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铭文中的古文字资料,真实地铭记着铭文制作人所感知的社会生活。浉河港乡1986年出土的11件具铭青铜器,不仅有着西周早期罕见的礼器,丰富了西周早期铜器断代的标准器内容,而且还反映着家族迁移的环节或历史,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枣庄市东江小邾国贵族墓地三号墓出土的四件青铜簠,形制相同,且铭文均有"邾公子害",铭文大意可理解为,小邾国公子害,为自己作实用器簠,祈盼能够长寿无疆,子孙后裔永续珍视。器主"邾公子害"即文献记载的小邾国第四代国君郳犁来,"犁来"为其名,"害"为其字。邾公子害簠器主身份的确定,对枣庄小邾国贵族墓地墓主身份的推断,以及小邾国春秋前期世系的断定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2):F0002-F0002
史墙盘:盘的主人名墙,是当时的史官。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庄白村。史墙盘有铭文284字,列举了西周王室前6位王的名号,曾被认为是西周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  相似文献   

4.
在西周青铜器断代研究中,共和行政时期的标准器尚付阙如。本文首次考释了两具共和行政时期的青铜器铭文,进而揭开了长期遮盖这段历史面目的层层面纱。  相似文献   

5.
商周各时期青铜器铭文主体献词结构类型的变化反映着当时社会宗教政治背景的演变。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随着有铭青铜器在祖先祭祀活动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铭文主体献词结构类型逐渐复杂多样,结构中含有献器者信息的铭文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西周晚期礼制改革后"造器者+自作+器类"型铭文及媵器铭文数量逐渐增多。春秋中期以降,礼仪的重点转移至现世的礼仪集体之上,造器者自用型铭文占据核心地位。战国时期青铜铭文的社会功用下降,部分铭文主体献词结构类型消失不见。  相似文献   

6.
西周金文中月相词语的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周铜器铭文中,许多记载有月、月相和日的干支,有的还带有“年”的记载,这是研究西周历法、西周各王在位年数以及西周铜器断代的最重要的资料。早在四十多年以前,郭沫若同志已经利用过这项资料,阐明了西周历史中的一些问题。例如:他根据十五年趞曹鼎有“龏王在周新宫”的记载,纠正了过去文献记载共王只有十年或十二年的说法;他指出元年曶鼎与二祀趩觯都是孝王时铜器,在两年当中应该置一个闰月。这是十分正确的。近三、四十年以来,有人并根据西周金文中的纪年资料,判定了西周各王的在位年数,制定了西周的历法。但是,在利用这项资料以前,首先必须弄清楚月相词语的含义,如果含义理解不正确,那么,判断也就是不正确的了。  相似文献   

7.
汉代铜器铭文的著录与研究始于宋代。其主要成果可以分为图录类,以吕大临的《考古图》等为代表;款识类,以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为代表;考释类,以赵明诚的《金石录》等为代表。在著录体例、器形的绘制描述、铭文考释以及器物定名方面取得了公认的成绩。同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宋人关于汉代铜器铭文的研究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铭文是西周礼制的载录,更担负着礼乐精神的确证,铭文所担负起的礼乐精神早已是作器者自觉的赋予.青铜器用于西周社会的各种礼仪场合,它所载录的铭文或记录册命,或叙述战争,或呈现诚心,或宣誓盟约,这些铭文侧重点虽然有别,但都在强调一种神圣的权力.青铜铭文蕴含着强烈的文化精神,它是神权的象征、西周礼制的固定化和符号化,体现着家族意识和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9.
鄂州镜铭与古代铸镜工艺的若干问题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鄂州出土神兽镜中纪年铭文的研究,提出了对东汉、三国时期民间所采用历法的新见解。通过采用古代范铸技术进行铸镜的模拟实验,证明了一些历史文献的正确与否。通过采用古代熔炼工艺熔炼青铜实验,对古代熔炉及古代熔炼工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出土了近四十件商周有铭青铜器,它们不仅是辽宁地区青铜文明的物证,其铭文更是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这些铭文进行辑、解,既是语言文字学及古文字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又可以为揭示辽宁地区悠久的文明史提供更为可靠的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看法认为周厉王姬胡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已有金文资料中并没有记载周厉王如何暴虐,而多是对其战功的描述,且西周青铜铭文中的"厉"字多被写成"剌","剌"通常被释为"烈",金文中的"周剌王"可以释为"周烈王",那么,周厉王姬胡的谥号就值得重新考证,并给予周厉王姬胡以公允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2.
董华伟 《丹东师专学报》2011,(3):F0002-F0002
业师叶正渤教授的又一部力作《金文标准器铭文综合研究》,作为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丛刊第五辑,2010年12月由线装书局正式出版。该书是先生承担的教育部200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JA740039)。这也是先生出版的第七部著作。  相似文献   

