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了解高中地理教材结构与特色 教材的每一章前面都有一个问题式的提纲,让学生了解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每一节都有“阅读”、“知识拓展”、“活动”、“读图思考”、“案例分析”等栏目设置,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活动中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每一章的最后都有一个“问题研究”供学生利用本章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可见,问题情境是数学课教学的“前奏”,认真做好这个“前奏”是上好每一节数学课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导航”的作用.因此,科学合理地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交流提问,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地发挥和培养.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本的每一节开始都安排了一个“问题探讨”,每一个问题探讨都是一个问题情境。本文根据具体情况,举例介绍了作者对教材中的“问题探讨”进行直接运用、适当修改以后再用或重新设计后再用的教学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例题是一种典型化的教学内容,每一个例题都反映了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学习一类例题就能由此掌握这一类知识的规律,例题把一类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每一节的例题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和主要的教学内容;例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选择,教师应十分注重从例题教学中揭示数学学习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在计算机相关专业重要基础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实用技术”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目标,模块化编排教学内容,使得每一个模块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任务;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对每一模块启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在实验教学中进行验证和训练.  相似文献   

6.
一、整体教学法。用“整体教学法”教学 ,主要是先教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 ,在学生的头脑中首先构造出一个框架式结构 ,好比教给学生一个数学公式 ,用公式解决具体问题 ,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教学内容。如讲“社会发展常识”这节时 ,我告诉学生 :分析每一个社会形态 ,不外乎分析其生产力状况 ,生产关系特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阶级状况 (经济剥削 ,政治统治 ) ,科技文化发展状况等。而其中最根本的是分析这个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在第一课第二节讲述奴隶社会时 ,我首先对此作了讲解 ,给…  相似文献   

7.
“导学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基础,训练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做习题,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获取新知。我在探讨“导学式”教学法中,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问题导学式,二是题目导学式。 (一)问题导学式问题导学式,就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一个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坡度适宜的问题,学生沿着问题去动脑、动口、动手。我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7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编制7的乘法口诀,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诀。  相似文献   

9.
“众数与中位数”是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新增加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应用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学生是易于接受的.因此,结合学生及当地的生活、生产实际,选择一些适当的事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能在指导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用数学的意识.本文就“众数与中位数”一节的教学,提出一种设计方案,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安徽教育论坛》2006,(3):I0009-I0009
创造节、演讲节、体育节、美术节是合肥实验学校四大传统节日。四个节的主题是“会自育、会自学、会创造、人人参与、人人过节”。在每项活动中,活动内容落实到每一个班级,特别强调每一位学生会员参与其中,责任分解到每一个教研组,任务具体到每一个教师,真正实现“人人过节,人人参与”。  相似文献   

11.
王岩 《考试周刊》2010,(23):59-60
对于《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节内容的分析与处理,我主要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现阶段职业中学学生的学习现状,怎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怎样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基本理念?如何结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提高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必有教学内容,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何为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有一个怎样的生成过程,这些是值得探讨的。一、教学内容由谁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四种:一是由“教参”来定,二是由教师来定,三是由学生来定,四是由师生共同来定。由教参规定大一统的教学内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这应该是一个已经过去的时代了。由教师专断教学内容,也已经暴露出了明显的不足,教师毕竟不是学生,教师就不能替代学生去读去想,教师就不能完全清楚地知道学生想读什么想要什么想解决什么,教师就不能擅自地替学生作主这节课应该教什么。由学生作主…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物教学》2023,(10):77-80
<正>如何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教材?如何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1发挥教材栏目的独特作用凌乾锋[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644600)](1)依托栏目,提升学习兴趣。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每一节都以“问题探讨”栏目开篇,其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实践或前沿科研成果,且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例如,“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一节“问题探讨”栏目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应用实例,与该节探讨的细胞核的功能密切相关,教师可借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普及初中教育而带来的“两极分化”现象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为使每一所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学科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所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划分教学内容和学科能力的层次。我们认为中学地理学科能力可分为下列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要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也要为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初步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我努力发掘教材内在的因素,联系学生实际,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这里着重谈谈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起步教学阶段,即“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的初步尝试: 一 教学“数的认识”时渗透世界是物质的,实践第  相似文献   

16.
肖雯 《黑河教育》2011,(6):19-19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每一节数学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程序。教师应凭借教学机智应对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对教学进度、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刘立国几年来,我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实际,从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体育“达标率”,完成体育学科的教学任务出发,认真研究教材、科学安排课的内容,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教学内...  相似文献   

18.
对"问题探讨"的再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中,每一节的开始都有“问题探讨”的栏目设置。这一栏目的设置形式新颖,配有图片或表格,加上讨论的问题对于统领全节内容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因此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该栏  相似文献   

19.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将学生的思维吸引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设计出一个好的开头非常重要。讲课伊始,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材内容,或提一个问题,或讲一个故事,或诵诗词一句,或做一个演示,或设一个悬念,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历史课教学如何导入新课的问题。 一、引趣式导入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探究和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有了这一倾向,学生在学习中就能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能够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古代希腊”一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的“锥体的体积”是《立体几何》(全一册 )“多面体体积”这一节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是上节“柱体体积公式”的应用 ,也为下一节讲“棱台、圆台的体积”做了准备 .特别是推证公式时所用的割补法思想为今后计算较复杂的几何体的体积奠定了基础 .因此我认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 ,应使学生理解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掌握三棱锥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或论证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渗透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课本中的三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