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年来,一直由国内商业银行垄断的汽车消费贷款市场,终于被外国汽车金融公司破局。但是,“洋教士”并非目前车贷市场的“救世主”,如果希望回到过去的繁荣,还需要更多的制度安排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旅游贷款处境尴尬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1999年起我国商业银行开办了旅游贷款,但此项业务一直红火不起来,主要是因为游客的传统消费心理、旅游贷款产品单一、旅行社合作不积极等原因制约了该项业务的发展。为了让旅游贷款走出尴尬处境,商业银行应加强宣传,转变消费者观念,简化贷款手续,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以及营造良好的旅游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3.
“今年9月27日房贷新政出台的第二天,行里的电话几乎被打爆,许多人咨询典当行贷款的利率。直到现在,每天前来咨询的也达到五六十人。”华夏典当行负责房产抵押贷款的士先生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4.
周娟 《当代传播》2012,(1):52-54
拟态消费环境的视角整合了多重媒介环境中消费信息的传播现实。媒介拟态消费环境意义的建构,不仅来自消费信息内容,信息形式本身就传达着意义,其意义建构机制包括消费的风格化、消费信息型构中意义的选择与重组机制,消费信息配置中的互文机制和"副本"的"构成化"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消费社会视域下,产品的被消费,乃是以"美"的被消费为重要前提.这一点,在电视广告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电视广告所呈现的商品或服务要想得到目标受众的认同,必须首先要将广告之物在画面上、语言上、音效上等方方面面都力求精致、美妙,从而引起关注,让其产生兴趣,最后实现消费.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美被消费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包括视觉消费、符号消费、意义消费、欲望消费这四个逐步深入的关系层次.  相似文献   

6.
消费重聚:多元分化过程的另一个侧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领域中的"碎片化"倾向日益显著,企业经营者日益陷于困顿,消费市场的"分化"是否是消费的惟一趋势?在梳理消费分化现象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了附着在"分化"背面的另一个现象--"重聚".科学进步、技术更新、生产力发展逐步对大众消费市场产生深刻影响.消费者由于地理因素、人口统计特征、心理特征、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差异被划分为不同消费群体,形成消费分化.同一阶层内部的消费者由于态度观念、生活方式的不同呈现出"碎片化"趋势,这是消费分化达到极致的表现.消费分化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消费重聚的过程.由于消费分化形成的某一个特定消费群体,就是拥有某种特征的消费者聚合体.在经济环境和媒介环境都已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今社会,局限于传统指标进行消费者的分化与聚合已不足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将消费者生活方式某些方面的突出特征综合起来才能勾画出立体、生动、高度同质化的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7.
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档案是在办理和管理贷款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证和利用价值的归档保存的合同、文件及其它相关资料。具有准确、真实、完整、安全、方便利用等特点。一是它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活动提供查询服务。二是个人贷款档案对于研究城市经济发展、住房市场政策走向、社会消费能力以及预测未来市场走向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消费呈现"井喷式"增长的时代,消费者在追求质量的同时,文化消费也呈现"奔跑式"上升趋势。然而,公众在追求"享乐型"的文化消费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浅薄化的思想、媚俗文化、消费符号化等。因此,作为消费主体的公众,思考其自身的自主力问题就具有了存在意义。何为公众自主力,公众自主力的提升对文化消费社会有何现实价值,公众又将如何提升自身的自主力等问题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王莉 《今传媒》2012,(9):76-77
星巴克作为世界性成功咖啡品牌已在中国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及品牌效益,并且越来越多年轻人将其视为"小资"、"优雅生活"的标志之一。究其根本是在消费时代的背景下的消费符号作用的显现,本文从星巴克的诞生发展及其在美国本土的运作出发,在经济全球化带动下进入消费社会,商业产品也携带外来文化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被赋予了某些特定的象征意义,从波德里亚的消费符号理论及罗兰.巴特的大众神话理论解读星巴克的消费符号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社会》中,波德里亚从"物的形式礼拜仪式""、消费理论"、"大众传媒、性与休闲"三个方面,揭示了消费之神话的产生原因与过程,分析了消费社会的深层结构。笔者读后收获颇丰,在此浅议心得。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方法探讨我国大陆电视广告"身体消费"现象的存在情形及其表现。研究发现"身体消费"作为一种能见度极高的社会现象在电视广告中占据着核心位置。经济愈发达的地区,"身体消费"现象愈显著,而"身体消费程度"愈高的商品,尽管其电视广告的播出时间并不必然更长,但其播出频率却更高。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是目前全国第一个经银监会批准.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进行助学贷款工作的省份。河南省很好地解决了财政贴息,风险补偿金.学生违规处理等制约贷款开展的瓶颈。目前贷款速度、发放范围,均走在全国前列.被誉为“河南模式”。截止到2006年9月底前.新的贷款模式向12.3万名大学生发放了5.7亿元的助学贷款.基本可以满足河南省高校贫困生的贷款要求。国家助学贷款档案是助学贷款业务从发生到还清贷款期间所有材料的汇集.目前的助学贷款档案是在第一笔款贷出之后.立即对所形成的件材料进行立卷归档形成的。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深人开展。助学贷款档案作为信用档案的一部分.其作用必将在今后的助学贷款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南省国家开发银行承担的助学贷款档案现寄存在河南省档案馆。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随着媒介渗透作用的不断强化,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商业广告的影响下,女性越来越多地成为媒介消费的主力军,她们不断追求物质享乐和精神消费,不断追求商品背后的符号意义,以满足自我。与此同时,随着媒体上受男权意识审视、挤压和支配的边缘化女性形象的不断强化,处在"看"与"被看"双重身份下,她们仍然难以逃脱媒体强大的影响,而陷入了消费与被消费的漩涡。本文以"观展/表演典范"为理论基础,采用访谈法和文献综述法,通过对当下媒体影像神话下的女性消费与消费女性进行剖析,对研究传媒与消费关系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08,(23):15-16
美国抵押贷款市场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从而形成了"次级"(subprime)及"优惠级"(prime)两个主要层次的市场。信用低的人申请不到优惠货款,只能在次级市场寻求贷款。两个层次的市场服务对象均为  相似文献   

