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前,我国地震灾区的受灾学校正在开展灾后重建。所谓学校重建,狭义的理解就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学校硬件设施的重建,而广义的理解,应该是既包括硬件的重建,也包括软件的重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区学校的重建,本质上是学校文化的重建。搞好地震灾区学校文化建设,需充分认识地震灾区学校文化建设的特殊意义,围绕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各项基本建设内容,努力建构与所在地区自然和人文条件相适应的、有利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学校文化体系,并把握科学原则,依循适宜路径,整体构思,精心规划,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3.
关于震区灾后教育重建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教育重建工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灾区教育重建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的时间应急性、针对性、差异性、公益性和长效性等特征要求开展及时、高质量的工作。灾区教育重建还需要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教育重建的应急状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教育重建的硬件重建和软件重建的关系;教育重建中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关系;教育重建中整体和谐和局部差异的关系;教育重建中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主体差异对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孙瑞峰 《考试周刊》2011,(92):213-214
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发展的历史积淀,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它反映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部分包括校园环境、教育设施;软件部分包括学校制度及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文体活动等。良好的学校文化,对师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  相似文献   

5.
灾区人民在经历了地震带来的巨大损失后,重建家园是更为重要的任务.某种程度上说,重建工作是举国上下的任务,在给予灾区人民物质支援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给予灾区人民精神激励,精神动力能够为灾区建设提供更为持久,更为顽强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民族精神转化为灾区人民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当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即将迎来两周年之际,整个汶川地震灾区的教育灾后恢复重建已基本完成,灾区学校硬件水平跨越了20年,提升灾区学校软环境,使之逐步与硬件相适应,是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强化学校现代管理过程为灾区学校软环境建设切入点,是提升灾区学校软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雅安地震后的救灾中,中国遵循着政府主导式救援与社会分散力量援助相结合的路线,使整个灾区从化解灾情到灾后重建得以迅速地展开.在援助效率上相对于五年前的汶川地震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整个社会援助过程中,灾区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也浮现了出来.通过对包括芦山县芦阳小学在内几所小学的走访调查,在灾后心理援助中发现灾区青少年存在依赖心理等问题,学校也存在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缺失的问题,文章就此分析问题的深层原因并从政府、学校、家庭三个层面提出重建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的部署,目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系统做好师生安置和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的方案>,做好地震灾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复学复课、毕业生就业援助和招生工作.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是学校之所以成为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家园,而使之区别于其他建筑的核心标志。它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经由师生达成普遍共识的态度价值观、理想追求、行为准则,并渗透到他们的日常言行、校园环境氛围中。地震灾区实体校舍的重建正在进行中.学校文化的修复、创建也刻不容缓。学校文化所涵盖的内容较广.本专题立足于灾区学校迫切的现实需要,对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作了重点探讨,以期对灾后学校文化重建提供思想引领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是学校之所以成为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家园,而使之区别于其他建筑的核心标志。它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经由师生达成普遍共识的态度价值观、理想追求、行为准则,并渗透到他们的日常言行、校园环境氛围中。地震灾区实体校舍的重建正在进行中.学校文化的修复、创建也刻不容缓。学校文化所涵盖的内容较广.本专题立足于灾区学校迫切的现实需要,对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作了重点探讨,以期对灾后学校文化重建提供思想引领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道德关怀和精神重建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道德关怀是帮助灾区儿童实现精神重建的有效策略;平等、理解和对话是道德关怀的实施基础和重要原则;全面和谐发展是对灾区儿童实施道德关怀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2.
汶川5·12特大地震给灾区中小学生带来精神和心理的重大影响,随着基础设施重建的迅速推进,精神重建问题凸显。我们借助实施的多个灾区学校社会工作援助项目,对援助学校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访谈,并在极重灾区和重灾区抽取16所中小学,对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测评,同时开展了灾后学生心理社会援助干预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为系统地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奠定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捐助邵逸夫向四川灾区教育捐1亿港币 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及夫人邵方逸华女士.在得知灾区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学生受到严重伤亡后,即向教育部表示,捐款1亿港币,与教育部配合,为灾区师生重建校舍,使他们早日重返校园。海信捐600万元用于灾区学校重建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把一张60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支票交到了青岛市副市长王修林手中,此款全部用于地震灾区救援学生和学校的重建。这是由青岛市企业自发完成的第一笔大额捐款。  相似文献   

14.
<正>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全体成员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以校园为载体,旨在提高全校师生精神文化底蕴、促进全校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经过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所形成的多形态文化。([1])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部分。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物质环境,包括校园建筑、硬件设施、环境结构等,是校园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的精神风貌与意识,包括校风、学风、教风、人际关系等内容。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区重建心灵家园研修班将在德阳举行随着地震灾后校园重建工作的不断展开,灾区师生心灵重建工作,社会各界尤为关注。8月27~29日,由四川省德阳市教科院主办、北京根基教育、《育儿周刊》承办的重建心灵家园高级研修班将在德阳举行。根基派出了四位专家将与来自灾区的  相似文献   

16.
《四川教育》2014,(7):14-19
“在全市灾后重建的三县一区中,南江的硬件上去了,但学校不能只有建筑和师生,还应有文化!”在一次市教育局工作会后,市教育局赵建仁局长对上任伊始的郭辅邦作了如是提醒.此时的南江,随着灾后重建任务的基本完成,南江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硬件设施配备齐全.  相似文献   

17.
《云南教育》2008,(12):24-24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对口支援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总体部署,现就做好教育系统对口支援地震灾区灾后学校恢复重建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地震灾区教育重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四川省地震灾区的教育事业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尽快按照教育现代化标准重建.率先实现地震灾区教育现代化.不仅是地震灾区重建的紧迫要求,也是实现四川省教育现代化、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实现地震灾区教育现代化.首先应弄清灾区教育发展现状,然后要以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的基本思路进行重建,从而推动灾区和整个四川省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一、学校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知名学校的显著标志。一所学校之所以长盛不衰、持续发展,其重要因素就是它有自己的传统的文化。学校文化是以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取向为核心的物质和精神的总称。它包括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学校的硬件主要是指校园建筑、教育教学的设施、自然环境等物化形态;学校的软件主要是指办学理念、学校得以传承的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学校文化的硬件部分在学校文化的组成中可以根据学校建筑、设施的基本风格,视教育投资实力,与时俱进地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一、学校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知名学校的显著标志。一所学校之所以长盛不衰、持续发展,其重要因素就是它有自己的传统的文化。学校文化是以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取向为核心的物质和精神的总称。它包括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学校的硬件主要是指校园建筑、教育教学的设施、自然环境等物化形态;学校的软件主要是指办学理念、学校得以传承的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学校文化的硬件部分在学校文化的组成中可以根据学校建筑、设施的基本风格,视教育投资实力,与时俱进地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