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的基本结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从事的事业,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发挥工人阶级先锋战士的作用,进一步振…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我们党六十多年的历史清楚地表明,革命也好,建设也好,固然应该注意学习外国经验,但决不能照抄照搬,最要紧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这样才能不断开拓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的现代化不是“西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是“中国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样三个层面,论证说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自觉地运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整个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习政治理论的方法,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而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更要强调教学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先要明确“实际”的范围。“实际”的范围极为广泛,人们实践活动所涉及的一切领域、一切问题都属于“实际”,大至当今世界的现实实际、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小至我们个人生活、学习和思想的实际。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正在从事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实践,这些都是教学中应该和可以联系的实际。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开篇。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使我们走出了忽视生产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误区,成为中国追赶世界的开始,更重要的是为中国人民树立起了新的宏伟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战略方针,说明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在社会主义的地基上进行,必须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的弊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伟大创造,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改革是一场革命”的道理,更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途径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基本任务,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改革在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995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我国《教育法》,对教育方针作了具有时代性的科学表述。《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对指导教育工作,培养跨世纪的一代“四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针中“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规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社会主义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方针中包含的这四层意思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要沿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途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回过来还是要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重新启动了被中断10年之久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开创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经过20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对20年辉煌成就进行社会发展理论视角的分析,本文得出如下6点启示:中国的发展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必须是全面的社会进步,同时又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依靠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只能是分步实现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必须保持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必须坚持“一切依靠人民”,把为中国人民谋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9.
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一批无产阶级政治家,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实需要,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普遍有一种浓郁的现实感和亲切感,容易接受。这一理论必将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的报告中指出:“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就是说我们已经建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加强智力开发。”“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按照实际需要,改善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克服教育脱离实际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这一科学论断,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总结,是从教育的本质与职能出发所得出的合乎逻辑的结论。如何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指导改革教育,使教育更有效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战略思想。这个结论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在理论上,它是我们党一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路线的必然结果;在实践上,它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反对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别国模式的建设路线的必然结果。为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结论的科学涵义和战略意义,有必要对它的由来和发展作个简要的回顾和考察。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段话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这里着重谈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从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深深懂得,要改变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的状况,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起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我国的国情所作的科学论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  相似文献   

14.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一贯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今天,在我们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坚持这个根本原则,对于深刻认识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加深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一理论的精髓,具有重要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5.
准确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李合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的科学命题。1982年9月,他在为党的十二大所作的开幕词中深刻地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  相似文献   

16.
现今我国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之“矢”来射中国现代化之“的”,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化事业,搞清中国特色则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它肩负着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产业革命步伐的双重任务。因此,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战略步骤及实现途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及实现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经济发展的实践检验并逐步完善,已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一战略构想也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 一、“三步走”战略的形成及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作风,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事实出发,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在考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步骤时,首先想到的是:要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因此,开始提出的战略步骤是分两步  相似文献   

18.
理想的层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  相似文献   

19.
针对“鱼水关系”在目前出现的一些不和谐音符,提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性。指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这是我国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我国建设美好未来的法宝。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了九十年代我国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同时指出:“为了完成党的十四大确定的九十年代的主要任务,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既说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又说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