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叙事散文”单元。五篇课文中除《听潮》是“抒情散文”外,其余四篇都是叙事散文。学习本单元后,学生要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理解散文的结构、语言。这是该单元的教学要求。三篇讲读课文《背影》、《记一辆纺车》和《听潮》的学习重点分别是:叙事散文的特点,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以具体事物为线索组织材料,记事与抒情相结合;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事物,通过讴歌大海的壮美抒情。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议论的基础,情感的载体——对事物的叙述和描写,准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中国石拱桥》、《北京立交桥》是教读课文,《短文两篇》、《巴黎的桥》是自读课文。其中《短文两篇》又包括《吴门桥》和日本作家水上勉的《母亲架设的桥》。这四篇课文的题材同是写桥,但文体不一,内容各异,因此,进行本单元教学必须紧紧扣住重点,否则学生就会学得支离破碎,不着边际,不得要领。第三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本单元是第三册的开首单元,如何将上一册的记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是高中语文最后一个单元,包括《荆轲刺秦王》、《屈原列传》、《张衡传》、《祭妹文》等四篇文言文,三篇属于历史散文,一篇为抒情散文。历史散文以传记的形式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国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言行,从不同的侧面表现其爱国主义精神,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或以简洁平实的文字,记叙了著名人物的不朽业绩,再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抒情散文以祭文的形式,表现了真挚的同胞之情,感人肺腑。四篇之中,前两篇为讲读课文,后两篇是自读课文。整个单元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文言记叙性文体的阅读、分析,虚、实词、文言句式的巩固,人物传记写法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初语五册第二单元一共包括三篇议论文(《论鲁迅》《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说谦虚》)和一篇知识短文(《论点和论据》)。对于这一单元的教学,我有两点想法:一、要紧密结合知识短文,二、要作横向联系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议论文特点的认识。教时安排可确定为五课时。前三课时,分别理解每篇课文的结构,完成一些常规教学任务;可结合知识短文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搞清每篇课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为第四五课时进行对比教学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1、《菜园小记》是本册第一单元(散文)的第三篇课文。按照初中语文教学着重培养记叙能力的要求,教学本文应当联系第四册《谈谈散文》这篇知识短文,结合本单元前两课《挥手之间》(叙事散文,在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写法)、《澜沧江边  相似文献   

6.
指导思想: 本单元是本册书的重点单元。教学本单元,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五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和掌握有关论点、论据以及论证的知识和方法,学习写一般的议论文,做到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有力,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学习和掌握几类常用复句的构造,学会准确使用有关的关联词语。 导读时应特别重视知识短文《立论和驳论》,以其统领本单元。 本单元所选的《论各尽所能》和《散文重要》是阅读课文,教学这两课,要体现阅读课力的特点,不能按讲读课文的要求教。 导读方法: 首先,从横的方面,抓住重点,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前三篇课文,指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知识》从正面立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事理;学习《“友邦惊诧”论》采用驳论的方式,引证材料,  相似文献   

7.
一.单元整体设想初中议论文教材共编八个单元40篇文选和三篇知识短文。纵观初中议论文读写训练系统,关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发展的要求。是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大体以递进型兼交叉型和螺旋型逐步提高。学生在前五册已学过六个单元30篇文选与《论点和论据》、《论证》两篇知识短文。就学生的学习基础看,已经积累了可以入门的阅读经验,大体上了解议论文的基本因素,也从一些侧面进行过写作尝试,不过,其基本知识尚未形成明晰的系统,读写能力还比较薄弱。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学习本单元和本册第五单元之后,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应当达标。本单元前四篇课文的议论方式属立论,第五篇课文的议论方式是驳论,这种安排是为了向第五单元学习驳论过渡。可见,本单元在初中议论文教学系统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所以,本单元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扩展,能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内容举要1.整体把握本单元的内容与特点。内容 :本单元有教读课文三篇 :《读报常识》《消息、通讯》《评论》;有自读课文三篇 :《副刊、文摘》《答记者问》《积累资料、学习办报》。(以下出现课题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重点学习内容是三篇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副》。特点 :本单元为读报单元 ,《读》与其他五篇文章的关系是“纲”与“目”的关系。课文中有选入的报刊文章和“怎样阅读”的方法介绍 ,举例直观 ,主要靠学生自读。学生要重点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读报方法。积累资料要在读报过程中随时进行。办报 ,要借鉴读报的一些经验办…  相似文献   

9.
行家说,教无定法,大体须有.我在单元教学中,选择了如下几种教法. 1、以知识短文统领各篇课文.这种方法是以单元之后的知识短文为总纲,把各篇课文作为范文来考究,比如在教初一册五单元《春》等五篇课文时,就以知识短文《观察和记叙》开篇.讲清写景记叙文的特点,掌握写  相似文献   

