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作者到编辑部投稿。编辑看完后说,先生,您这篇文章写得很散啊。作者说,我明白您的意思,您是想按散文发表是吗?我同意。编辑说,您写得太杂了。作者忙说,那就按杂文发吧,我喜欢写杂文。  相似文献   

2.
<正>上午10点。轮到我演讲了,正确地说,是上一堂特殊的语文课。那篇散文叫做《提醒幸福》,选入了全国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课本。北川中学邀我这个作者讲讲自己的文章,说孩子们对能  相似文献   

3.
这套丛书包括《红楼梦作者对我说》、《三国演义作者对我说》、《儒林外史作者对我说》、《西游记作者对我说》等。书名挺特别的吧?的确,这是以全新的形式来解读《红楼》、《三国》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著。我们在阅读这些名著的同时,会碰到大大小小的疑问,如创作的意图、创作的背景、人物的塑造、作者的身世、小说人物与历史  相似文献   

4.
<正>初次阅读《我长大了》这篇文章,我有些吃惊,字里行间没有无病呻吟的姿态,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勉强,我似乎感受到了小作者"怦怦"有力的心脏跳动声,一个鲜活的  相似文献   

5.
与学生共同品味散文的语言,有时会惊叹学生的独有的观察力。《我的空中楼阁》的语言很值得玩味,上课时让学生谈谈看法:有的说文章语言华美;有的说文章意味深长;有的说文中运用了很多整齐的美的对偶句与流畅的排比句,并且长短参差,错落有致……就在大家各抒己见的时候,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文中用了很多的‘一’!”这个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外,他们的对于语言的敏感在某些方面并不逊于老师。我的神经一下子振奋了起来,于是沿着学生的思路问学生:作者在文中到底用了多少个“一”呢?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一”呢?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学…  相似文献   

6.
我的《荷塘月色》那篇文章里提到蝉声。抗战前几年有一位陈少白先生———陈先生的名字 ,我记忆的也许不准确———写信给我 ,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那时我问了好几个人 ,都说陈先生的话不错。我于是写信请教同事的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过了些天 ,他抄了一段书交给我 ,只说了一句话 ,“好容易找到这一段儿 !”这一段儿出于什么书 ,作者是谁 ,我都忘了。但是文中记录的 ,确是月夜的蝉声 ;作者说平常夜晚蝉子是不叫的 ,那一个月夜 ,他却听见它们在叫。当时我总觉得刘先生既然“好容易找到这一段儿” ,而一般人在常识上又都觉得蝉子夜晚不叫 ,那…  相似文献   

7.
2016语录     
<正>在日本,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一个快50岁的妇女,指着树对我们说:"海啸虽然来过,但樱花还是开了。"我很想把这句话记一辈子,遇到什么事情,就想想。——前媒体人王小山说。对我两岁的儿子来说,冬天不是白雪皑皑,而是模糊不清的天空。——《世界华人周刊》作者陈奕名在文章  相似文献   

8.
时光茶     
时光老人咕噜咕噜咕噜咕噜给每个人都煮了一壶茶;我知道大人们都品过这滋味问爷爷奶奶他们指着头上的白发说;茶的味道是淡淡的问爸爸妈妈他们手牵手说茶的味道是浓浓的;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淡淡又浓浓的幸福里时光慢慢地煮着我的茶我想我的茶应该是甜甜的快乐。灵犀一点:小作者通过祖孙三代对时光这壶茶的细细品味,来述说光阴的故事。爷爷奶奶的生活犹如一杯恬淡的清茶,爸爸妈妈的甜蜜时光犹如一杯浓茶,“我”的童年时光则是长辈羽翼下单纯的明快与幸福。作者小小年纪便能写出这样隽永而富有哲理的小诗,非常难得。  相似文献   

9.
朋友相聚,叙谈间他向我说起有一个编辑请他介绍作者的事,说他推荐了我。我说我现在已经是债台高筑,有不少编辑在追着我要账了,哪还顾得上啊。他说是《中学生阅读》。《中学生阅读》?我不禁心中一动,这名字竟是如此熟悉。  相似文献   

10.
<正>说到科学读物,你是不是会想到严谨、枯燥的语句?我也一直有这样的感受,直到我读了高士其写的《菌儿自传》。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买来了这本只有118页的书。这么薄的书哪能读得过瘾?可谁承想,刚开始阅读,我便手不释卷。【小作者欲扬先抑,先说看不上这单薄的书,再突然转向爱不释手。阅读前后强烈的对比,让读者对这本书的内容产生好奇。】  相似文献   

11.
画中裙     
一位画家举办个人画展。一位贵妇人来到展室,站在一幅画前面端详了许久,她说:“我要是能认识这画的作者,那有多好啊!”站在一旁的画家走过来说:“夫人,我就是作者。”贵妇人说:“这幅画太妙了I你能否告诉我,给画里这位小姐做裙子的裁缝是谁7”  相似文献   

12.
课文《我与地坛》比较多地流露出了作者史铁生的宿命意识。有的地方说得很直接,比如在谈到我与地坛的不解之缘时,作者写道: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  相似文献   

