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科学探究实验活动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主要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物理规律,重视对物理教学过程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74):140-141
新课程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指导。科学探究方法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纽带,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物理蕴含大量的科学方法,我们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并渗透到教学活动中,适时向学生介绍、点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探究方法至关重要。考查科学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今后中考的热点。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归纳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曾说:“自然科学不能离开实验基础.特别物理学是在实验中产生的。”这句话明确指出了实验对于物理科学的重要性。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特别强调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兴趣.在认真思索和总结中得出结论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初中物理作为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实验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探究教学手段出现在教学中.通过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直接的让学生认知物理知识,即:从实验实践活动中感悟科学探究方法,形成积极主动获取物理知识的意识,探究一定的物理法则规律,强化对物理教学过程的探究,深化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赵贞沛 《考试周刊》2014,(43):152-152
在初中物理教学学中渗透科学的方法,不再只是单纯追求答案.而要对探究过程提高重视,让学生掌握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平时的新式探究学习中,让他们熟练掌握并使用这样的方法,如此一来,学习的难度就会降低很多,慢慢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综合发展,掌握了这种方法对他们的后续物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可见,初中物理探究实验非常重要,如何设计和实施探究实验,从而达到课程标确定的目标呢?我们必须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予以重视,适时地对学生介绍和点拨.初中物理实验的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才立英 《考试周刊》2009,(34):177-177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因此,考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中考的热点,实验的思想、控制变量、模型、等效、归纳、分类、转换、类比、猜想等,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现结合2004年各地中考试题谈谈物理中的研究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清 《新疆教育》2013,(15):106-106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标中特别强调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把它提到比科学内容的学习更高的地位,而且在物理书中有探究、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动手动脑学物理的众多的探究栏目突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及重视。一节课的引入在一节课中只有几分钟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及之后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实验有巨大的作用。说得更实际一点引入就是如何让学生在上课的第一时间被你抓住眼球,被你一下吸引住,进入你所创设物理情景顺着你的引导进入本节知识的学习所以引入占的时间虽然少但作用却至关重要。下面我就物理课堂的引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孙信军 《考试周刊》2012,(33):138-139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再现科学家们当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物理结论或物理规律,杜绝“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通过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的同时,重视探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开拓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初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主要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建立模型法、实验推理法、类比法等.现结合近几年中考试题谈谈苏科版物理教材中的涉及以上几种科学探究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冯春林 《成才之路》2014,(36):I0013-I0013
随着教学中对新课改的落实,物理教学着重重视综合素质培养,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理论学习与能力提升的关键、对实验探究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提升学生实验思维、探索能力是具有长远意义的。所需掌握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法主要有模型法探究、类比法探究、控制变量探究、等效替代探究等,这些是自然科学探索过程中必须要的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对其应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3.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因此,必须重视物理教学中蕴含的大量的科学方法,把它们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适时向学生介绍、点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体验、体会科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十分重要.在初中阶段转换法就是需要掌握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李琴 《宁夏教育》2007,(7):106-106
成功的物理教育不仅应该重视物理知识的传播,还应该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科学的探究欲望。学生对新课的开始都会产生好奇心,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时机,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新课的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作为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实验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探究教学手段出现在教学中.通过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直接的让学生认知物理知识,即:从实验实践活动中感悟科学探究方法,形成积极主动获取物理知识的意识,探究一定的物理法则规律,强化对物理教学过程的探究,深化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浅议物理探究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要求物理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科学探究是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它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  相似文献   

17.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对初学物理的中学生而言,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体验高效的探究过程,既是学好物理的本质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物理新课程不再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原形操作,而是要求学生既要有知识的积累,更要掌握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以下常用的探究方法:1控制变量法  相似文献   

18.
程秋荣 《考试周刊》2010,(38):175-176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是思想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刘胜 《考试周刊》2013,(65):121
在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设趣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重视引导,教给学生探究方法;交流合作,丰富学生探究体验;合理评估,确保学生探究质量。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探究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实现自主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的过程,通过大量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