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随着2008年大学生就业高峰的临近,公平就业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由于性别、年龄、学历、户籍、健康等因素而出现的不公平现象,成为当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道屏障。为了让众多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就业过程中的歧视现象,维护自己的公平就业权利,我们特对全国部分城市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展开了调查,旨在从公正性公平、均等性公平和差异性公平等三种公平就业类型透析原因,并提出完善法律政策体系、提供均等机会、提倡差异就业等对策建议,力图为大学生在就业中拓宽道路。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歧视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一大因素。其表现形式主要有:性别歧视、经验歧视、健康歧视、其他非主流歧视等。大学生就业歧视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不利于大学生人力资源的利用,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反对大学生就业歧视已成当务之急。国家需制定相关反就业歧视法案,用人单位要转变一些不当的用人观念,大学生要积极展示自身优势,要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就业权益。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多次碰壁,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目前大学生公平就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就业歧视方面,尤其是大学生的性别、健康、相貌体形、户籍问题等方面.这与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背道而驰,如何减少甚至消除歧视,跨越障碍,促进大学生公平就业,是值得探讨的,文章提出了三条主要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4.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平等就业权正遭受就业歧视的严重侵害。造成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规范缺失和不完善是公认的重要原因,应从制定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建立反就业歧视争议仲裁和诉讼制度、强化劳动保障法律执行等方面加强反就业歧视工作,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5.
由于传统教育观人才观的偏差,用人单位的强势地位,法律规定的粗疏,成人学生自身的特殊性等原因,使成人学生不仅要面对就业者面对的性别歧视、外貌歧视等一般性歧视,还要面对学历歧视、年龄歧视、婚姻状况歧视、待遇歧视等不公平的歧视,导致成人学生的平等就业权难以实现。因此,笔者建议在立法上扩大《劳动法》中劳动者的内涵和劳动歧视的范围,在条件成熟时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加大对成人学生就业权的保护。在司法上完善就业歧视的救济程序和就业歧视惩罚性条款,加大执法力度。在配套措施上建立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援助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成人学生就业基本权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基于劳动者与职业能力和职业内在客观需要不相关的因素,在就业机会或职业待遇上做出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从而取消或损害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行为。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现行的有关就业歧视的立法存在重大不足,导致就业歧视难以遏制与禁绝。国家要从对现行法律法规展开违宪审查与清理、制定反就业歧视专门法、建立反就业歧视保障机构三个方面来构建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美国反就业歧视法规、政令的颁布实施和执法机构的不懈努力的逐一介绍,在阐述了美国规范就业公平的逐步完善过程的基础上,论述了对保障我国劳动者就业平等的借鉴意义,即美国在就业公平规范上从立法的全面、针对性,到执法的认真和严格,以及企业或组织的自律等,都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为此我们应在健全和完善公平就业法律制度,明确就业法律法规的执行主体,加强对组织和企业执行就业法律法规的监管和严格惩罚力度,加强宣传和强化公民的就业平等的法律意识等方面努力工作,以期取得我国就业平等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就业不公平现象,如:"代际传递效应"、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学校学历歧视等。这些现象严重阻碍着社会阶层间的良性流动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几种典型就业不公平现象的透析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实现就业公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就业歧视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违背社会公正,加剧了社会矛盾.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就业歧视问题的规范零散且原则,适用性不强,导致实践中对于各类就业歧视现象的规范效果不尽理想.在对就业歧视进行界定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反就业歧视法律规范进行分析,归纳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制定单行《反就业歧视法》,并就就业歧视规定模式、适用范围、法律责任、判定标准、救济途径设计、举证责任配置等具体内容提出了对策建议,使立法从彰显立法态度转向满足大众需求.  相似文献   

10.
维护起点公平是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为缩小差距、维护起点公平,需要完善教育法律制度、就业法律制度、改革户籍法律制度,以及完善公共投资法律制度、公共财政法律制度、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法律和事实以全面的、持久不懈的行动谋求劳动公平之实现。是当代世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文章针对我国愈演愈烈的就业歧视现象,通过对就业歧视的基本界定,追溯其理论根源。对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进行反思。同时,借鉴域外先进立法模式,从法的效能角度出发,对立法提出建议,以更好地保障劳动权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平等就业权是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应有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当代男女平等的基本内容。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就业大环境下,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越发明显,其平等就业权得不到保障。笔者通过了解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女大学生遭遇就业歧视的原因,从法律层面上探讨维护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对策,加强其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保护平等就业权与反对就业歧视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平等意味着反对歧视,歧视也就意味着一种不平等。通过剖析当前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受损的现象,发现在就业歧视中法律保护的缺失和不足,进而提出相关法律法规建议,以期对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保护产生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院校歧视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其出现,既有受传统文化影响,教育体系精英化倾向的历史原因,也有教育选拔的失效,造成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实层面原因,更有在历史和现实基础上由于阶层代际传递,不断再生产不公平的复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完全竞争就业市场,优化选人用人机制;积累社会资本,打破社会阶层固化;健全就业公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是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中院校歧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法律视域下的“985”“211”高校分类,致使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存在不公平现象,而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选调生招考中“985”“211”高校门槛的设置造成了就业歧视后果的产生。这些不仅有违法理上的公平原则,且与《宪法》之平等原则、《劳动法》之禁止就业歧视条款、《就业促进法》有关就业公平的规定以及《公务员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等法律规范相冲突。质言之,“985”“211”高校分类背离了当时设立的初衷,理应被废除。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就业领域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特别是妇女就业歧视,这不仅破坏了宪法所规定的平等权原则,而且严重损害公民的平等就业机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提高,有关就业歧视争议案件将越来越多,我国应结合国际上反就业歧视的举措,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在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律体系的同时,通过专门立法和引入平等权行为政策等措施,以更充分地保证我国公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权利。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既是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主题的一项崭新课题,又是一项关系我国社会长治久安、经济繁荣发展的永恒事业。该文解读了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形成原因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并从社会、高校、毕业生本身和法律方面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领域中的不公平现象频繁出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度。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由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机制仍然处于一种缺位的状态之中。为了真正保障大学生就业权益,我们就应该从法律制度角度来构建一个公平的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机制,从而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我国大学生在市场竞争中的就业公平。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公平就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就业规则的不公平和就业过程的不公平,其成因主要有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够成熟、现行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用人单位的利益驱动等.构建大学生公平就业环境必须构建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实现就业信息共享,必须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体系,严格执法.  相似文献   

20.
浅析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日益凸显,法律规制的不足是就业歧视产生的重要原因,应从制定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设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保障机构、开启违宪审查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平等就业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