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举世瞩目的韩日世界杯,不仅在沿海城市、中心城市的媒体掀起了风暴,西部城市、边远城市同样也调动和激发了媒体的能量和才情、世界杯作为一个全球关注的新闻事件,它对传媒界的意义在于:锻炼了新闻队伍,激发了办报人强烈的新闻竞争意识,一个多月中,甘肃以《兰州晨报》、《西部商报》、《兰州晚报》、《都市天地报》等为主的六七家城市文化生活类报纸,十八般武艺尽用,共同掀起了一场“世界杯风暴”。激情勃发的举动。《兰州晨报》在5月12日就率先推出4个版的“世界杯探报”,同时作了全方位谋  相似文献   

2.
地市报专刊要突出地方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海波 《青年记者》2007,(3):107-107
在当今媒体竞争激烈,报业发展形态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地市级党报为强化市场竞争力,进而更加有效地占领市场,纷纷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专刊,这些专刊如雨后春笋,在报业大家庭中异军突起,方兴未艾。以《聊城日报》为例,早在1998年,我们就推出了全省党报系统的第一张教育专刊,后来陆续推出了《北方晨刊》、《财经周刊》、《农村周刊》、《新生活周刊》。这几张专刊尽管创办时间不长,但在报纸质量和广告收入方面齐头并进,尤其是广告收入,已占了报社的半壁江山,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世界杯年,对世界杯的报道是各家媒体的报道热点之一。《南京晨报》于4月23日正式推出了其世界杯报道特刊《飞火流星》,是南京地区综合性报纸中以专刊形式集中推出世界杯报道最早的一家。在为期两个多月的报道中,《飞火流星》获得了广大受众的一致好评。为此,本刊编发两文,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干江法 《新闻窗》2007,(3):54-55
目前很多报纸创办了生活类专刊,内容涵盖消费、健康、教育、理财、旅游等方方面面,一批策划精良、特色鲜明的生活类专刊大受读者欢迎,成了报纸竞争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5.
修伟华 《青年记者》2002,(11):36-36
自1996年以来,在国内生活类报纸中,专刊的生存与发展经历了一番风雨。对专刊编采人员来说,既感受过专刊突飞猛进“扩张”时的喜悦,也体味过专刊“不知何去何从”的苦恼。但是无论怎样,目前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生活类报纸对专刊一直是重视的,从专刊所占的版面比例上就可以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6.
实施新闻精品战略,多出好新闻,这不仅是为了当前适应报业竞争的新形势,更是广大读者的愿望和需求。可以这么说,新闻精品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报纸的档次和地位,也是报纸编辑部整体水平的体现。因此,不仅充当一张报纸门面的要闻版要有强烈的精品意识,社会副刊等也要有精品意识。而在当前经济报道日益得到重视的情况下,经济专刊更要有精品意识。 首先,经济专刊是一张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报纸实施精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近几年来,为了顺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国许多报纸都进行了扩版,《宁波日报》也从原来的对开四版改为对开八版,并增设了经济专刊部,开辟《宁波市场》、《经济广角》和《经济瞭望》三个专刊,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经济报道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已成为《宁波日报》经济宣传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7.
2006年德国世界杯引发一场媒体大战,许多报纸都推出世界杯特刊。在杭州出版的报纸中,《钱江晚报》有《过足瘾》,《今日早报》有《球动》,《青年时报》有《得意言志》,《都市快报》有《一球成名》,《每日商报》有《球胜之道》,《浙江日报》和《杭州日报》也推出了世界杯特刊。这  相似文献   

