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代的先锋诗歌重视诗体现代性的探索。其诗体建设的理论主要是历史意识、叙事意识和语言意识等,从而促使新诗的写作动机、写作姿态、写作策略和写作风格发生深刻变化。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有诗体实验性的尝试,如走向宣叙调性、走向反讽文本、走向语感诗体、走向叙事形态等。这种理论和创作上的诗体探索,同先锋诗人在特定年代里寻求新的写作精神有关,它的意义就是新诗创作由共名走向无名,把新诗写作建立在一种更为独立、沉潜的"个人"的基石之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90年代以来大陆新诗研究的状况进行了梳理。随着社会文化的转型,1990年代以后的新诗研究出现了某些变化,体现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研究成为强势话语,涌现出了一批成体系的论著;由于整体历史观的趋于破碎,新诗史写作呈现出多重的样态;研究的范式从充满锐气的批评逐渐转向内敛稳健的学术探讨,一些针对新诗历史和现象提出的命题得到了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的理论研究始于1980年代初期。最早在这一领域里进行系统研究和探索的是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先生。1990年代初,王珏教授提出了“劳动者财产主体论”。1990年代中期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劳动力产权论”。19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企业制度创新论”以及“现代企业共同治理论”、“人力资本产权论”、“智力资本产权论”等。  相似文献   

4.
公刘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颇具独创性的诗人,他作为两南边疆诗人群的一个代表,早在五十年代初就引起了诗坛的瞩目。在被迫停止写作二十余年后,新时期以来他又创作了许多好诗,但其诗风与五十年代相比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全面评价公刘的诗歌创作不是本文的目的,我只想就公刘五十年代诗歌的艺术美谈两点看法;这看法  相似文献   

5.
我从五十年代初开始写一点东西,到1957年以后,二十多年几乎再没有写什么了。这里有工作的关系,也有其它原因。一直到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到了前方,才又开始写一点东西。我没有多少创作实践,只能从近期写作的小说《西线轶事》和《阮氏丁香》谈起,再联系说到我对军事题材、或者说是战争题材创作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草房子》写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生活。是我对一段已经逝去生活的回忆。在中国.那段生活也许是平静的,尤其是在农村。但那段生活却依然是难以忘却的。它成了我写作的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7.
散文批评隐含着散文美学观念的变化。纵观内蒙古新时期散文批评,其美学观念的转变可分为两个阶段: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是其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散文批评主要以社会历史批评来分析和评价作品,强调散文的真实性与民族性。从1990年代中后期至今,内蒙古散文批评在坚持散文真实性、民族性的同时,出现了新的批评方法与观察角度,开始对散文审美特性进行深入探讨,主要涉及到散文写作的形式结构、语言文字、心理描写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代到新世纪初的军旅小说经历了一个解构-重建-发展的过程。解构时期的“农家军歌”和“大院小说”侧重对军人的世俗化写作,重建时期作家再次意识到英雄出现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努力寻找当代英雄。新世纪前后,一系列长篇小说出炉,英雄以群体方式亮相文坛,英雄形象得以重塑,英雄叙事走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薛文平 《师道》2008,(4):49-50
年前薛瑞萍应邀来武进讲学并签名售书,有幸读到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书,此前关于薛瑞萍,在网络和一些平面媒体常有耳闻,真正引起我对其人其事其文感兴趣的不仅是源于我们同姓,而且有着相仿的经历:上世纪80年代初中师毕业,后完成从大专、本科到研究生课程班的学历,一直作为普通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教书、读书、写作成为教育人生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余华曾以颠覆性的极端写作成为先锋派的闯将。他的小说不仅颠覆了日常生活经验,而且对既定的经典叙述模式也进行了不遗余力的颠覆。论文正是以他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的一些作品为例,探讨他对侦探、武侠、才子佳人、现代言情以及抗战小说的颠覆性写作,以显出他卓尔不群的叙述技巧以及对生活的独到观察。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次在《新华文摘》上看到了几篇对所谓“文学新人类”的写作批评。批评的对象是棉棉、卫慧这拨美女作家。对于文章中称她们这些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人为“新人类”,我很不以为然,如果仅按这种说法,80年代的新生代,则应划为“新新人类”了。文章对这种文化现象作了  相似文献   

12.
我之所以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几十年来笔耕不辍,这和我遇到的几位老师有很大的关系。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在老家镇江读小学,那儿原先是一座古老的祠堂。大概上到三年级就开始用毛笔写作文了。第一次写作文,心里既好奇又着急,因为不知道什么是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代到新世纪初的军旅小说经历了一个解构-重建-发展的过程.解构时期的"农家军歌"和"大院小说"侧重对军人的世俗化写作,重建时期作家再次意识到英雄出现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努力寻找当代英雄.新世纪前后,一系列长篇小说出炉,英雄以群体方式亮相文坛,英雄形象得以重塑,英雄叙事走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那些快乐     
《新作文》2006,(Z2)
自己是比较怀旧的人,这篇文章零乱地记录着那些已逝去的日子,为了纪念我的一些朋友和一些简单的快乐。——题记授奖词《那些快乐》真是快乐啊,都快让原本沉静的我笑出声来了。这样的文本在忧伤的青春年代不可多得,在时尚化写作越来越侵蚀校园的当下不可多得,在传统的作文写作中  相似文献   

15.
王昌忠博士的学术论著《扩散的综合性——1990年代诗歌写作研究》,将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写作置于"综合性"的视野中,进行了深入、透彻的言说和把握。本文通过揭示论著在研究20世纪90年代诗歌取得的积极成果,客观、合理地阐述了论著的学理深度、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出生在1990年。我一直对出生在这个1990年代不能释怀。我常常幻想,我们这些1990年代的人,都是兄弟姐妹。兄弟姐妹,这个普通得让我们的父辈再熟稔不过的词对于我们来说却意义非凡,因为我们心中一直都存有一个疑问:谁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国内学界开始关注艾尔弗雷德·赛耶·马汉.在1990年以前,学界主要将马汉界定为军事理论家.1990年代以来,学界对马汉与其理论的研究范围和深度都大大扩展,马汉的角色界定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其身份扩展到地缘政治学家、社会思想家和历史学家.然而对马汉历史学家身份却重视的不够,导致了相关史学研究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11,(7):18-18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上海初中招生制度改革迈出了第一步,逐步取消重点初中,小学毕业生报考初中只能填报一个志愿,不录取者就近分配入学。就近入学的政策,使得初中学校的生源差异明显。1990年,上海市教科所对市区初中预备班学生抽样调查表明,在当时的一些薄弱初中当中,"学业优良学生"占9.8%,  相似文献   

19.
许多年前,我当过几年语文教师.20世纪80年代初,我刚大学毕业,有时代骄子之感,对一切现存的东西都看不惯,包括对语文课.我对从小到大的语文课非常不满,不喜欢千篇一律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然而没想到的是大学四年后我站在讲台上仍要讲这些东西,我觉得非常可怕.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时期以来的重要诗人,杨克经历了1980年代的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运动,然而,随着1990年代商品经济和消费社会的来临,他开始尝试创作转型,以描绘工业社会的兴起及其现代背景下的城市书写为主,并见证了个人化写作时代诗人心态的变化。他的创作转型,触及灵魂,在民间立场的支撑下,从细节呈现到批判精神,愈显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