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刊编辑作为媒介信息“过滤”的“把关人”,其素质高低决定着报刊在读心目中的地位和市场选择中的命运。近年来报刊竞争激烈,一些报刊编辑滋生了浮躁情绪.丢掉了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扩大报刊影响,争取读和增加效益,或盲目追热点、赶浪头、踩着别人的脚印走;或重复别人,照搬照套,一味效仿;或舍不得下功夫,认真把好政策关、审读关、字关,致使疏漏差错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既有学风上的又有风上的,不及时纠正会严重影响报刊的质量,贻害无穷。强调报刊编辑树立精品意识,倡导多出精品,有助于遏制这些问题的发展和蔓延,端正学风和风。  相似文献   

2.
曾鸣  王志学 《记者摇篮》2006,(11):38-39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以科学的思想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不仅是党对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同时它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新闻工作者的重任。报刊出版工作作为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要求报刊编辑要具有强烈的精品意识。这种精品意识具体的体现就是编辑出思想性、文学性、可读性高度结合的文章、报刊。那么,报刊编辑怎样才能树立精品意识,又怎样将这种意识转化为精品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论述:1、走出精品三大误区,准确理解精品的涵义。凡是领导欣赏的就是精品。一篇文章赢得领…  相似文献   

3.
读读军队报刊,多数看重的是“军味”;记和通讯员为军队报刊写稿,编辑也要求有“军味”。那么.“军味”究竟是什么?记和通讯员究竟应该对“军味”如何认识、操作和把握呢?本试图就这个问题小述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是我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和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党重要的理论家和宣传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参加创办或主编过《新社会》、《人道》、《新青年》、《前锋》、《向导》、《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共产》、《红色中华》等重要报刊。1920年秋到1922年底,他受聘为北京《晨报》驻俄特派记者,回国以后,又长期负责中央宣传工作。在领导报刊工作和具体的编辑业务屯,瞿秋白积累了丰富的报刊活动经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报刊思想体系。鉴于学界对瞿秋白的报刊理论疏于整理,故本文在梳理瞿秋白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其报刊编辑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的编辑素质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先生(1895~1967),先后从事报刊编辑工作三十余年,干过校对、记者,做过新闻、副刊编辑和主笔,也任过总编辑、经理与社长之职,报刊工作经验十分丰富,曾有“全能报人”之誉。他“以一个纯粹外行的资格”步入报刊编辑这一行业,在“碰了无数次的壁,闹了无数次笑话”后,终于成为一名出色当行的报刊编辑工作者,积几十年报刊编辑实践,他对如何“作一个迎合对代”的报刊编辑工作者,即一个与时俱进的报刊编辑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素质,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如今,使用网络上的稿件,对报刊编辑们来说比较普遍,即使你是本地新闻的编辑,这种情况也并非全无可能。尤其是化和副刊成倍增加的版面让这些栏目的编辑们绞尽脑汁疲于应付,从网络上“下稿子”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但是编辑们在“下稿子”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7.
管爱华 《新闻窗》2006,(5):109-109
少儿报刊发展到今天,版面的美化工作不再是配角的地位,它已经逐步融入到报刊编辑的主体行列中。版面的美化给人以美感,通过版面的美化形式能抓住读者的“眼球”,并准确生动地反映出报刊的定位及其特定时期内的编辑方针等信息,而且它还是塑造和强化报刊自身个性特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尹昌龙 《今传媒》2006,(5X):36-37
近年来,深圳市新闻出版局在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和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本着“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出版业的生命线”,“正常的出版秩序是新闻出版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的理念,积极转变职能,注重制度创新,强化队伍建设,在报刊审读工作中“严把三关”(政治关、导向关和质量关),不断提高了审读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新闻工作者要想奉献给受众以精品,首先就必须有精品意识,弄清什么是新闻精品,精品的涵义和特征是什么。从目前报刊上已发表的文章看,对新闻精品的认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精者,经过反复提炼产生的精华也。精品:精良的物品;上乘的作品。新闻精品的特征主要有:一是导向正确,意义重大,新闻价值高之作;是权威性、指导性、吸引力、感染力的统一之作。二是精心采写、  相似文献   

