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尔其"与"束素"》一文认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关于《采莲赋》中"尔其"和"束素"的解释错误,并提出"尔其"应解释为"至于","束素"是形容腰细。运用查本推源、系词联义的方法可以得出课文注释没有错误,"尔其"是指示代词和无义助词的组合解释为"那","束素"是动宾词组,译为"裹着洁白的绸子"。科学运用训诂学知识来研究语文教材注释问题,探求词义,才能为语文教材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晚年词作名篇,明代的杨升庵甚至誉为稼轩词中第一首(见《词品》)。正因如此,这首词被收录在全国各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里。笔者使用人教版教学此课时,对词中"烽火扬州路"一句中的"路"字的解释产生了疑惑。人教版课文注释对"烽火扬州路"一句的解释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按照课文这个注释来理解,"路"似乎没做解  相似文献   

3.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自读课文"是该套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自读课文",是教好"自读课文"的前提。统计表明:"自读课文"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自读课文"教学,既要与"教读课文"相区分,又要与之形成整体;"自读课文"的自主阅读,要成为"课外阅读"的示范;"自读课文"的自主阅读,还需要注意互文对读与群文共读。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人教版长期以来将此文编入初中课本,当前其他很多版本也将此文编入初中教材.可是,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在解释和翻译第六段的时候,对"卑鄙"一词的解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人教版教材"初级中学教科书"的注解是"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人教版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注解是"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同一种版本对"卑鄙"一词的注解前后差距很大.  相似文献   

5.
钻研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教师对教材理解得透彻,讲起课来就不会以概念解释概念,以词解词,停留在定义加例子,死板地解释课文上.如果教师能讲清道理,深入浅出,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可见,唯有深入钻研,才能融会贯通;唯有透彻理解,才能运用自如. 钻深钻透的标志是:能够高屋建瓴,驾驭教材,而不是为教材所局限,作茧自缚.钻深钻透,并不意味着钻牛角尖,而是要下工夫融会贯通.教师要理清知识间的关系,挖掘知识的本质,明确教材的来龙去脉,创造性地去掌握运用.那么,教师怎样才能钻深钻透教材呢?  相似文献   

6.
<正>谁都知道,语文教学需要语文味儿,语文课堂要教"语文"。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却在教"课文"。在他们的意识中,课文就是语文。其实,"课文"与"语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课文也就是教材中二十几篇而已,而语文的内涵与外延则更为丰富,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文到生活,从阅读到文化等。凡是用语言概括的,用文字书写的,简而言之,都是语文。其实,编者也试图让教材立体化、课文语文化。然而,大多一线教师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毕竟受知识、地域以及  相似文献   

7.
<正>综观目前的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除了安排几篇主题课文外,还往往安排了一两篇自读课文。就北师大语文教材而言,自读课文安排在"语文天地"中,低年级以"读一读"的类型出现,中年级以"开卷有益"的形式出现,高年级则以"拓展阅读"的方式出现。如果说主题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文的情境,那么,自读课文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语文、用语文,用各种方  相似文献   

8.
"长课文"指小学语文教材中篇幅较长的课文,一般具有知识点多、内容深、阅读难度大的特点,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为例,探讨"长课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注重课前自学、夯实基础教学、理清课文结构、开展小组讨论、深度品鉴课文,以期对"长课文"的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古典诗词一直是高中课本录入的经典诗词篇目,课文改版后是作为诗词专项被录入2004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三册的,现在仍然作为诗词专项被录入2006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充分说明了这篇词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但是在这两本教材中对"路"却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在2004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三册中解释为"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现代的‘省’"。在2006版普通  相似文献   

10.
略读课文的教学需要在"略"字上下工夫。一是在学习目标上注重"略",强调一课一得;二是在教材处理上讲究"略",强调不求甚解;三是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略",强调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与编者、与教材对话,真正让略读课文"略"出精彩。  相似文献   

11.
正"补白"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解释为"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补白作为一种操作技巧,经常被用于绘画中。近年来,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常常采用补白的方法,即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补白的内容,可以是书面文字、师生语言,也可以是图像、网络资料。  相似文献   

12.
教材“提示”亟需改进甘肃教育学院中文系陈新民1987年修订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首次将选编课文分为讲读课文、自读课文,并分别在课文前加了“阅读提示”、“自读提示”。1990年再次修订的现行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仍沿用此法,不同的是又将原来的自读课文分为课内自...  相似文献   

13.
范守纲 《中文自修》2007,(11):56-56
初中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后都有"学习建议"一项。这是教材最重要的辅学文字。它引领学生熟读文本,把握学习重点,从"学习建议"中大致能看出编者编选课文的意图。  相似文献   

14.
正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笔者试以苏教版二下《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作为学习语文的范例,谈点认识和做法。一、教材是学习语言表达的"例子"1.教材是学生积累词语的例子。课文后面练习第3题中,出示了一些描写色彩的词语,教材这样安排,对于学生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提供了范例。我在引导学习"色彩斑斓"一词时,问学生:"课文中还有两个  相似文献   

15.
杨远林 《阅读与鉴赏》2007,(2):79-79,49
明代魏学的《核舟记》应该算得上是一篇公认的传统佳作了,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都加以使用。笔者却对教科书(包括新版的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和过去的四年制人教版教材)的一处注释,心存质疑,颇值得推敲和商榷。鲁教版教材第117页的注释29为“其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原四年制人教版的课本第113页注释14中解释“背,脊背,这里指船顶”。可见,二者都将“背”解释为顶部,“船背”即船的顶部。在《教师教学用书》课后的“有关资料”中也认可这种解释(人教版和鲁教版都有相同解释,只是页码不同),第151页中摘自《课文分析集》(隋树森著,广东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16.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文体,一般是由编者根据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而成的一个小故事。这类课文"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融"文"和"诗"的语言文字之美于一体,可谓"文诗兼美"。所以,"文包诗"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在教学"文包诗"这种类型的文体时,教师通常会面临着两难抉择:"诗"与"文"孰轻孰重?语文教学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7.
<正>教材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是根据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本身彰显出来的语言练习点精心设置编排的,是教材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后练习有的凸显了课文教学的语言训练,有的揭示了课文内容的重点所在,有的将相应的教学思路蕴涵其中。教师教学时不能撇开这些练习,闭门造车地进行教学,而要如同解读文本一样,悉心钻研,准确理解、把握编者意图,为自身的教学服务。一、强化聚焦意识:变"陈述式要求"为"问题式引领"  相似文献   

18.
潘雅频 《江苏教育》2012,(31):34-35
语文教材在语文教育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因此它历来备受关注。时下,一些老师对教材选文的修改问题提出质疑,甚至发出了"名家作品选入教材应原封不动"的声音。但是,课文是教材,也是学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可见,选择学习的内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在教材中所占比重最大,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在目前的精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虽然摈弃了传统逐段分析的教学形式,但是一味地读又会使人产生一种"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之感,在语文精读课文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新课程的教科书对词语相当重视。为了引导学生对每一组课文所学字词进行自我回顾、自查自测,人教版语文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在每个主题单元课文之后,《语文园地》之前都设置了"词语盘点"的内容。这一项内容从它的编排体系来看,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精读课文中要求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