8.
冯婉蓉 《声屏世界》2012,(6):146-147
当前,平面媒体普遍面临着经营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在这种形势之下,各媒体势必要求新求变,力争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经济专刊正是现代报业激烈竞争之下的必然产物。她不仅肩负着传统专刊对读者的服务使命,而且要成为报纸参与运作并渗透到经济消费每个行业领域的重要载体,更是报纸未来产业化运作和提高综合竞争实力的大平台。因此,目前各平面媒体的经济类专刊已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象。然而,当下市场上经济专刊的水平,却可谓良莠不齐,有的还在全面延续编辑部的编辑采写风格,与广告彻底脱离;也有的则全盘站在广告经营的立场上,把经济专刊彻底办成了软性广告的集散平台。这两种风格的经济专刊其实都不能很好地起到辅佐广告以及延续新闻的作用。本文作者以从事经济专刊工作12年的经历,总结了自己在都市类报纸《每日新报》和党报《天津日报》两张报纸做经济专刊编辑记者的心得,结集此文。文章从经济类专刊的定位、编辑标准、人员素质要求、内容要求、专刊的服务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找准经济专刊的“生命线”经济专刊是随着现代城市经济生活的变化应运而生的,报纸开设什么经济专刊,经济专刊有没有生命力,不是看报纸自己的好恶,而是要看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人们对经济生活的关注程度。只有摸准市民经济生活的脉搏,才能找准经济专刊的“生命线”。1997年,笔者在齐鲁晚报专刊部《都市生活》干记者,主要负责对市民经济生活的报道。1997年年底国家要取消福利分房政策,住房要作为一种商品向市民出售,就有了推出房地产专刊的想法。1998年1月6日,齐鲁晚报在省内所有媒体中率先推出了房地产专刊。正如所预想的那样,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关注房地产市场,因为每个人在福利分房取消后都要面对买房问题;与此同时,政府也把推动房地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报业的迅猛发展.报纸的种类已经完成了越来越贴近实际的细分过程。各类专业性报纸层出不穷的同时,各种都市报也在不断推出各类专刊,以便满足不同读者对于阅读内容的要求。其中以房地产专刊、汽车专刊、数码专刊、旅游专刊、留学专刊为最多。因为这些行业的广告信息量大,读者对于此类信息需求量也很大.所以众多都市类报纸都把此几项内容的广告和新闻单列出来作为报纸的专刊出现、来整合包括这几类广告在内的资源。在专刊出现的同时。如何做好专刊新闻的问题也摆在了诸多媒体面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路线,带来了我国报刊事业的空前繁荣。其中文摘类报刊和报纸文摘专刊(版)的大量涌现,堪称一枝独秀。 从新闻出版部门提供的情况得知,改革开放15年来,全国文摘报刊已发展到180多家,其中仅专门类文摘报纸就有27家,期发数已达1400多万份。譬如北京的《文摘报》、上海的《报刊文摘》、江苏的《中国剪报)、福建的(每周文摘》、四川的《文摘周报》、湖南的《文萃周报》、安徽的《文摘周刊》、吉林的《文摘旬刊》、贵州的《文摘》等,都已成为寻常读者熟悉的文摘报纸。与此,中央级和各省市级大报、地县报纸、专业报、行业报等,也都相继推出了《每周文摘》、《每日文摘》、《百科文摘》,《书报摊》、《博采》等文摘专刊(版)。这些文摘类报刊和报纸文摘专刊  相似文献   

12.
和新闻、言论、广告一样,专刊副刊是报纸的四要素之一。传统报纸的专刊副刊一般以文艺副刊为主,这与报纸专刊副刊产生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繁荣发展,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以文艺副刊为主的办报格局正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带来的人们日常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的丰富,更要求报纸在专副刊的配置上进行一场革命。报纸的新专刊由此应运而生。 对于一张报纸来说,新专刊的推出无疑会在采访、写稿、编辑、组版上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宏观上有一个总体的考虑。报纸新专刊的策划就是这样的一项缜密细致、统领全局的“系统工程”。所谓策划,意即筹划、谋划。美国哈佛企业管  相似文献   

