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与郭象、支遁的“逍遥”论相比,庄子的“无待逍遥”是“无己”、“无功”、“无名”;而与之不同的郭象的“足(适)性逍遥”只求“安于性分”;与之相近的支遁的“任心逍遥”则讲求“至人”“无待”。庄子的“逍遥”观对我们有许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祸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是不同时期西方针对中国提出的理论。其内容差别很大,有的甚至是自相矛盾,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它在西方的影响极其深远,它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西方人对中国的观点。对中国有较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历代文论家对它的论述可以分为两派,“主”气论和“次”气论。产生的根源在于古代汉语含义的朦胧多义和古代的文论家使用术语的不规范以及各自的立足点不同,它们在内容上并不是针锋相对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它们都是可以并存互济的。  相似文献   

4.
“心动”与“摹仿”是中西古代文学创作论最有代表性的两个范畴,它们揭示了中西古代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由于二者的生成条件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理论内涵,并衍生出了不同的审美原则和艺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类教育的初始阶段,往往从模仿和记忆开始。东方人如此,在早期的希腊教育中也很盛行。导致“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发生转换的标志性事件是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感觉”和“情感”的重视。“发现学习”与“情境教学”的前提性理念是重视儿童的“感觉经验”以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培根、夸美纽斯等人提升了“感觉”、“经验”的价值,其教育理想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而卢梭、裴斯泰罗齐、福禄培尔等人使儿童的“情感”备受关注,他们的教育理想建立在“情感教育”(或“人格教育”)基础之上。20世纪初杜威将“感觉”(杜威将之发展为“经验”、“做中学”、“思雏五步法”)和“情感”(杜威将之发展为“儿童需要”、“儿童中心”)两个主题一起纳入他的“经验教学论”(或称之为“经验课程论”、“体验课程论”)中。  相似文献   

6.
本拟从思维逻辑角度探讨傅雷提出的“神似”翻译理论,借用中国哲学中有关言、意名题,形、神命题和中庸之道来阐释“神似”理论,找出其哲学理据,并认为傅雷的神似论符合哲学思辩规律,为后期的翻译理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2003年第11期《咬嚼字》中有《小木牌的变迁》一,中有“每天上班路过,见到这块小木牌,我总有被人当头断喝的感觉”一句,这里的“当头断喝”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人性问题的探讨,是人类认识自我的开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种人性学说层出不穷。孟子的“性善”论一直被奉为儒家人性论的正统思想。荀子对“性善”论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性恶”论。历史上对荀子“性恶”论的评价,向来是毁誉参半,争议很大。在对中国传统思想深刻反思的今天,我们应该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用科学的态度分析、把握荀子的“性恶”论。  相似文献   

9.
“声情”是汉语诗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的理论范畴,在汉语古典诗学的理论体系中,“声情”堪与另一重要基本范畴“意象”相提并论。“声情”论的理论价值具有现代性,它是我们分析汉语白话新诗及其理论不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声情”论的理论价值具有国际性,它是我们分析、综融、整合西方现代诗学形式理论与意义理论的重要基点。“声情”论是汉语古代诗论研究新的增长点,是汉语诗学思想现代生成的又一重要原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言”、“意”关系问题的论争不外乎两种意见,即“言不尽意”论和“言尽意”论。其中“言不尽意”论对文艺理论产生的影响一直在文艺理论界和美学界受到重视。而从逻辑思辨角度来考察“,言尽意”论对文学理论的发展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赋》的理论思想不仅受到“言不尽意”论的影响,在本质上还受到了“言尽意”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贵刊2002年第3期第34页刊发了《建议摒弃“等分除”与“包含除”》一文,对其中某些观点本人不敢苟同。首先,“包含分”不等于“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两种分法———“平均分”与“包含分”,“包含分”并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且这两种方法有着内在的联系(都是分东西),同时存在质的不同(分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不同)。认为“平均”与“包含”叙述上是相关的,可以统一用“平均分”来表述,脱离了生活实际。我们必须承认分的方法的同时,让学生实践操作,领会这两种不同的分的方法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2.
“先花后果”即先开花后结果,是自然界绿色植物的普遍规律。但从现象上看,也有“花果同时”的妙莲,还有“先果后花”的腰果、仙人掌、菠萝蜜,甚至还有无花果等。后者总给人以另类的感觉,有些“反常”和“不合流”。古人也常以植物先开花后结果的现象——“先花后果”比喻生孩子,但古人究竟是比喻先生女后生男,还是先生男后生女,后人却不甚了了。换言之,“花”和“果”分别对应的是女孩还是男孩,这个问题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隐秀》是近几年来《心雕龙》研究中比较关注的一个篇目。或有论以为,《隐秀》所蕴含的美学意义,是东方艺术迷人魅力的理论根据之所在。刘勰提出的“隐秀”论,己成为中国艺术贵神韵意味的奠基之作,在美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刘勰之后,钟嵘的“滋味”说、司空图的“韵味”说、严羽的“兴趣”说以及王世祯的“神韵”说等各种范畴,用“隐秀”基本上都可以涵盖。  相似文献   

14.
与唯物史观融为一体的马恩价值理论,绝对不会悖离生产力决定性原理。按照马恩思路,“价值”等于劳动生产率(力),它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劳动价值论(以下称“劳价论”)只是它在特定限制下的支论,非其全貌。从考茨基“批修”开始,人们用“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代替马恩“生产力价值论”,在理论上片面。中共十六大在价值理论上,不仅恢复了马恩生产力价值论,强调使用价值和财富积累的决定作用,果断纠正“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百年误读,而且与时俱进地大大发展了它,包括明确提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中国经济理论界主流应对此有所省悟。  相似文献   

15.
一堂语文课。怎么叫好?怎么叫不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我在和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起交流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现.那就是.凡是让人听起来感觉很“短”的,基本上都是好的:而那些让人感觉“长”到难捱的.十有八九是不好的。  相似文献   

16.
苏轼“以诗为词”与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具有内在精神的一致性。他们词论最大的共通性在于,都在努力地推尊词体,维护词体高雅的格调。  相似文献   

17.
试论陈望道的"大修辞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陈望道先生两个时期不同的“修辞学研究对象论”的比较论析中,阐明了望老修辞学思想的两度飞跃,论析了望老的“大修辞学”观点与吕叔湘、张志公的“辞章学”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试论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键能力”被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已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以模块化形式存在的“行业关键能力”,对劳动者尽快适应同一行业的不同工作岗位意义虽然重大,但还不能保证他们能顺利适应职业变迁,有必要从教学论的角度探索“关键能力”。“关键能力”适用于一切形式的教育,“关键能力”的提升必须以终身教育为理论支撑,培养劳动者超越各种具体行业的“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19.
郑异凡指出,由于“同时发生论”是马恩早期的片言只语,以及相关文章发表时间等原因,“一国胜利论”不是对“同时发生论”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就郑异凡的《一个流行说法与误读马恩》的文章谈了自己的看法:马恩的“同时发生论”包含“一国胜利论”的思想;“一国胜利论”是对“同时发生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言论中曾多次提到“言”的问题,其“言”论思想已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孔子的“言”论思想对现实社会文化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我们必须结合当前实际重新诠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