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对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主要面临媒体定位失焦、体制机制屏障、市场对接失源等问题,需要转变思维模式,注重平台治理、因地制宜与价值共生,从以人为本、技术升级和顶层设计三方面转型升级,搭建县级信息枢纽平台,完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建构县级融媒体改革体系,不断实现信息传播和社会治理的双重价值,助力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石丹 《传媒》2019,(4):66-68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价值意义非常深远,本文从其历史方位、现实需求与发展机遇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指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目标旨在打通传播体系的最后一公里,打通治国理政的最后一公里,打通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继而提出县级融媒体中心生态系统建构的模型,即"一个系统、两个端口、三个平台、四重标准、五种产品",为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媒科技》2011,(7):40-41
在新媒体浪潮下,媒体的格局和功能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型和变革。消费者已从被动地接受,变为自主地选择他所需要的资讯和服务。为此,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提出以数字化战略思维为统领,打通不同地区、不同媒体之间的界限,实现媒体融合发展,完成从报纸编辑部向内容编辑部、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的转变。搭建一个开放式的数字化平台,作为实现媒体融合的支撑载体,用来打通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和传播介质。  相似文献   

4.
随着档案事业发展,档案学话语体系建设成为传播档案故事、传递档案声音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沉默螺旋理论,指出档案学话语体系建设在学科、学人、学术平台三个维度均有“失声”现象,并通过分析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专业所面临的沉默螺旋现状,探索学科体系、学人梯队、学术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发声”之道,以期为档案学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助力新时代档案事业中流击楫、勇攀高峰。  相似文献   

5.
熊艳红 《中国广播》2011,(12):19-23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如何加强自身的传播平台体系建设是广电行业的研究者和从业者一直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在梳理了我国广播电视媒体传播平台体系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国际一流媒体在传播平台体系建设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广电媒体加强传播平台体系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以“国家形象”为重点的国际传播要向以“文化强国建设”为重点的全球传播转向。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全球传播中,要界定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关注国外年轻人尤其是Z世代,要借助国际组织等平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构建“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全球文化体系,促进文明融通和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7.
经营工作的转型升级,要依托强大的融媒体平台和丰富的内容资源,强化“全台一盘棋”整合经营,发挥最大合力;深化“大屏小屏联动”融合营销,激发立体联动传播能量;加大广告与版权捆绑营销,打通版权经营全产业链;拓展“向用户要效益”和“数字化营销”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牛晓民 《新闻战线》2023,(11):50-52
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海南的重要工作,也是开展国际传播工作的最大特色。海南成立主流媒体运营的国际传播中心,发挥体系、机制、人才、平台、渠道、话语等综合优势,充分体现“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特色鲜明”等特点,努力讲好中国特色自贸港故事,为省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海南样本”。  相似文献   

9.
关国锋 《传媒》2023,(16):19-22
顶端打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顶端算法、传媒数字化基础平台,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并以“平台+媒体”的方式融合了河南商报等3家媒体和公司;聚合创作者1.5万余人、矩阵粉丝3000余万,实现月传播量62亿次,形成较大影响;并初步形成自我造血能力,探索形成了“低成本、高增长”建设主流媒体平台的新路子、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做好国际传播,地方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传播平台的协同作用,强化四个基础,即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注重话语体系转换,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合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1.
"华南环境科学文献信息开放式数据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晓虹 《图书馆论坛》2004,24(5):101-103
通过对“华南环境科学文献信息开放式数据平台”建设目的意义的论述及可行性分析,提出了构建华南环境科学文献信息开放式数据平台的初步设想,并就其系统平台构架、文献数据库内容、主要研发路线以及实现的目标作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紧抓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寻求在全媒体移动端和对外传播上的立足和破局。南海网全力推进“1+1+5+N”的省级媒体融合体系建设;内宣外宣联动,以国际传播中心为主力军,以国际传播网为自主平台,以海南自贸港海外传播官为主要纽带,在构建国际传播体系中找到新定位'发挥新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提出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建设好移动传播平台,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的传播制高点。本文以“南方+”移动发布平台建设实践为例,分享了“南方+”技术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有关思考,介绍了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应用情况,梳理了主要技术创新点,探讨了如何以“南方+”移动发布平台为龙头,带动媒体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城市服务+融媒体”平台,“我的长沙”客户端持续建设平台数据底座,通过用户行为全埋点的数据采集及本地化存储,推动城市“超级大脑”建设,为市民提供精准、特色服务,推进媒体与城市、媒体与大数据、媒体与社会民生融合,打通多元主体、场景之间的壁垒,履行服务城市现代化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5.
内容开放式平台是网络环境下知识生成与传播的重要实现机制。《内容开放式平台中的知识传播研究》一书以知识传播的动力和动力机制问题为核心内容,并系统阐述了公共知识和内容开放式平台两个基础问题。该书内容丰富、理论多元、视角独特、方法规范且新颖,对于认识和推动网络空间中的知识传播活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甜甜 《今传媒》2022,30(1):42-45
作为国家“四级办台”的神经末梢,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决定全媒体传播体系“最后一公里”能否打通的关键环节。北京市大兴区融媒体中心,以目标、问题和结果为导向,聚焦体制机制、内容、技术、渠道、人才等发展难题,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深耕“在地化”优质内容,坚持移动优先,利用技术搭建综合化服务平台等手段,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复盘既有的媒体融合实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科学性的建议,有助于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地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以系列化和品牌化为核心的媒体传播链,是党媒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构建新的媒体经营生态系统,继续在移动端时代扛起主流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喉舌大旗,就必须对经营传播链进行优化,达成体系化的经营产业链,从而确保党媒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稳固如山。近两年来,负责党媒经营业务的湖北三峡日报城市传播中心积极调整经营转型发展思路,立足党媒自身“报网微端屏”的多元化传播平台,努力打通传播产业链的上下游,做强以“创意”为核心的上游供应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逐步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黑龙江省馆立足本省图书馆建设实际,夯实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成为“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第一个试点省份.在此基础上,黑龙江省馆积极规划,组织实施“一库一网三平台”,形成“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传播体系,促进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孙莹  龙杰 《中国编辑》2024,(3):47-53
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为指引,厘清我国科技期刊建设的目标方向、行动指南、实践路径,助力科技期刊更好地为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贡献学术力量。本文试图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视域出发,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前沿”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为研究案例,提出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方向:探索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建设;创造知识共享图景,打通知识生产产业链;以知识创新为根本,凝聚学术共同体,构建中国学术出版体系;以国际化与平台化为导向,聚焦科技期刊建设重难点;阐释基于技术逻辑、传播逻辑、出版逻辑维度的科技期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陈竞 《新闻战线》2023,(13):75-77
由于缺乏创新,无法匹配社会需求,加之观众行为、社会审美、爆款逻辑的改变等,导致电视综艺收视率逐年下滑。湖南卫视重构优势品牌“护城河”,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打通内容链路,开辟更多元综艺形态,充分发挥双平台融合传播优势,内容创新路径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