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奇逢科学地将《易》区分为天地之《易》(“本来之《易》”,“《造化之《易》”),圣人之《易》(“圣心之《易》”,“《易》书之《易》”)和“在我”之《易》,主观模写客观。天地之《易》则化而为圣人之《易》。“我”学《易》求端天地,正为打开《易》书《易》的大门。从而,不仅是化《易》书之《易》而为“在我”之《易》,亦势必化天地之《易》而为“在我”之《易》。“我”则以之为指导,具体地“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系辞上》)探寻事物之纷繁,求索事物之几微;钩取深奥,推致远大。借为治身治家而治国平天下也!  相似文献   

2.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古代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目录书,是研究古代图书状况和学术思想的重要著作。其《易》类著述流传至今,大部分书在后来的目录书中已很难看到,多数人认为已经亡佚,该文详细考证《汉书·艺文志》中《易》类著述篇章的流传情况,从而明确《汉书·艺文志》中的《易》类著述的存亡情况。  相似文献   

3.
《尚书》是上古政教之书,孔子以之为政治教科书,荀子学派实即孔门一系。《荀子》大量引《书》释《书》以论证己说,其诸多思想源出于《尚书》。富国养民思想、贵贱等次思想渊源于《书》学,公义胜私欲、先教后刑、人治思想、刑法因时变易思想等皆以《尚书》为根柢。荀子引《书》断章取义,以述为作。借助《荀子》引《书》情况,可以窥探战国时期《书》学的传播与流变,亦有助于推动研究战国《书》教传统。  相似文献   

4.
清代陈奂的《诗毛氏传疏》一书,使用了大量《易》学材料来注解《诗经》,可以称为“以《易》解《诗》”。这一解经方法,是对东汉郑玄“以《易》笺《诗》”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陈奂的“以《易》解《诗》”,主要包括三种方法:一是用《周易》训诂《毛诗》字义,二是用《周易》解释诗旨,三是用《周易》补正《诗经》中的礼。陈奂对《周易》的一些申发与补正,能够推动《易》学的发展,拓宽《易》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周易》本名《易》,乃儒家“六经(易、书、诗、礼、春秋、乐)”之首,故又称《易经》。原本是供巫史算卦所用的专门著作,以卦爻辞推断人事的吉凶祸福,记载了上古巫史们世世代代卜筮所积累的经验。相传夏代有《连山》,商代有《归藏》,都是卜筮之书,与《周易》相类似,但其书早亡。汉代时尚存《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后来都散失了。今传者为后人依托,并非原本,不可凭信。至于被儒家奉为经典的《易》,实为周代卜筮之书,故称《周易》。秦皇焚书,不焚卜筮之书,故《周易》得免于秦火之劫,作为可靠的先秦典籍而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6.
刘景文 《现代语文》2006,(11):40-40,24
一、儒家“诗教”的内涵“诗教”这一提法最早见于《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达,《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挈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1]p1609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们知道《礼记》一书是由汉儒整理的西汉中期以前先秦儒家的理论著述,见于《礼记》的“诗教”主张虽然不能证明是…  相似文献   

7.
主要以《诗》《易》《书》《春秋》“三传”和三《礼》作为参照,考察本书所引上述书的情况。结果表明:《艺文类聚》之失甚多,而以注文当之误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周易赞义》是明朝中期关中学者马理解《易》著作。马理说"《易》之为书有转祸为福之理,有以人胜天之道",因为"孔子赞《易》于周",故马理把其易学著作取名为《周易赞义》,表明了他学《易》解《易》尊孔学孔立场,也说明了他的学术传承和学术脉络。  相似文献   

9.
两汉经学     
《现代语文》2007,(9):99-99
经学是训解、阐发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起初,六经是孔子删定的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战国以后,又成为儒家学派授受的教本,并经师徒相传,形成众多的传记。及至汉代,正式出现“经学”一词,《汉书》中有邹阳说“邹鲁守经学”。汉武帝罢黜诸子传记博士,只立《五经》博士,《五经》遂成为治国的法典,孔学遂成为官学,  相似文献   

