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王朝尽管建立了用于反腐惩贪的监察制度和立法,但仅仅依靠制度和立法反腐惩贪,还难以得到最佳效果。调动官员和臣民参与防腐反贪的积极性,揭露和举报官吏的贪腐行为,有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于是就有了鼓励官员和臣民上书举报贪腐官吏的各种措施甚至制度。但百姓作为弱势群体,很难发现官吏的贪腐行为,即使举报也很难到达最高层,因此百姓反腐惩贪的作用只能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2.
几乎所有历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会对官吏的贪腐行为进行惩治。因为他们都明白龙座能否坐稳,关键是要有一个“政平讼理”的政治生态。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王朝都建立了反腐惩贪的制度和法纪,都有反腐惩贪的实践活动,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由于没有建立起法治社会,也就难以建立起反腐惩贪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几乎所有历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会对官吏的贪腐行为进行惩治.因为他们都明白龙座能否坐稳,关键是要有一个“政平讼理”的政治生态.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王朝都建立了反腐惩贪的制度和法纪,都有反腐惩贪的实践活动,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由于没有建立起法治社会,也就难以建立起反腐惩贪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惩治贪污腐败是高拱主持隆庆吏治改革的重要内容.他执政两年半,共惩办贪案64起,惩处文武贪官169人,一时仕路肃清.高拱惩贪的对策举措是奖廉与惩贪、却贿与惩贪、惩贪与罚酷、惩贪与查勘相结合,这是其惩贪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当然,高拱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即对大要案的认识和处理与次辅张居正存在重大分歧,使其交离交恶,最终高拱...  相似文献   

5.
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都期望通过反腐惩贪的立法使贪官污吏的犯罪活动得到抑制,立法对反腐惩贪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很难形成反腐惩贪的长效机制。这其中包括立法主体的日趋腐败、人治而非法治的社会以及执行难等多种原因,因而反腐惩贪的法律也就经常成为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廉政建设在依法惩贪、廉政监察、廉洁守法等方面都有着成功的制度实践,对当前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的道路具有积极的历史借鉴意义。选择反腐倡廉的成功路径应该以严惩为抓手、严察为关键、严防为核心、严教为根本,惩防并举,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7.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着力于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防并举,从根本上解决“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的问题,是彻底根除腐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明朝张居正针对嘉靖、隆庆时期的政治腐败、贪风甚行的社会状况,对惩贪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思考,并在万历时期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未能取得彻底的胜利。其原因主要有:中央权力斗争限制了惩贪的力度;用人失察;张居正未能始终廉洁自守;封建统治阶级不可能彻底惩贪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清代是惩贪力度较重的一个王朝,而有清一代的惩贪又以康乾盛世时期最有特色。康熙帝表彰清官、雍正帝实行耗羡归公、高薪养廉、乾隆帝则屡兴大狱,惩治手段绞斩徒流无所不用,涉及犯官之多、打击面之广以此时为最。应承认三帝的惩贪收到了一时之效,保证了盛世的产生和延续。但总的说来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皇权专制造成皇帝执政过久、崇尚奢华、执法不一。专制主义官僚体制造成的官吏无耻、庸碌、拜金,社会风气的虚糜浮华等都影响着惩贪的彻底。康乾盛世不乏惩贪的手段,却缺少相应的防贪的制约机制。总结这一历史,当给人以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雍正吏治改革的三项措施即清查钱粮 ,惩贪奖廉 ;首创养廉银制度 ;提倡务实 ,加强考核 ,进行剖析 ,并阐明其对雍正整饬吏治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明王朝统治者把"治世"的重点放在治吏上,为此,一方面加强立法,严法治吏,重典惩贪;另一方面,强化监察机构,完善考核制度。但明代吏治并未因此而清明,其原因在于不受任何制约、监察,空前专制的皇权;监察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明代官吏低俸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古代社会重典治吏的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冰 《天中学刊》2000,15(4):31-34
纵观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王朝兴盛衰亡,不难发现,官吏队伍的廉政状况关系到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因此,中国历代王朝的 治得为维护政权稳定,进行专制统治,都曾或多或少地建立过一些有关介廉反腐、惩贪治吏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清朝初期,顺治帝接受了明朝灭亡的教训,更是为了安定民心,平息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他非常重视整肃吏治.鉴于明朝宦官专权祸国的教训,严禁宦官交接外官;制订了严厉的惩贪法令;并沿袭了明代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赃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宋代在严惩赃吏思想的指导下,针对官员受财枉法、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监守自盗、行贿、坐赃等犯罪制定了翔实而严密的法规政令,大量惩治官员赃罪法律规范的出台一方面显示了宋朝法律的完善和立法技术的卓越,另一方面对于遏制官员犯赃、整顿吏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宋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其自身不可逾越的阶级局限性使得惩贪肃腐的法律功能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5.
西汉社会的崇奢犯赃与惩贪问题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崇奢风尚日渐盛行,上流社会的腐化堕落引发了官僚贵族的贪贿狂潮。尽管统治者采取了系列抑奢惩贪的措施,但由于监察制度的缺陷,官吏立法不完善,人治强于法治等因素,贪贿之风仍屡禁不止,西汉王朝也因此一步步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6.
包拯的反贪理论与实践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官包拯 ,是中国古代在反贪理论与实践中的一面旗帜。其反贪理论包括 :主张有法必依 ,违法必纠 ,严惩贪污 ,以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其反贪实践 ,主要表现在上书反贪、定制治贪、履责劾贪、依法惩贪等多个方面。包拯的反贪理论与实践 ,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儒学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忠君爱国思想 ,以及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铁面无私、公正执法 ,自奉清正、崇尚廉洁的思想特色 ;并为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学创作中一直不乏反腐败的内容。这些文学作品,有些是在最高统治者的鼓励下创作的,更多的则是在最高统治者的默许下完成的。由于统治者鼓励,更因为广大百姓的喜好和热捧,揭露和抨击官场贪腐的文学作品实在是子孙绳绳、清流不断,对百姓反腐惩贪意识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直至今日,反腐文学作品作为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现实中的反腐惩贪也继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石油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犯罪,它的本质特征是权力商品化.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职务犯罪,就要认真分析职务犯罪的特点、产生原因,抓好基础工作,深化宣传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制度体系;强化监督约束,确保权力正确行使,从而构建教育扎实、制度规范、监督到位的惩防体系.  相似文献   

19.
清朝前期名臣张伯行为官二十余年,廉洁自律、严厉惩贪,治理黄淮、赈济灾荒,兴利除弊,重视文化教育,政绩卓著,赢得了民众的爱戴,被康熙帝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唐律》对官吏进行监督、处罚的各项规定及实现途径,认为《唐律》总体上是一部以官吏为主要监督对象的法典,它对各级官吏有监督作用,在惩贪倡廉、确保行政效率、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