15.
杭羽 《东南传播》2014,(9):122-124
作为城市购物消费空间的典范——大型超级市场,为了达到所设定的营销目的,利用其消费空间自身的设备、材料以及空间内部的商品体系、意识形态与购物者形成游戏型的互动关系。而需要依靠广告获知信息与曝光内心需求的都市游荡者进入超级市场消费空间以后,消费行为结构化,为追寻属于自己的"徽章"而渴望新型消费空间类型的诞生与新消费权力的占有。  相似文献   

16.
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在校大学生通过所在学校提供贷款介绍人和见证人.以信用方式向银行申请发放的助学贷款。申请贷款的学生只要符合贷款银行要求.有学校开具的品德表现证明,并无不良信用行为.即可申请信用助学贷款。但目前的问题是国家在大力推进助学贷款发放过程中存在着大学生信用缺失等问题.从而成为贷款发放、整体推进贷款回收的最大障碍。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完善学生信贷管理体系至关重要。高校学生信贷信用档案是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一部分。在高校信贷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生产与消费逻辑进行了批判,进一步强调了生产消费过程的符号价值。在消费社会语境下,媒体迷群呈现了丰富的文本积极消费、展演的样态,并以积极参与生产的方式,与学者对其的"病态"、"狂热"等表征的描摹进行对抗和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18.
乡镇政府以帮助企业贷款为条件进行招商引资,在通过操作取得贷款后,又把贷款自用;企业却由于已经发生的贷款,无法再从银行获得哪怕是较小数额的资金2012年初的某天,正为缺少周转资金烦恼的泰州亚泰金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泰金属")总经理郑仲明看到了一则长江商业银行泰州分行"一百万免担保贷款"的广告,于是他向银行申请了贷款。但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审核企业的相关信息时发现,其贷款状况并不正常,拒绝贷款。  相似文献   

19.
特纳说:"现代自我的出现是与消费主义的发展紧密联系的,现代的自我意识与无限制的对于快乐之物(食物、符号以及消费品)的个人消费观念紧密联系"。消费是这个时代大众自我认证的核心,"我消费故我在"而不是"我思故我在"。本文以跑步指南2014年9月1日到10月1日发布的微博为例,谈谈消费时代,现代人在身体消费中的新禁欲主义。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对不少中国的商品房购房者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本世纪初到2003年前后,中国的商品房市场迎来了第一波住房按揭贷款热潮,大批工薪阶层通过贷款实现安居梦。时至今日,第一批贷款购房者将为房贷画上句号。从最初几万元、十几万元,到今天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甚至数百万元房贷,十几年来"房奴"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商品房市场的变迁与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