一间"祥云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办公室里,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忙碌:他时而打电话联系人员、车辆,时而主持召开会议,时而抱着一大摞资料出门,时而静静地伏案疾书……周围的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赵主任",他是谁?他就是祥云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推广研究员赵祖龙。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但是依然无私地奉献着,愿将自己的热诚奉献给祥云人民,奉献给这片曾经养育了他的红土地。  相似文献   

12.
1955年,我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刚成立的力学研究所。科学院当时已经定下由刚刚从美国返回祖国的钱学森先生来当所长,受组织委派,朱兆祥同志到深圳把钱学森先生接回祖国。那是国家早期的"海归派",当时前后相继有很多很有名的科学家从海外归来。力学所刚成立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正>今天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怀疑钱学森的人生是成功的。他的成功原因可以归纳出若干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就从钱学森人生的五次选择讲起,或许能为当今年轻人提供一点启迪和参考。人们一般把钱学森留美及以后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留学美国阶段,从1935年到1955年二十年。这个阶段钱学森作为技术科学的先驱,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及火箭与导弹研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二个阶段是奉献航天阶段,  相似文献   

14.
查有梁 《今日科苑》2013,(10):66-67
钱学森生于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他是中国航天之父。他在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贡献巨大。他的精神感动了中国人,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为怀念钱学森先生,我特撰写此文。钱学森的成才之道可以概括出三点:其一,志向远大,博学深专;其二,超越名师,重在贡献;其三,理工结合,全面发展。研究钱学森是怎样成为创新杰出人才的,对于我们探讨创新杰出成才之道,富有启发,也是对他最好的悼念之一。  相似文献   

15.
查有梁 《金秋科苑》2013,(10):66-67
钱学森生于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他是中国航天之父。他在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贡献巨大。他的精神感动了中国人,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为怀念钱学森先生,我特撰写此文。钱学森的成才之道可以概括出三点:其一,志向远大,博学深专;其二,超越名师,重在贡献;其三,理工结合,全面发展。研究钱学森是怎样成为创新杰出人才的,对于我们探讨创新杰出成才之道,富有启发,也是对他最好的悼念之一。  相似文献   

16.
1983年7月16日上午,本刊编辑徐炽、王建新和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委员韦锡新同志访问了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未来研究会顾问钱学森同志,请他就即将召开的“公元二○○○年的中国”学术讨论会等问题发表谈话。钱学森同志在他的办公室亲切接见了他们,并作了重要的讲话。钱学森同志首先强调,建立马克思主义未来学是中国未来研究会最根本的任务,一定要在这个基  相似文献   

17.
 钱学森作为享誉中外的科学巨匠,其卓绝的学术功绩和思想光辉在学术界掀起探究热潮。在钱学森百岁诞辰之际,我们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历数他给我们留下的思想财富,试图展示出一个较为完整的钱学森科学思想体系。共词分析的结果表明, 他在“系统科学与工程”、“思维科学”、“大农业经济”、“科学学”、“技术科学”、“城市科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思想尤为后人关注,其中,“系统科学思想”作为核心思想始终贯穿于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钱学森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钱学森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伟大不但在于创造了杰出的科学成就,而且表现了高尚的科学道德和治学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中国科协八届三次全委会议上,讲到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科协工作的一个重点时强调:"要深入宣传和传承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大师的优良传统。"在钱学森诞辰102周年之际,让我们撷取钱学森科学  相似文献   

19.
高峡 《科协论坛》2009,(12):12-13
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走后,各界群众深情送别钱学森。生前对美国授予学术荣誉称号和国家勋章全不在意的钱学森,唯独看重是否能成为“人民的科学家”。现在,钱学森的这一心意可以如愿以偿了。然而,还有让他放心不下的事,就是学术教育和学术民主。因为这一问题事关重大,在此我以“钱学森忧虑”称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卓越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是中国科学学的首倡者和主要奠基人,他的科学学思想是其整个科学思想财富的一部分。2011年是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深入研究钱学森的科学学思想,对于中国科学学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钱学森的科学学思想源于他的技术科学理论与实践,正是他把握住技术科学的中介学科地位,演绎成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从而阐发了科学学产生的必然性。从率先在中国倡议“科学的科学”研究,到首先发表完整的科学学论文,表明钱学森是中国倡导和创建科学学的第一人。科学学属于社会科学,是科研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在社会科学体系中居于技术科学中介层次,它以全部人类科学知识为研究对象,包含科学技术体系学、科学能力学和政治科学学三个分支学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构成钱学森科学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和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