13.
辽宁地区窖藏青铜器埋藏地点较多,本文搜集十处重要窖藏,分析其特点具有器类杂乱、器型无规律、铭文多为族氏铭文且没有重复等重要特征。辽宁地区窖藏青铜器埋藏原因学界意见颇不统一,主要有储藏、祭祀以及遭遇变故等观点,在探讨窖藏青铜器埋藏原因时要具体分析,不能简单片面地用一种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4.
刘厅 《文教资料》2013,(32):43-44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战国时期的申山王墓葬群和灵寿故城遗址被次第发掘,其出土器物繁多、华美,让史学界震惊不已。特别是闻名于世的“中山三器”,器表遍布隽秀的铭文,将严整规矩、悠长秀丽、刀法洗炼的战国金文展现于世人。其中一号墓出土的“中山王暑铁足大铜鼎”(下称大鼎)铭文469字,是国内已发现的战国时期铜器铭文申字数较多的,为有关中山国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大鼎铭文“史”(隶定为“吴”或“欠”)当释读为“咎”。它的存在,同时揭示出《礼》与《易》的文化影响在当时不仅兴盛于华夏诸国。还流转于夷狄之邦。  相似文献   

15.
《金文的世界》是日本学者白川静依据铜器铭文论述殷周社会历史的著作,该书见解独到,影响深远。笔者在该书中译过程中,将其金文释文、注解、断代及古代史实,与国内卓工成就的金文考释著作仔细核对、彼此验证,于此翻译与校补13器,纠正白川先生援引文献的错误一处。  相似文献   

16.
殷周青铜器上的金文向以浑厚凝重、古雅端丽著称,其文辞——铭文的历史和考古价值,也恒为人所称道。铭文的语言风格如何呢?陆机说过“铭博约而温润”,(《文赋》)刘勰说过“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文心雕龙&;#183;铭箴》)验之殷周青铜器铭文,不难得出这样的看法:总体说来,与金文的书体风格相适应,铭文的语言风格堪称庄重典雅。这极易理解。在商周时代,能铸造钟鼎彝器并将文字施之其上的,寻常之人不作此想,  相似文献   

17.
铜器断代之方法1985年10月起,我在陈连庆教授指导下将西周铜器历日做了一番认真的清理。我的工作第一步是将有历日的西周铜器借助历朔的排比贯穿起来,分成若干铜器组。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合天的历谱,结合文献记载,弄清了西周十二王的在位年数.第二步,将似是无法贯穿的少数铜器加以重点研究,得出了铜器历日研究的几个特殊条例即变例,以别于合谱的正例.这样,铭文有王年、月、月相、日干支四全的五十余件铜器就一一系于西周王年.最后一步工作是将无年而有月,月相、日干支的七十余器系于王年。其中。成康无年器,我大体用郭老《大系》的断代,几件列入昭王的无年器,我采用了唐兰先生的意  相似文献   

18.
苏轼作为文学史上少有的大家,研究者从无间断,但是其铭文则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从三个大的方面对苏轼铭文就行了探讨,包括苏轼铭文与赞、颂、笔记、跋文等文体之间的复杂关系;苏轼铭文在想象力、语言、典故等方面的文学性分析;以及苏轼铭文中“三教”思想和他最终形成的豁达的人生境界等问题。这些方面无不有着其自身鲜明的特点,最终使得苏轼的铭文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这一切又都与其独特的创作观念与人生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9.
该文解决了湖北随州出土的《(泈皿)叔壶》和《 右盘》三器铭文不可施读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讨论两件新公布的战国纪年兵器:一件是十九年上郡戈,收录在《桐城文物精华》中;另一件是出自甘肃陇县大堡子山的右库工师戈,见于《秦西垂陵区》。十九年上郡戈据铭文和器形可以判定属秦昭王时期,对于研究当时的兵器督造制度、秦上郡地区的行政等问题进行探讨。右库工师戈铭文的纪年部分虽由于锈蚀无法看见,但可以通过文字和辞例确定属于三晋中的韩国兵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