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丝捡到一块橡皮交给了老师,老师在班里表扬了她,并奖给她一朵小红花。以后,班里的孩子捡到铅笔、手绢等物品都上交给老师,并都能获得小红花。一天,琪琪一大早来到幼儿园,交给老师两元钱,说是在幼儿园门口捡到的。老师表扬了琪琪,也奖给她一朵小红花。下午,琪琪...  相似文献   

2.
丝丝捡到一块橡皮交给了老师,老师在班里表扬了她,并奖给她一朵小红花。以后,班里的孩子捡到铅笔、手绢等物品都上交给老师,并获得小红花。一天,琪琪一大早来到幼儿园,交给老师两元钱,说是在幼儿园门口捡到的。老师表扬了琪琪,也奖给她一朵小红花。下午,琪琪的妈...  相似文献   

3.
孩子要听父母的话,听教师的话,这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家庭中父母喜欢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好乖乖”,幼儿园里老师也偏爱那些“老老实实”听话的孩子。“乖孩子”成了“好孩子”的标准。然而一味地培养孩子的服从精神是教育不出好孩子的。为了达到培养“乖孩子”的目的,不少家长与老师往往对幼儿的服从行为给予过多的鼓励与肯定,例如只要听话就可以得到一个玩具或一朵小红花。这样做实际  相似文献   

4.
红花新用     
在幼儿园中,教师发小红花往往从自己的评价标准出发,给那些自己眼中的“好孩子”。少数幼儿得到了表扬和鼓励,对其他幼儿并不公平。我想,如果让孩子通过一种自我评价的方式来肯定自己的行为,自己给自己发小红花,或许能更好地发挥小红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红花     
李树源 《师道》2003,(8):31
在儿时的学校生活中,我永远也忘不了当自己有了进步的时候,老师就会奖励自己一朵小红花。如今,我已走上了三尺讲台,我也像我的老师那样,每天给有进步的孩子奖一朵小红花。不曾想到,有一天,孩子们竟会奖给我一朵小红花。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1:一个孩子上幼儿园,有一天放学回来对爸爸说自己在幼儿园得到了老师表扬并得到了一朵小红花,爸爸听后很高兴说:“你真棒孩子,想要什么奖励?”孩子回答说小汽车,于是爸爸第二天给孩子买了一辆小汽车。  相似文献   

7.
小红花笑了     
王晓蕾 《早期教育》2005,(12):40-40
每次打预防针。总有一些孩子哭哭喊喊,老师们虽急得满头大汗。可孩子就是不肯配合。怎么办呢?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小红花,何不借助小红花效应。激励孩子勇敢地面对打针呢?于是。在打针前。我先奖励每个孩子一朵小红花,并告诉孩子:“打针时。如果谁勇敢,不哭。他的小红花就会笑;如果谁哭了,他的小红花就会和他一起哭。”令我高兴的是:每个孩子在打完针后都会迅速跑到我面前。神气地说:“老师,  相似文献   

8.
今天下午,女儿从幼儿园归来,高兴地走到我的跟前说:“爸爸.我得了一朵小红花。”说着就把盖有小红花的作业本递给我看。女儿由于作业缺乏认真态度,上了一年的幼儿园还从来没得过小红花。今天得到小红花,别说女儿喜笑颜开,就是我也非常高兴。高兴之中我问女儿:“怎么得到的小红花?”女儿并不隐瞒:“我和杨薇去交作业,老师批完了杨薇的作业就给盖上了一朵小红花。  相似文献   

9.
我所在的矿区幼儿园,每星期评一次好孩子,评上的得一朵“小红花”。但评好孩子的条件是很全面的,所以每星期得到红花的都是几个“乖孩子”。这样,许多孩子对评红花就不感兴趣了,评小红花的活动就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我认为评小红花不应该订出统一的标准,应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发现他们的进步或长处时,及时奖励一朵小红花。我班有一个十分好动的幼儿,上课坐不住,还要“挑逗”别的幼儿,我注意发现他的优点来帮助他克服缺点,当他有了一定进步时,我就奖了他一朵红花,并常常提醒他不断发扬优点,从此以后这个孩子的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10.
分类奖红花     
幼儿园里,每天接孩子的那段时间,听到家长和孩子谈论最多的就是:今天表现好吗?有没有得到小红花?经常可以看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场面:得到小红花的幼儿得意洋洋,家长也一脸的灿烂;没得到小红花的幼儿耷拉着脑袋,家长则是一脸沮丧。  相似文献   

11.
首先要了解幼儿自我教育的特点是什么?然后再根据这些特点确定恰当的培养方法。一、幼儿的自我教育主要是情感性质、模仿性质很长时期人们认为幼儿不可能有什么自我教育,其实并不是这样,幼儿已经懂得自己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是勇敢的孩子,还是胆小的孩子,这就是萌芽状态的自我认识。幼儿盼望自己成为好孩子,极其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奖给的小红花,这就是自我要求;幼儿也会想方设法去夺得小红花,也就是自我践行;幼儿也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这就是能不能得到  相似文献   

