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通过对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成果的反思性评价,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学科研究的学理指向。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存在着两大表现形态,即本体形态和方法论形态。本体形态可能表现为理论硬核、中层理论和表层理论三大方面,而方法论形态是指研究成果在分析方法上所体现的层次等级,主要分成抽出要素、抽出关系和抽出结构与原理三层。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学理指向之目的,在于不断丰富本体形态和提升分析层次。  相似文献   

2.
教育理性意指思考教育的特定思维方式,不同国家和历史时期的教育文化、形态和制度对应着不同的显性教育理性。通过梳理21世纪西方现代教育理性从“学习”到“问学”(study)的转变,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可为正在全球兴起的“问学”理性的建构提供丰富的理性文化基础和空间。换而言之,西方当下的“问学”教育理性转向实则为中国教育理性的文化回归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近30年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正处于新的发展节点,我们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新认识,需要对之再定位。建议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一级学科来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实践基础的学术性社会共同体。新阶段要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际,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互动的系统思维,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中国人民加速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步伐,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助力实现美好生活是时代赋予的重大命题。从现实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兼顾当下与未来,开启了“弘扬马克思主义辩证之域”“追求马克思主义幸福之境”“夯实马克思主义实践之基”三种场域;从理论之维来看,“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人”为基点,既要关注“现实的人”,也要关注“现实的事”;从目标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指导人们进行理性的训练与选择,培育出兼具德性、自由、理性的“好人”;从实践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转化思维方式、培养情感、促进交往三种方式帮助人们“成己”与“成物”,从而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5.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核心能力本质是讲课能力,即讲课力.从道、学、技三个向度出发,其讲课力体现为讲课力之魂、讲课力之本、讲课力之术.“魂”包括讲课理念、讲课价值、讲课思维、讲课气质、爱生精神;“本”包括学识渊博、高效学习、孵化精进、学习环境、学习典范;“术”包括话语表达之术、现场驾驭之术、识别学生之术、课堂设计之术、精彩元素调剂之术.这三者中,认识论层面的“道”、价值论层面的“学”与方法论层面的“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支撑起教师的讲课力,共同形塑着教师的职业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研究缘起于理论、实践、认识和时代的四重需要,是学科研究领域的新兴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是一种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基础上的高级认知形态,包括学科理论建设的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教育实践的思维方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体现着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决定着学科优化发展和立德树人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四个核心议题:概念内涵阐释、表现样态解析、学科优化路径和理论价值意义。展望未来,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研究可以从思维结构的微观解析、思维运用的历史考察、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思维培育和运用、思维形态的丰富和发展等方面着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研究更加全面系统地展开。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概念包括两种内涵。第一种是在学科归属的意义上被赋予的内涵,即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其他二级学科提供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地反思,才确立了单独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二级学科。第二种内涵中,又包括两个反思的维度。在知性的反思维度上,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种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特殊的“教育学”,因此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而在理性的反思维度上,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哲学思考,即“思想政治教育”学。基于这一本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则的指导下,确立政治信仰的神圣性问题。这一神圣性是以人的无限性思维与有限性思维的统一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之“术”指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具体的教学技术、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教学之“道”则指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它体现并融合了执教者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因此,青年教师要通过对课堂教学中“术”的观察与学习,来体验和理解“术”后面的“道”,  相似文献   

9.
后结构主义方法论的特点是解构、强调微观多元去中心化及差异、及回归历史等。它对建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有一定价值,包括强调对教育话语和文本的解构;宏观到微观中心到边缘总体到差异;强调“根状茎”思维和“游牧”思想;引入历史之维——考古学和谱系学;一种游戏性的姿态;注重对自身研究实践的反思等。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思维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维。战略思维是从大局着眼、从长计议的思维。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站位要求,“两个大局”的战略机遇期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更大格局,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更宽广的视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战略思维的基本内涵包括高度自觉的政治意识、长时段的历史思维、宽视野的整体性思维。战略只有转化为策略,才能落实落细,转化为现实力量。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策略主要包括坚定自信、把握关键、处理好“道、术、学”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概念是思维的工具,对概念的厘清是理论研究最基础性的工作.网络德育作为德育理论的核心概念,在网络德育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是网络德育理论体系的支撑点,是学科中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当前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网络德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德’教育”之模糊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德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德’教育”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2.
反思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思想历程,可以发现其关注焦点从“成人”走向了“教育”。进而,在“成人”与“教育”之间,生成了当代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困厄,同时也孕育着学科发展的潜力与未来。成人教育学科未来发展的核心课题是重建学科的研究范式,关键所在是重廓学科的研究边界,而回归成人的生活世界是成人教育学科未来发展的方法论选择。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从一个角度来说就是适应和服务的历史。纵观学科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贯穿始终的一条基本规律就是要适应并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适应服务律”。这一规律是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要求与该学科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所体现出来的客观趋势,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过程中最本质的关系,体现了适应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该规律具体呈现为“适应服务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适应服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适应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样态。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呼唤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基础”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基础,应作为普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起点。这是提出勘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基础的重要原由。对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中的基础部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基础、实践基础、外部基础展开系统勘察,可以将今天研究与学科设立之初研究连接起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历史整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在勘察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研究,可以培养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年轻学者的学术成长。勘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基础,要运用科学方法论及方法。这主要有回到历史起点、“向后思维”的方法,运用整体与个别相结合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形”之维可以从形态与形式、把握时代的要求、多样性与变动性等内容上予以科学把握,“质”之维可以从内在本质规定性、普遍性的质料、一致性与稳定性等内容上予以科学把握。在现实层面,“形”与“质”不可相分,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性。为此,要注意“形”与“质”相互分离的问题,深刻把握“形”与“质”相互统一的意义,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与“质”相互统一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说:“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是“道”“术”“学”三者的辩证统一。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道”,是思政课课程的立德树人之道、理想信念之道、追求真理之道,它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中,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术”,是思政课教师的科研之术、教学之术和课堂艺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学”,是指引导青年学生学理论、学方法、学思维,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本领,是让青年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道”“术”“学”具有内在辩证统一关系,统一于社会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7.
精准思维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实施理念。精准思维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适应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环境,是新时代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重要成果。精准思维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要从把握价值之维、紧贴现实之维、致力接受之维、构建实践之维等四个方面,不断提高实效性,才能落实好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蕴含着“变”与“不变”的建设逻辑。这一命题着眼更高远的视野、融通更宽广的场域、谋求更完善的结构,遵循着一体化建设的创新之道,也秉持着理论基石、思维特质、任务指向不变的守正之道。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恪守“不变”、主动“应变”,强化坚持指导思想的政策实施、探索遵循思维特质的育人样态、凝聚落实根本任务的现实力量,推动一体化建设开拓新境界、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相似文献   

19.
概念是思维的工具,对概念的厘清是理论研究最基础性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实践与认识相结合的发展历程,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提法、不同解说的历程。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宣传工作”、“理论教育”,到列宁、斯大林提出的“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再到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形成提供了思想来源和现实基础。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由来和发展的历史历程,对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博物思政是旨在运用博物馆、博物资源、博物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理念和形态。新时代深入开展博物思政,应不断深化对博物思政内涵要义、价值意蕴、实践理路的认识与理解。在内涵要义上,应根据“博物”与“博物学”的原初意蕴,厘清博物思政作为“有形”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料”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学问”的思想政治教育三重意涵。在价值意蕴上,应以博物馆之“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博物资源之“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博物学之“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在实践理路上,应坚持实践体验与价值引领齐头并进、资源运用与人才培养同向发力、学科发展与文明交融相得益彰,以博物馆、博物资源与博物学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博物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