10.
《诗》之《周南》、《召南》与《易》之关系探究,分从两方面进行把握,结构上,《诗》有二《南》犹《易》有《乾》、《坤》;内容上,诗有二《南》犹《易》有《成》、《观》。  相似文献   

11.
“窃读”一词,源自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里的《窃读记》;窃书呢,则取之于鲁迅著名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名言:“窃书不算偷。”“窃读”和窃书,虽然只有一字之易,但那内涵、那意思,  相似文献   

12.
王燕 《现代语文》2007,(8):86-86
高中语文第二册(鲁教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对《西江月》二词的解释是:“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教师用书》上也说“应当从正面理解贾宗玉的叛逆性格。”对此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西江月》二词是贾宝玉的真实写照。别的且不论,“愚顽怕读文章”确是事实。综观《红楼梦》一书,  相似文献   

13.
《六臣注文选·招魂》谓五臣“同逸注”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刊《六臣注文选·招魂》谓五臣注与王逸注相同者 ,凡 41条。对照日本古抄本《文选集注》和洪兴祖《楚辞补注》所引五臣注 ,除去 13条因二书未引无由参证 ,馀 2 8条与王逸注并不相同。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辨 ,实有助于《文选》和《楚辞》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课从1978年步入高教讲坛,虽说只有30年,但与5000多年的华夏民族文化却是一脉相承的。在我国,语文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孔圣人创立了有教无类教育说,删定、编纂出《诗》、《书》、《礼》、《乐》、《易》、《春秋》,他的弟子编定《论语》后,就奠定了古代语文教育的基础。古代贵族弟子所学的学科名日文学,  相似文献   

15.
1.《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相似文献   

16.
费孝通引《红楼梦》论证了《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的伸缩性特点,我们也可将二书进行关联性阅读。如受《差序格局》篇启发,将探春与王熙凤进行比较研究;受《家族》《男女有别》篇启发,探讨酿成宝黛钗悲剧的深层原因;受《名实的分离》篇启发,探究《红楼梦》现实世界名与实的分离情况。从社会学的角度,用《乡土中国》去解读《红楼梦》的人物、结构与主旨,同时将《红楼梦》作为理解《乡土中国》理论的例证,可引导学生对二书有更新更深的领悟,并培养学生的关联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十余年来兵学研究日益深入持久的展开,兵学撰著已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尤以《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更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二书同为中国古代遗留下的杰出兵书,其析理之透辟,解说之独到,固有相通之处,而存在的差异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其内容涵盖之范围,立意之高下,实大有不同之处。同时,二书又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8.
天顺年问,刘定之收集有关明英宗“北狩”事件资料,撰成《否泰录》。其书对重要史料利用充分,内容丰富、统观全局,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补直接史料之略,可证《明实录》之实。但亦有删减取舍、略而不书、为尊者讳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李华 ,字 遐叔 ,赵 郡 赞皇 人,唐代 著名 散 文家 ,古 文运动 的 先驱 者之 一 ,有 《李 遐叔 文集 》传 世。 关 于其 生平 事迹 和 文学 成就 ,《旧唐 书 卷 190下《文 苑 下· 李华 传 新 》 》《唐 书 》卷 203《文 艺下 · 李华 传 》独孤 及 《 陵 集 》卷 13《检校 尚 书吏 部员 外 郎赵 郡 李公 中集 序》 皆 有叙 述。 但关 于其 生 卒年 月,《旧 唐书 本 传和 独 孤及 序皆 未 涉及 ,《新 唐 》书 》本 传也 只 言其 “大 历 初卒 ”,故 仅据 上 述三 种典 籍 实无从 得 知李 华的 生 卒时 间 。查 《辞 …  相似文献   

20.
“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可以看作是对《庄子》一书风格的概括,《庄子》一书汪洋恣肆,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有大量的怪诞的神话寓言,他的各种手法的运用让式体现了怪诞的特色:“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在庄子奇幻的寓言里,寄寓了他真实的思想,他着意建构的寓言的怪诞风格,把“诞”、“玄”建立在“真”、“实”之上,给人们带来一种怪诞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