10.
面临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各报刊都在思考自己的应对之策,以求在激烈竞争的报刊市场中生存壮大。其间报刊传媒无不推崇“精品战略”与“策划观念”,“策划”或“编辑策划”亦于世纪之交挟势兴威,异军突起,中国科学杂志社的改革就是一见证。他们根据人员专长。全面实行“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的分类管理,使一度低迷的《中国青年》改变出版策略,强化策划行为,重新焕发出青春。显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以“完美报章”理想为核心的报刊编辑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认为,要办好一份报刊,编辑工作必须有明确高远的指导思想、编辑立言的基本规范、明晰开拓的业务指导思想.这些构成了梁启超以“完美报章”理想为核心的报刊编辑观的主轴。其具体内容包括:一是编辑理论思想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完美报章”四大准则;制定了“五本八德”的编辑道德规范;强调论说要“公要周适”,纪事要“博速确直正”等。二是编辑业务思想方面,提出了对报人修养的要求、对报刊文体的要求以及对报刊版式编排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12.
当今抄袭剽窃之风盛行,屡禁不止。“窃公”不仅有当教授的,也有识字不多的农民。报载某村庄整村人都在抄,某农民将报刊上别人的章打印寄往全国各地大小报刊,一年得稿费十几万元。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业报刊长期被“锁定”在以传统行政资源为依托的编辑模式和经营模式当中,长期的传统路径依赖成为当前行业报刊转企改制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以我国“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为背景,分析行业报刊历史路径依赖的形成和编辑经营“锁定”模式,论述行业报刊经营方式的现代转型,提出编辑出版方向从“编辑本位”向“读者本位”转型,市场发行从“行政本位”向“市场本位”转型以及报刊经营从“数量营销”向“内容营销”转型的总体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觉得,编辑要追求三个境界:“保险”编辑、“生花”编辑、“司令”编辑。所谓“保险”编辑,就是经过你的手编出的稿件保证不出差错,保证准确无误,也就是让报刊用户和广大读者、受众放心。达到“保险”编辑的水平,是做编辑工作最起码的要求,否则,你编发的稿件错漏多,怎么算是合格的编辑呢?要成为“保险”编辑,必须把好五关:政治关、政策关、策略关、事实关、技术关。把好政治关,是编辑的首要任务,这是政治问题、导向问题、党性问题。新闻工作是很强的政治工作,这一点是任何人所不能否认的,也是否认不了的。有人说,西方新闻…  相似文献   

15.
雷莉 《新闻导刊》2001,(2):25-26
有人认为校对工作是纺加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我认为校对工作还应是编辑工作的一部分,因为它不仅仅只是忠实于原稿校改发现和纠正录入排版中的字差错,而且还是一项综合性要求较高、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包含关思维能力、识别能力、字操作能力等综合要求,可以说,校对是保证报刊优质高效出版的最后把关口,校对的每一环,都应承担起编辑的部分职责。  相似文献   

16.
编辑工作既是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也是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大批具有科学、学术和艺术价值的经典之作,经由编辑之手得以展现在读者面前,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了促进社会发展和科学创新的巨大作用。因此,编辑尤其是政治类报刊的编辑必须强化选题策划意识,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编辑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选题策划的前提信息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相关度是不言而喻的。编辑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要有善于收集和挖掘信息的能力,善于分析、预测,及时…  相似文献   

17.
邓洪涛 《新闻前哨》2006,(12):76-77
从理论上说,中国是农业大国,有9亿农民,和城市新闻信息过剩相比,农村报刊市场远没有“饱和”;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为开拓农村市场提供了良好机遇。从农村报刊结构看,农村报刊非常稀缺:党委机关报成了“村书记报”,一般躺在村委会,农民订不起,也看不到;都市报、晚报、晨报不愿去盲目扩大这种无效发行。农村报刊市场成为最后一个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成为传媒竞争“最后的市场”。  相似文献   

18.
阎成功 《新闻知识》2003,(11):60-60
教育报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尊师重教之风日兴、教育新闻由少变多、由冷变热之际兴盛起来的。它已经成为全国一千多万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在报刊全面走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教育报刊如何生存和发展?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教育报刊有自己一定的优势。其从事编采工作的编辑、记者大多是来自教育圈内的优秀人士。他们思想政治素质好,勤学敬业,熟悉教育,懂得教育工  相似文献   

19.
《传媒》2008,(12):33-35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这是中国少儿报刊目前的现状。少儿报刊只有进行改革创新,“跳出报刊做报刊”,突破单一编辑理念、单一经营模式、单一产品形式、单一传播方向和单一运行机制等五大瓶颈,才能发展成为真正的报刊“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的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报刊媒体面临着多种新兴媒体的冲击,而报社编辑作为报刊媒体的策划人与撰稿人,则需要以更佳的策划意识与能力应对报刊媒体的危机。报社编辑需要提升自己的策划意识与能力,增强报刊的竞争力与传媒价值,从而实现新媒体时代主流报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