13.
专刊副刊是报纸的“半壁江山”。专刊副刊办得好,可以给报纸增色、添趣,使报纸可读、耐读,增强报纸的竞争力。《工人日报》的副刊《人生驿站》(原名《人生之旅》)在诸多专刊副刊中可称为佼佼者,受到报界同行的称赞和许多读者的喜爱。《人生驿站》副刊有三个特点:一、定位准确、恰当。新闻定位,是专刊副刊的生命。没有准确、恰当的定位,就不能引起读者的注目,在报业竞争中就站不住脚跟。定位,就是明确办刊宗旨,界定本刊内容,找准读者对象,有针对性地制定编辑方针,使自己的专刊副刊显示其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个性。《人生驿站》好就好在定位准确、恰当。它根据母体,即《工人日报》的办报方针和读者群来确定本  相似文献   

14.
朱羿 《今传媒》2006,(6):48-49
随着我国新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新闻媒介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媒体间的竞争也越来越趋于激烈。为了有效应对市场竞争,晚报、都市报等市民综合类报纸纷纷“跑马圈地”——推出各种专刊、专版,力求在内容和规模上以其全面和丰富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对生存空间原本就相对狭小的行  相似文献   

15.
当前,报业市场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扩版”、“变脸”成为触目可及的关键词。而生活专刊作为报纸扩版热中一支生机勃勃的力量,已得到了很多报社领导的认可与重视。许多贴近百姓、生动活泼的优秀专刊,也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对地方性党报而言,专刊的内容无疑增加了报纸的可读性与贴近性;而生活服务类版面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报纸单一呆板的政治宣传面孔,  相似文献   

16.
对于媒体而言,日益临近的北京奥运是绝好的报道资源;不同属性的媒体都能从中开掘出想要的题材。《21世纪经济报道》在北京奥运500天倒计时的当天,就推出了自己的奥运专刊。奥运蛋糕如何切《21世纪经济报道》之所以创立这一专刊,一是因为北京奥运是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事,从一份经济类报纸的角度看,有无穷的报道空间。在这个国内外媒体的竞技场上,报纸如能有突出  相似文献   

17.
张勇 《新闻知识》2006,(11):79-80
今年的世界杯早已曲终人散。回过头来总结一番赛事报道,对媒体今后的体育报道也许有点意义。世界杯历来是传媒激烈争夺的新闻战场。对于传统的报纸媒介而言,如何在如火如荼的世界杯报道大战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借鉴电视、网络传媒的特点,在报道中抢占先机,赢得受众,是一道难题。体育专业类报纸在世界杯来临时,必然会充分调配人力、物力和各种资源,在媒介大战中显示出专业报纸的权威性。而作为都市类报纸,在体育事件、特别是世界性的体育赛事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如果只是在报道形式上和报道量上略有变化,无疑会被炙…  相似文献   

18.
靳翠萍 《新闻记者》2006,(12):22-2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都市化进程的加剧,一批都市类报纸迅速崛起。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中国传媒文化的生产机制发生了转换.而且其媒介产品内容也日益呈现出都市化特征。“彰显市民生活,建构都市文化”成为都市类报纸的主要诉求。以都市生活为表征的“情感讲述”类栏目也应运而生.较早是《北京青年报》记者安顿主持的“绝对隐私”.现在则在许多都市类报纸上“遍地开花”,比如《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上海《新闻晨报》的“晨报倾诉”等。  相似文献   

19.
林蜜 《青年记者》2006,(18):69-69
现代生活,一方面人们物质变得宽裕,另一方面生活压力也在加大。为了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享受生活,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这从温州都市报的读者调查结果中可见一斑:2003年、2004年,健康版均为读者最喜欢的专刊类版面。据《长江日报》、《武汉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多家报社开展的问卷调查,健康版也一直是各报最受欢迎的专刊。读者喜欢健康版,报业媒体健康版的竞争也随之白热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大众传媒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更好地贴近生活,满足读者需求,通过大量的读者回访、全面细致的市场调查和缜密的专业论证,2007年中国妇女报对已有版面进行了改革,旨在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全方位提升报纸的品牌竞争力。新年伊始,作为改革成果之一的全新生活资讯类专刊——《爱生活》隆重推出。作为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