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之所以对"陶星现象"特别关注,很大原因在于,整个社会感恩意识的普遍缺失:人们享受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给予我们这一切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  相似文献   

2.
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  相似文献   

3.
林鸰 《福建教育》2010,(5):60-61
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这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现在的孩子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生活在爱的海洋里,很少关心长辈的辛劳,很少体谅他人的需求,很少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习惯于被别人宠爱,却不懂得施爱。  相似文献   

4.
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他们认为别人给予他们的爱理所当然,从不试着付出自己的爱。《语文课程标准》再次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强调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加剧了独生子女的“骄”、“娇”二气,导致了他们的感恩意识、同伴互助行为缺失。他们大多对父母的关爱表现漠然,对同伴的困难视而不见,存在着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责任等自私行为。如何对幼儿实施情感教育,培养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6.
城中的秋     
山中的秋,整日像被晚霞罩着,金黄色烂漫着,偶尔还有几只留下赏景的鸟儿在喝彩。虽有那晨雾弥漫,哪煞得住那股劲儿;虽有丝丝秋风,却也摇不动一片叶儿;虽有些砍柴的樵夫,怎撼得动这片土黄。沿着无尽的石阶往上登,偶听得鸡鸣,却不知人家在何  相似文献   

7.
杨晓 《教育探索》2007,(9):12-13
谈及"劝学",人们或首推荀子,不知韩愈,或虽知韩愈,不知宋濂.其实,三人虽各有千秋,却一脉相传.我们从三人的"劝学"文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他们雄文的千钧之力,并能引发对于当今教育状况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学会坚强     
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我们只知松的习性,却不知松的精神。松,植根于高山之上,时时承受着风吹雨打,但仍傲风斗雪,青翠挺拔。稼轩的"零落成泥碾作尘,  相似文献   

9.
一、活动的提出 当前农村小学"独生子女"和"留守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他们对家人给予的爱认为理所当然,且没有机会学习付出自己的爱.为使孩子们理解被爱,学会感恩与关爱,有必要通过实施"感恩教育",让"感恩"润泽学生心灵,奠基学生生命.  相似文献   

10.
感恩在中华民族历史中一直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然而面对一群零零后,从小备受宠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对于父母之爱、老师之情、学生之意、社会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作为初中班主任在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同时,更需要教育学生知恩,体验父母、老师、同学、社会对自己的关爱、帮助;学会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祖国。  相似文献   

11.
一、活动的提出当前农村小学“独生子女”和“留守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他们对家人给予的爱认为理所当然,且没有机会学习付出自己的爱。为使孩子们理解被爱,学会感恩与关爱,有必要通过实施“感恩教育”,让“感恩”润泽学生心灵,奠基学生生命。感恩包蕴着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故土、精忠报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传统伦理价值,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现代公民的关键环节。二、活动的实施第一阶…  相似文献   

12.
一、活动的提出当前农村小学“独生子女”和“留守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他们对家人给予的爱认为理所当然,且没有机会学习付出自己的爱。为使孩子们理解被爱,学会感恩与关爱,有必要通过实施“感恩教育”,让“感恩”润泽学生心灵,奠基学生生命。感恩与爱和慈恩共生,与谦卑和忏悔同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感恩图报,当有激于衷矣”,讲的都是感恩。它包蕴着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故土、精忠报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传统…  相似文献   

13.
听障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听力受到损伤,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和成长,许多家长内心都存在一种歉疚心理,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故而对孩子大多是有求必应,一味地付出,不奢求回报.家长的这种歉疚的心理和无偿付出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久而久之,使他们觉得父母甚至其他人所给与他的都是理所当然的,因而受之坦然,不懂得感激别人,更谈不上什么回报,继而逐渐变成一个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14.
张越 《少年文摘》2011,(3):38-41
其实每个人都会伤害人,每个人都会被伤害,可我们只知自己的苦,却不知自己施加给别人的苦。  相似文献   

15.
春日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的改革应把着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而培养自学能力,则必须重视质疑问难能力的训练。因为就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而言,实质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知疑、质疑、释疑的思维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常常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让学生发问,学生却不知疑,无疑可质;或者是所提的问题,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既无份量又费时间;或者远离课文中心,甚至所提  相似文献   

17.
对联,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古人在学习语文时,把它作为一种词语的基本训练;解放前,不少农村学校还沿袭这一教学方法;可解放后,在中小学几乎无人教学生学习对联。因此,许多人仅知有对联,却不知其特点。以致在年节婚嫁时,门上虽贴了对联,开会时,会场上虽挂了对联,大多不合其要求,它只能叫作标语。我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理科学生的物理学科学习认识的差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大多数学生关于物理学科学习的认识处于较低的感性层次上 ;一些学生虽然认识到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 ,却不采用“寻求对物质世界的理解”这样的学习方法 ;不少学生将在物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兴趣”;许多学生只知机械学习而不知主动探求 ;学生学习效果差却不知反思学习方法。这给物理教育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通常采用知人论世法分析文学作品,学生的视野也就局限在具体的作家作品上。因而只知郭沫若,不知惠特曼对他的影响;只知鲁迅的《药》,不知安德列耶夫与《药》的关系的大有人在。这显然不符合当今高素质、开放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如何改变传统思路,尝试在语...  相似文献   

20.
《诗品》以何定位曹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嵘的《诗品》是南北朝时代共识状态下的总结性的学评论,由于受时代审美观念的影响,钟嵘在认识上出现明显偏颇,将“改造章的师祖”的曹操置于“下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曹操诗歌的创作实践与南北朝的审美观念大相径庭,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钟嵘品评诗歌的标准太单一,只知贵族的华丽为美,不知民间纯朴也是美;只知渊雅典籍的雕琢之美,不知古朴质实的自然之美是更高一个层面上的美;只知个体的小情感动人,不知凝聚着时代精神的情感表达更能使人心魄摇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