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霞 《甘肃教育》2004,(7):24-24
通常被认为是中等生的学生,指的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处在中等水平;这个概念的界定虽然并不科学,但容易被人理解。这部分学生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班级的主要成员,是绝大多数,也是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群体。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个老师都会按照学习成绩把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对优等生、后进生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中等生几乎被老师忽略了. 所谓中等生是指学习成绩一般,纪律、活动、能力等都居于中游的学生.每一个班级中等生的比例是最高的,他们成绩的好坏对班级的影响最大.按常规,教师带好一个班级的习惯做法是“抓两头,促中间”.但两头用的精力过多,中间的这部分也就容易被忽略.  相似文献   

3.
王军  周利平 《考试周刊》2012,(53):185-186
优生能为班级、学校争得荣誉,后进生会影响班级的教学质量考核,因此教师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这两头学生身上,而"中等生"学习成绩平平,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平庸,这类学生容易被老师忽视。教师要关注中等生,因材施教,根据中等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可以把中等生大致分为三类,针对不同类型的中等生采取的教育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区别。只要给予中等生更多的阳光,他们就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不能忽视的“中等生”□天津韩秀梅“中等生”一般是班级中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不需要班主任“太操心”的一部分学生,然而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及精神面貌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精神状态,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班风和学风一定会有新的变化。中等生是班级中的主...  相似文献   

5.
陈丽萍 《考试周刊》2012,(40):187+195-187,195
每一位教师都深有体会,在接手一个班的时候,班级中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能很快被发现,因为他们的表现比较"突出",而作为占班级大多数的、表现比较一般的学生,即所谓的"中等生",往往容易被教师疏忽。在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中常运用"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这一策略实际上是把中等生放在了教育的"盲点"上,忽视了对中等生潜能的发掘与培养。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被科任教师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优等生和后进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仔细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也是“两头”的学生,而很少有“中等生”。美国教育家称中等生为“灰色儿童”真的很贴切。中等生学习成绩中等,一般都很遵守纪律,所以教师不会特别关注他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长期不受人注意的中等生会变得自卑、懒散、没有进取心。他们是最渴求关爱的,甚至于有学生为了让老师注意到自己,不惜做出违反纪律、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所以,教师要针对中等生的不同心理及时给予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关注中等生     
<正>在班级中,优等生往往会得到教师的格外垂青,而差等生会受到教师的耳提面命,相比而言,成绩中等的学生往往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但是他们内心深处也都有个性表达的迫切需求,强烈渴望被关注。本文拟对"中等生现象"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敬请广大同行指正。如果说优等生和后进生是班级中的两个特殊群体,那么中等生就是普通的群体。他们学习成绩表现平平,但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也常常是教师忽视的对象,这  相似文献   

8.
所谓中等生是指学习成绩一般,纪律、活动、能力等都居于中游的学生。实际上班级里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中等生,但教师却常常会忽略,甚至于冷落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中等生往往表现平平,成绩久久不能上去。之后,对于学习,他们就会慢慢地变得懈怠。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上,优等生思维敏捷,回答问题积极主动,表现突出,理所当然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后进生则因为学习成绩的问题,也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中等生因为两者都不突出,则容易成为教师忽视遗忘的对象.长此以往,中等生习惯静坐于课堂中,表现平平.而在一个班级中,中等生的人数最多,成绩波动也明显,既可上升到优等生队伍,也可下滑到后进生行列.因此,如何促进中等生的正向转化,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一线教师解决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当过班主任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每一个班级几乎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多两少"。即班级中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能很快被教师发现,因为他们的表现都比较"突出"--这就是两少;而作为占班级大多数的、表现比较一般又没有什么特长的学生即所谓的"中游生",则往往容易被教师"囫囵"视之,造成集体性的疏忽--这就是一多。这种现象就告诉我们:不可轻视或忽视中间这部分学生,因为人数多,影响就大,在班级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学段的初期“中等生”在整个班级学生中占大多数,他们普遍能遵守课堂纪律;他们渴望进步,但又不够积极主动地勤奋学习.他们因处在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位置上,很难引起教师的注意而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只有少数毅力较强的中等生能较长时间保持在“中等生”的水平,大部分中等生因一个学期或一年的努力后,没能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而对学习丧失信心,  相似文献   

12.
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将近二十年,我发现每新接触一个班级,能在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往往是比较优秀和相对后进的学生.这主要是由他们的学习成绩决定的.通过细心观察,我又发现,平时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也多是这两类学生,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我们不妨称之为"中等生")这样的情况则很少.  相似文献   

13.
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将近二十年,我发现每新接触一个班级,能在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往往是比较优秀和相对后进的学生。这主要是由他们的学习成绩决定的。通过细心观察,我又发现,平时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也多是这两类学生,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我们不妨称之为“中等生”)这样的情况则很少。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细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在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中等生”学习成绩一般,很少违反校规校纪,不易引起教育的注意。有些教师往往注意了“尖子生”与“后进生”  相似文献   

15.
黄海英 《中学教育》2003,(7):35-36,31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抓好班级的教学质量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 ,许多班主任的一个普遍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这不失为班级工作的一种好办法 ,但多数教师在“带中间”这一环节上比较薄弱。其实在班级中占比重最大的应是中等生 ,中等生由于他们不成熟、不稳定 ,所以各方面都处于一般水平 ,平时表现平平 ,常不被老师重视。但他们身上也潜藏着许多积极因素 :要求进步 ,羡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赖 ,有表现自己才能和智慧的要求等。因而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 ,如果我们什么时候“放一放” ,他们…  相似文献   

16.
王雪芬 《课外阅读》2011,(7):132-132
所谓“中等生”,即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在我国中小学,学生的优劣是以平时的学习成绩和纪律好坏作为评价标准。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习惯于给优秀生“锦上添花”,给后进生“雪中送炭”,而往往忽视了对中等生的关注。其实,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一般情况下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也就是说优秀生和后进生占的比例小,而中等生占的比例却比较大。大量理论和实践证明,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班级的重组成部分,那种所谓“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对学生本人及集体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7.
在班级管理中,学习成绩中等、不太爱表现的"中等生"很容易被班主任所忽视,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原因不仅在于班主任对班级的被动管理,还在于班主任的情感偏向以及对"中等生"的认识偏差有关.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改变中等生在班级中被动的存在方式,让"沉默的大多数"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8.
正众所周知,面向全体,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想法设法提高数学优秀率,努力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还应充分重视数学中等生这一主要群体.大家知道,中等生一般既得不到老师的批评,也得不到老师的赞扬.可以说,他们是一群非常容易被我们忽视遗忘的对象.如果不认真对待,必然会有意无意地伤害这些中等生的  相似文献   

19.
朱玉武 《湖南教育》2009,(11):49-49
中等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且其他方面也表现平平的学生。他们往往在班级中人数较多,一般不会给老师添太多麻烦,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经常互相斗争,有时表现较好,有时表现较差,不断向两极分化,所以有人称中等生是后进生的预备队,也是先进生的后备军。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中等生是指学习成绩一般,活动、纪律、能力都属于中游的学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静止状态。如果教师只注意了两头而忽视了中等生的教育,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他们甘居中游、不求上进的心态。其实中等生是很有潜力可挖的。一旦激发出他们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