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今年1月下旬开始到2月,我国和北半球许多国家一样,持续出现极端寒冷天气,民众颇为关注气象报道。然而在具体的气象报道采写、制作上,却出现不少不客观而走极端的文字和内容,在这样的“极端”文风下,传播着动辄“百年千年不遇”或“史上之最”、“大家都爱下雪”、“全市的天气就是市区的天气”等荒谬理念,不仅大大降低了气象信息的有效性,也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气象新闻是都市类报纸很常规的一类新闻,有的报纸开有专栏,有的报纸开有专版,就是没有专栏、专版,天气有变化的时候,一定会有气象新闻见报,因为谁都关注天气变化,这是最老少咸宜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一般说来,在气象新闻报道中常容易犯以下概念和词汇用语错误。 一是不分清气象、天气、气候的区别 有的记者在写作时对于气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分不清,出现了各种错误。简而言之气象是大气现象的统称,包括了在大气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面大域广。天气是指一定时段内风、云、温度、降水、气压等气象要素的综合状况,其随时间的变化,即天气变化,面要窄得多;气候是指某地、某地区的不同时期的平均天气状况和综合状态及其变化特征,在时空分布上要比天气的概念宽广得多,把气候等同于天气或是气象,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在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4.
郭军 《中国记者》2012,(9):95-96
气象报道服务大众 十年前,气象只是《陕西日报》新闻部里一个很小的口子,没有专人,跑其他口的记者捎带着跑.当时报头上有当天的天气预报,记者只是一周一次报道下一周天气.经过几年努力,《陕西日报》天气报道受众越来越广.读者关注天气报道,还因为相比过去,现在的预报准确率提高了许多,尤其是短期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5.
肖菁 《新闻实践》2012,(7):35-37
最近,一则“美少女卖萌播报天气”的消息引发了社会舆论热议。消息说的是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对天气预报的最新改版,以一群美少女又唱又跳的方式播报天气。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个科学问题,近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频发生,使得气象信息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气象新闻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这个角度来看,气象新闻不仅能提供天气预报服务,还应该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舞台。经历了从“天气简报”到“气象新闻”的变迁,经历了从“直线报告”到“立体解读”的转变,气象新闻在媒体上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配角,而是慢慢变成了新闻媒体上的重要新闻品种。  相似文献   

7.
彭耕耘 《新闻窗》2013,(1):46-48
新年伊始,一场雾霾天气悄然袭来,迅速席卷中东部地区,持续数日之久。雾霾天气的影响,以往已有,于今尤烈。其性质之严重、覆盖范围之久、影响程度之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引起了人们对这种极端天气的高度重视。而透过雾霾,也显露了社会对气象报道的更高需求,气象新闻必须不断拓展,以增强服务性。  相似文献   

8.
罗毅 《新闻前哨》2006,(4):45-46
气象新闻的出炉源于2003年4月2日,《南方都市报》全新改版,改版后的报纸新开辟了“风云榜气象新闻版”,在我国媒体中最先运用“气象新闻”这一术语。1981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发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口播8个城市的天气信息。从那时起,气象服务开始以“天气预报”的形式走人公众视野,并以这种面貌在人们生活中持续了20年。目前,我国大多数新闻媒体的气象报道已经冲出“天气简报”、就天气说天气的局限,而是着重于关注人的需要,重视天气对人的健康、心情、生存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程筱农  田青 《今传媒》2014,(7):160-161
2013年全国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了各项服务应对雾霾天气,宣城气象局9月13日制作播出时长5分钟《雾霾》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专题片节目,从什么是雾霾、雾霾形成的原因、雾霾的危害、雾霾天如何防范、怎样防治雾霾等方面进行介绍。抓住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通过拍摄的雾霾实景视频结合视频动画创作,主持人优美声音生动描述呼吁大家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努力,治理大气污染,减少雾霾发生。节目播出受到观众的好评。脚本是导演、摄像、后期编辑的参照文本,本节目创作前,收集雾霾相关资料进行脚本撰写,本文主要介绍前期的脚本策划。  相似文献   

10.
如何做好天气新闻?我认为首先应该把天气新闻报道的领域扩大,放宽视野,从与天气相关的自然界的种种变化和人类社会活动的种种变化中去发现新闻,从天气给人们带来的那些影响去发现新闻,从面对天气的影响,人们采取的相应措施中去寻找事实,那么天气新闻自然就会好看起来.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13年,我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了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空气污染,各地纷纷发出预警,启动应急预案。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自然观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古人宣扬把保护自然与利用自然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积极的环境保护观。然而,曾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环境意识的增强,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关系日益密切。大到印尼海啸、四川地震,小到每天的阴晴冷暖节气变换,气象新闻已经成为各类媒体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由于气象信息具有专业性强、缺乏新意、重复单调等特点,使得过去的天气新闻的内容单一呆板,难以真正满足人们对天气信息的多种需求。因此,有效提高天气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对扩大读者群、增强报纸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东档案》2014,(4):66-66
近日,临邑县档案馆针对高温天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档案库房安全管理,为档案库房穿上“防护服”,确保档案实体安全。  相似文献   

14.
本期前沿报告关注气象报道,有人说选题冷偏,其实不尽然. 气象,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各类媒体的气象报道,正在千变万化着、大红大紫地走进我们中间. 从30年前都市报兴起后的添字加句、电视台的指点云图开始,到今天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即时滚动,气象报道,已从三两行字七八句话的天气简报、静态报告,转变成为半版整版、音视频全方位立体传播的动态气象新闻.+专家,+技术,加版面时段,加传播花样手段,看如今,各类媒体争相“揽天上云雨,问人间冷暖”,不断创新气象报道,以此吸引大众、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15.
天气预报节目从诞生之初就以服务公众为己任,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天气预报节目可用资源大大增加、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然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灾害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气候问题越来越为公众所关注,这也增加了天气预报节目肩负的使命。本期《聚焦》主题是《气象风云》,特别邀请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副总经理朱定真等科研人员撰写一组文章,分别从天气预报的公众服务影响、服务能力和资源、灾害性天气现场直播报道技术、气象电视传媒中极端气候的标识等多视角进行介绍和解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使得气象信息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气象新闻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重点谈一下写好气象新闻的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17.
在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气候不断变暖的今天,天气、气候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阴晴冷暖。天气的变化,影响着个人的日常生活安排,关系到国家国计民生的发展调控。气象在国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气象新闻也经历了一个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12,(15):88
由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开发的中国旅游天气网(http://tourism.weather.com.cn/)日前正式上线,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专业旅游气象服务网站。该网站融合旅游、气象和交通等信息,开设了出游交通、景点天气、国内游、出境游、  相似文献   

19.
尽管近年来欧洲、亚洲的严寒天气已经连续在多个冬天出现,却并不能改变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虽然"小冰期"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但也说明气候问题正在全球范围内变得越发敏感"天气较冷,且室外有风,外出约会可能会让恋人受些苦,最好在温暖的室内促膝谈心。"这是"中国天气网"北京频道在情人节"约会指数"中的温馨提示。2月14日的天气不够"应景",这一天,北京最低气温零下6度。我国自去年入冬以来,气候总体呈现  相似文献   

20.
气象新闻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都市报在气象新闻的报道力度上逐渐加大。如何把气象新闻做得有"温度",笔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入手:标题软一些;内容丰满些;语言灵活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