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偶发性创新——区别于传统创新的过程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嘉铭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07,25(Z2):419-425
从创新活动中偶然性的重要作用出发,结合现实背景和相关理论,提出一种区别于传统创新的过程模式——偶发性创新,即由偶然因素引发的创新。归纳出偶发性创新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并指出其与一般创造过程的区别。进而在前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偶发性创新较一般创新模式而言通常蕴含更高技术价值的观点,指出该创新模式可能成为突破性创新的替代方案,成为跨越型技术产生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与内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本质,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必要过程。科学定义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并从目标层面、操作层面和组织层面探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的特点。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剖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包括:知识转移的任务复杂性、转移主体之间的知识深度距离较小且知识宽度距离较大、转移的知识以隐形知识为主、团队内部信任关系建立时间较长及多重调控。最终,从目标、要素、过程和关键环节等方面阐释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创新政策的功能耦合——日本创新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从"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向"知识的创新"的创新政策调整体现了各层面政策协同演进的特征.创新政策的功能耦合就是在创新系统结构中,运用供给层面、需求层面和环境层面的创新政策分别调整资源要素、主体要素和环境要素的投入比例和配置关系,使三个要素之间互为因果、互为条件,并通过调节三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创新政策的整体功能.创新政策协同机制的构建是创新政策功能耦合的实现条件,强调用协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创新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实践活动,其内容包括政策目标协同、运行管理协同和子系统功能协同.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的创新过程中,企业作为"知识场",不再仅仅是"处理信息的机器",它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多样化--为各种知识创新活动提供场所;展示企业的意图,引导知识创新;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企业各成员的知识创新;发现人才、整合并利用知识资源;提出组织的共同愿景,形成知识创新的一股合力;为知识创新营造一种创新文化氛围;设置各种有利于创新的奖惩制度,激励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5.
知识创新的原理和路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新研究大致经历了创新理论的引入、技术与制度创新研究、创新系统与广义创新研究三个阶段。知识创新是创新的一种形式,是第三阶段的一个热门话题。知识创新是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发明、创造或应用某种新知识,引入知识要素和知识载体的一种新组合以及新组合的首次应用;它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知识创造和新知识首次应用4种表现形态,它有6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关于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知识经济是知识与经济的高度统一,也可以说是知识与经济的一体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经济知识化。是指所有经济过程,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管理各个环节,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面知识化,社会经济活动全面地以知识生产为主导,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析了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序演进及地区差异的基本特征,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技术来源的四种渠道与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一定的增长,主要动力为技术进步;企业的自主研发活动、国外技术引进及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研发活动对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内技术购买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相比较而言,国外技术引进对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8.
集成创新的要素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慕玲  路风 《中国软科学》2003,(11):105-111
目前许多学者对集成创新的理解和讨论都过多地集中在"集成"上,即技术知识的供给方面,而忽略了技术知识的需求方面。通过对产生集成创新概念的理论背景和一个中国企业集成创新实践的分析,本文说明,集成创新的关键并非是各种供给要素的集成或融合,而是以把握需求环节为起点,通过开放的产品建构和企业互动模式来集成各种各样的技术资源,以获得更好的产品开发绩效和更快的生产率提高。因此,对集成创新的分析重点应该是技术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而不是创新的各个供给要素之间的匹配。  相似文献   

9.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分析创新活动的内在机制,构建由知识创新、要素创新和创新实施组成的创新评价模型,设计开放式的三阶段创新评价指标框架,以实现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及全要素进行分阶段、分等级评估,引导企业全方位、实质性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企业协同创新的新理论模型,为企业协同创新活动和做好知识互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建立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互动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文献阅读法整理前人关于协同创新理论的研究,并总结和评述,探索性提出协同创新的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将协同创新进行三阶段划分,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互动的效果直接影响创新绩效,进一步探究协同创新中知识互动的要素,梳理和评述每一种知识互动影响因素的研究观点,并建立协同创新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模型,这为下一步影响因素的权重的实证研究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人类思想解放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工作者是科技知识的载体,应在创新先进生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方面有着神圣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面对科技竞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而适度的税收优惠政策则可以促进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投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采用列表分析的方法,列举了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要完善我国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争取对不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工作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以及增强科技创新工作税收政策的实施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何文祥 《科技广场》2014,(6):205-207
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人才在国家、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和区域的竞争力高低的决定因素来源于科技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因此,优化人才组合成了企业长远发展的首要目标。通过优化人才组合,推进产业集聚,让企业做大做强,使企业实现科技创新,进入一个又快又好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的爆炸性增长,科研人员摄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对知识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因此,不论信息如何变化,科研人员需要抓住知识基因的进化过程(科技创新路径)寻找有价值知识,极大提高知识利用效率。[方法/过程]在前期充分辨析科技文献知识基因的基础上,根据科技文献知识基因的特征将科技文献知识基因分为通用知识基因与特定知识基因两种类型。提出利用知识基因表征科技创新路径的节点,根据知识流动的特点,将科技创新路径划分为基于知识基因扩散与知识基因流动的科技创新路径。通过计算知识基因之间遗传或变异的关系,嫁接引用路径构建出知识基因表达的科技创新路径,并通过知识基因间的连线实现可视化表达。[结果/结论]通过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实验证明,基于知识基因表达的科技创新路径能够从科技文献核心知识价值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直观地展示出科技创新发展与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结合科技创新自身特征,从科技开发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3个维度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5年广东省总体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3个维度发展各异,科技开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略有上升但波动起伏较大。针对广东省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科技投入、加强基础性研究、加大人才引进力以及推进技术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目标的明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通过梳理创新体系理论中不同理论的差异与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选择创新价值链理论解析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结合现有体系中创新主体在知识创新链上的比较优势,阐述了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目标。研究发现,我国科技创新体系要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从知识产生、知识转化、知识传播三个方面实现融合,根据不同目标的实现需求,研究提出了不同发展阶段完善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60多年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已成为当今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中国作为世界性科技革命的追赶者,是实行自主创新政策的极少数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正在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科技实力已居世界第二位,与美国的相对差距迅速缩小。文章对中国实现科学技术的追赶,成为世界科技大国的自主创新道路进行了梳理概括:从"向科学进军"到"打破常规,跨越式发展",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出,中国未来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原因:中国特有的历史基因和历史传统,中国特有的大国特征和大国优势,中国未来实现"中国梦"大战略的客观需要和巨大需求,中国对人类发展的责任和贡献。  相似文献   

18.
科技与金融是我国发展自主创新道路的“双轮驱动”因素,厘清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机制至关重要。在梳理北京市银行业科技金融业务与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TVP-VAR模型,从动态的角度研究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联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非对称性特征,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长期滞后效应;同时,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存在短期显著正向响应,但是在长期中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故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北京市政府应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发展,通过提高金融效率助力科技成果资本化,进而驱动科技创新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9.
以宁夏近二十年发表的国内高质量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重点监测评价宁夏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发展和演变态势。研究结果表明,宁夏科技创新能力增长态势强劲,但是科技创新主体科研能力分布不均匀,创新竞争力和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创新成果产出具有宁夏特色,创新成果主导权还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的崛起,我国区域经济新格局逐步形成。武汉城市圈作为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成为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并促进中部崛起的关键。构建一套由总量指标、质量指标、速度指标、加分指标共4类一级指标和22项二级指标所组成的科技创新综合考评指标体系;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1,对武汉"1+8"城市圈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与综合评价;同时分析了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障碍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