10.
<正> 根据职工业余中等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对第三册的读写训练要求,本册共编入课文35篇.阅读课文12篇,讲读课文23篇。按文体和写作特点组成九个单元.其中记叙文九篇,组成三个单元;议论文八篇,组成三个单元;说明文三篇,组成一个单元;应用文四篇,组成一个单元。文言文十一篇,组成一个单元。本册各课的“思考和练习”基本上体现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要指导学员紧密结合“思考和练习”进行读写训练。第一单元是记叙文单元.包括四篇抒情散文。是本册单元教学重点.散文两篇《雾》和《黄昏》是茅盾三十年代的  相似文献   

11.
一、单元学法提导 本单元选了《藤野先生》、《白杨礼 赞》、《巷》和《孩子》,这四篇文章都是散 文,但有的重叙事,有的重抒情,我们应 该注意的是在学习这一单元课文时既 要学习文章的写法,又要学习作品中所 蕴含的思想。散文的阅读、分析与诗歌 大不一样。读一篇散文,要从自然段、部 分到篇章.再从篇章到自然段、部分,反  相似文献   

12.
本册教材共二十八篇课文,分现代文(二十一篇)和文言文(七篇)两大部分,分别编为七个单元,其中记叙文三个单元共十篇课文(散文六篇,小说四篇);议论文两个单元共八篇课文;诗词(包括散文诗)一个单元共三篇课文,古文一个单元,共七篇课文,另外还有知识短文六篇。从这一编排中,可以看出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在记叙文和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上。备课前,教师必须对全册教材的总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此来指导每一单元的教学。本册教材的总要求是: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四篇课文:《地球是圆的吗》、《看云识天气》、《苏州园林》、《核舟记》。本单元是本册书的第三个纯说明文单元。学生们对说明文的结构、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从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对整个单元宏观掌握,引导学生对四篇课文进行联篇比较阅读,找出它们在说明文文体特征几个方面的异同点,从而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4.
本单元突破口 把握文章的思路,学习夹叙夹议的方法,这既是本单元教学要求、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突破口。 应当以单元知识短文为纲,以本单元的课文为例,以讲读课文带自读课文进行单元教学。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懂得在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时,如何切实把握记叙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在写作时,如何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如何安排段内层次。  相似文献   

15.
讲读提示 第二单元是本册记叙文中的重点单元,共有现代文四篇,古文两篇。通过讲读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的特点,学习课文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方法,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记叙文几种组织材料的方法。自读课的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去阅读课文,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教学《古代短文二篇》,除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记叙文自成首尾的组材方法以外,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仅以教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为例,谈谈怎样把比较法运用于单元教学和作文指导。一、通过比较,认识托物寄意抒情散文的特点及写作规律。根据本单元确定的“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和“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的教学要求,精讲了《白杨礼赞》之后,在同学们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的基础上,在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时,可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各篇的体裁、手法、主题、结构线索、表达方式等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学生明确了本单元各篇抒情散文  相似文献   

17.
【单元说明】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 :《分马》《社戏》《鞋》《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狼》(下文出现题目时均以首字代之 )。其中《鞋》《有》是自读课文 ,其余三篇是教读课文 ,《狼》为文言文。这五篇课文的体裁都是小说 ,但作为教材在这一阶段教学时 ,均按记叙文来对待。学习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 :认识与理解有关记叙的详略 ,注意虚词的用法 ,学会编写阅读提要 ,掌握做摘记的方法 ,认识场面描写的特点与作用。本单元同第三单元一样 ,是学生掌握记叙文特殊性的又一重点单元 ,非常重要。【知识提示】记叙的详略 详写 ,即具体叙述 ;略写 ,即概…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松鼠》是法国作家布丰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安排在初中语文义务教材版第一册第五单元,是一篇教读课文,上承《春》、《济南的冬天》两篇写景散文,下跟《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一篇知识短文,处于由知识学习向知识运用的过渡位置,依据本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特点。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如下: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述事物的方法。 2.理解和初步掌握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观察所得。  相似文献   

19.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 1.学习文言小说、人物传记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古典小说、书序、传记等文体知识。 3.学习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掌握本单元“岁”、“惊”,“习”等28个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然”的用法和意义。 教学突破方案 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的要求,学习本单元可运用比较阅读法,了解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特点,辨析小说和人物传记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点,《序》则可与一般书序相比较,区别其异同;比较四篇课文在评价人物上写法的异同。 (一)自读为主,提出问题讨论答疑,实行导学法学习《促织》、《柳敬亭传》两文。  相似文献   

20.
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阅读》第二册重点单元之一,包括四篇现代文和一篇文言文,都属写人的记叙文体裁。《一面》的肖像描写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朱自清的《背影》,构思新颖别致。《冯婉贞》一文,对话描写十分突出。 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使学生思想上受到课文内容的感染、教育,理解文章怎样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学习记叙文选材的几种方法。 整个单元共安排九课时:讲读课六课时,自读课二课时,单元练习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面 第一课时 重点:学习本文的取材方法和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上注释解决词浯中的疑难。2.划分层次。3.思考:谁与谁的“一面”?何时、何地、何境中的“一面”? 怎样的“一面”?“一面”对“我”的鼓舞是什么?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