13.
这篇作文写得可真好!说它好,是因为它写得很真,写出了作者真正想要说的话。不过我在这里想要告诉同学们的是,痛苦也是一种美。不错。这篇作文对于作者来说是一种痛苦,一种深深的痛苦,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痛苦。但这篇作文对于读者来说,却是一种美,一种感动。比如我。读着读着,就忍不住想要对作者说点什么,而且我相信好多同学读着这篇作品都会产生这样一种冲动:想要把自己的一点认识和看法告诉给这位作者,想要尽自己的一点力量来减轻作者那深深的痛苦。“人之初,性本善”嘛,为善之心,人皆有之。你说,一篇作文能激发读者这样的情感,它不是一种美吗?我还要向同学们指出的是,我们不是说作文要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位老朋友带着一封信来访。这封信是在边疆工作的学生写给他的。意思是向他打听《北京有个金太阳》的作者是否还活着,因为作品被侵权,而作者没有在报刊上有所反应。信中还说:如果人已不在世,就请朋友们为他说说话。老朋友一再给我解释,看过信后千万不要多心。其实,说我死了,我并不多心,何况这些都出自对我的关怀:也不感到诧异,因为我所听到的说我死了的情况,已经是第四次  相似文献   

15.
那一次,我刚开始教《掌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课,便交发灵感,一下改掉了原来教案中的预设。我对同学们说:“大家预习《掌声》一文了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我以后,我便出示了本课的词语,检查了认读情况。接着,我要求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在这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说:“同学们,我们现在组织一次访谈活动。我是这篇课文的作者,你们读着课文想一想,有哪些问题需要采访我?”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真把我当作作者了:  相似文献   

16.
那一次,我刚开始教《掌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课,便突发灵感,一下改掉了原来教案中的预设。我对同学们说:"大家预习《掌声》一文了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我以后,我便出示了本课的词语,检查了认读情况。接着,我要求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在这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说:"同学们,我们现在组织一次访谈活动。我是这篇课文的作者,你们读着课文想一想,有哪些问题需要采访我?"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真把我当作作者了:  相似文献   

17.
捕捉《渡船》的中心是教学的难点.我在指导学生时是这样安排的.1.找中心人物.我先问:“本课写了很多人、谁是中心人物?”有的说是:“年轻的妈妈.”有的说是:“生病的小孩.”有的说是:“奶奶.”我说:“都不是!”最后有位学生半信半疑的说:“不相识的热心人.”我果断的说:“对了!就是这些不相识的热心人.”学生议论开了,有持反对意见的;有将信将疑的,有略有所悟的……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寻求答案:文章虽然对年轻妈妈的描写春墨最多,但不是作者要赞美的对象,是表现中心的陪衬;而病孩是故事情节的线索,奶奶是事情原委的补充说明;而作者赞美的是渡船上一群不相识的热心人,这才是文章的中心人物.2.听议论.为了捕捉到课文的中心,我引导学生“让我们来听听这些不相识的热心人的议论吧”,指导学生阅读第4—41节内容,边读边思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爸爸今年36岁,他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坏毛病——贪玩电脑游戏。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我很饿,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东西吃,妈妈出差在外,只好等爸爸回家做饭。可爸爸下班回来,看也不看我一眼,连外衣也不脱,就急急忙忙地直奔电脑。(划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我大声喊道:“爸爸,我饿了!”爸爸随口应付说:“忍一会儿,马上就做!”谁知,过了半个小时他还是没动身,我再也忍不住了,哀求爸爸说:“好爸爸,别玩了,我实在忍不住了,求求你了……”我一连说了好几句,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电脑。还有一次,我在写作业,爸爸在玩游…  相似文献   

19.
简明中国史     
盘古说:我开;女娲说:我补;共工说:我撞;神农说:我尝;精卫说:我填;夸父说:我追;后羿说:我射;嫦娥说:没射着!黄帝说:我们做什么;尧说:我让;舜说:我也让;禹说:咱爷们怎么办?启说:让他们球!桀说:好玩;汤说:造反有理了;夏亡了……纣说:痛快;武王说:我也反了;商亡了……幽王说:点火;褒姒说:刺激;周也亡了……干将说:我铸;专诸说:我舞;荆柯说:我刺;赢政一躲:没刺着……始皇说:我修;姜女说:我哭;陈胜说:有种;项羽说:我举;刘邦说:我斩;秦亡了……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我无为;庄子说:我逍遥;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张良说:我出谋划策;韩信…  相似文献   

20.
日子     
王老师絮语:人们都在过日子,天天都在过日子。但是,人们会否想到什么是日子?是那一天天过去的时光?是那碌碌无为、随波逐流度过的时光?作者对于日子的描述,对于日子的感觉很微妙,也很细腻。作者试图把握一天天过去的日子,渴望不会虚度青春。体验日子,追求日子,驾驭日子也许是作者所追求的——有人说是一片片叶子交织出了整个夏的阴凉;有人说是一朵朵浪花拍打出了整片海的声响;有人说是一只只鸟儿鸣叫出了整片天的生动;而我说是一个个日子勾画出了整个美丽生活。日子是会在那金秋的十月,以天为调色板,以整个夏收集来的花儿为油彩,在人们如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