12.
心里的妈妈     
我离婚了,和儿子相依为命,在一家饭店当洗碗工。这天,幼儿园要召开“亲子联谊会”,老师要求做“孩子找妈妈”的游戏,首先让每一位母亲站在一排纸墙后面,然后将手伸进纸墙上面的圆洞里,由另一侧的孩子来辨认。如果撤去纸墙后,孩子就站在自己的母亲跟前,那么他们就算获胜,可以赢得一朵小红花。  相似文献   

13.
每月话题     
每一个孩子都有想成为好孩子的愿望。之所以会出现“我不要小红花”的现象,我想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老师的要求太高。老师总希望幼儿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很好,才能得  相似文献   

14.
小红花作为教师平时教育孩子使用的一种辅助教育材料,对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不小的作用。小红花对于家长和幼儿来说有着极大的魅力。从某些角度来看,它的确也是幼儿积极进取的一个动力。但不少家长把小红花看得太重,赋予小红花过高的价值,有时候甚至以有没有得到小红花为依据判断孩子在园表现的好坏。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询问自己的孩子:“今天怎么没有奖到小红花,是不是表现不好?”“哟!今天奖到小红花啦,我们家宝宝真棒,要奖励!”殊不知,久而久之这样的态度便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和虚荣心理,甚至变成了在幼儿园内外一种不良的现象。如有…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会议室的墙壁上张贴着三块贴满小红花的评议展板,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年前幼儿园组织的一个“幼评师”活动——送你一朵小红花。经园长室商议,每位幼儿分发两朵小红花,让幼儿自选最喜欢的两位教师,以各位教师最终获得的小红花数量来评议幼儿对教师的喜爱度和满意度。每当我们路过评议展板,看到朵朵鲜艳的小红花盛放,似乎听见它们正在诉说着一个个令人动容的小故事。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为了鼓励小朋友积极上进,每星期都要给在园表现好的幼儿发一朵小红花,但有些家长往往不能正确看待这件事。有些拿到小红花的幼儿的家长对此无动于衷,使幼儿深感失望,挫伤了他们的上进心:而有些拿不到小红花幼儿的家长不是帮助幼儿找出  相似文献   

17.
评选小红花是幼儿园最常见的一项奖励制度,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幼儿的学前教育,目的在于肯定、激励幼儿向善学习,强化幼儿正面行为,是幼儿各方面积极成长与进步的直观体现。小红花在幼儿园实践中,短期确实会使幼儿变得积极向上。然而,研究者在幼儿园实践过程中发现过度依赖小红花的奖励模式,对幼儿长期发展来说也具有很多不良影响。通过剖析小红花奖励制度的利与弊,在肯定小红花奖励制度的基础上,建议幼儿教育过程中不能"滥用"小红花,避免约束幼儿的求知、探索欲望。同时,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培养幼儿德智体全面成长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们每周都评选“好孩子”,对幼儿一周的表现给予评价。在生活、学习、社交习惯等方面均表现不错的孩子,被评为“好孩子”,奖励小红花。孩子们都渴望被评为“好孩子”,可总有一部分孩子因为某方面表现不够好而得不到小红花。亮亮已经几周没得到小红花了,他撅着嘴巴,看上去满不在乎,可眼光始终不愿离开其他小朋友手中的小红花。第二天,亮亮妈妈送孩子入园时说,亮亮在家发脾气,说他再也不要小红花了,因为老师不喜欢他,总说他表现不够好。听了亮亮妈妈的话,我想了好多。我们本意是通过小红花来肯定孩子的表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却没想到孩子因为得不到小红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认为是老师不喜欢他。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为不科学的评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园,当老师奖给幼儿小红花时,他们会如获宝贝并愿意为得到小红花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可是,在近周的一个中午,我同往日一样,招呼他们停止说闹好好午睡,并说:“不快睡觉,还在讲话,星期五我不发给你们小红花。”月月抬头说:“我不要小红花。”接着好几个孩子也跟着说:“我不要小红花,我不睡午觉。”不论我怎样跟他们讲解小红花是乖娃娃荣誉的象征等等,他们都无所谓,睡房里“我不要小红花”甚至“我不当乖娃娃”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久久不能安静。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常用的评比方式之一是在评比栏里贴小红花。由于教师采用的是综合评价,有的孩子虽然某些方面表现不错,但也常因其他方面的不足而失去得到小红花的机会。这样,评比栏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甚至产生了消极的作用。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如果教师总是横向比较孩子的发展,那对能力弱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同样,仅仅纵向考查孩子的进步,那对一向表现较好却又没有明显进步的幼儿也不公平。 我们班的幼儿对故事《七色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