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案例一:1.请一位学生上来拉直毛线。师:现在这根毛线发生了什么变化?生:从弯的变成直的。师:老师要感谢这位同学的一拉,拉出了我们的一个新朋友——线段。师:这两手掐的地方还藏着一个宝贝——是线段  相似文献   

2.
师(拿一根直的毛线展示给学生) :同学们 ,这根线非常……?生 :非常直。师 :我在两头给它打上结(边说边打结) ,我们叫它“端点” ,现在这根直的线就有了两个……?生 :两个端点。师 :谁能帮老师量一量它有多长?(生量)师 :像这种非常直 ,又有两个端点 ,还可以量长度的线 ,我们就叫它线段。(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同时板书课题)再要求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线演示一遍。评析〕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 ,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 ,由于学生年龄小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较低 ,所以教师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来说明线段的特…  相似文献   

3.
[案例]"小数的意义"一课的导人片段. 师:认识小数吗?你能说几个小数吗? (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根据回答有选择地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一位小数、一个两位小数、一个三位小数)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种材料:一张正方形纸,一把米尺,一条线段.请你选择一种材料表示出黑板上的其中一个小数.  相似文献   

4.
线段、射线和直线是最基本的几何概念,也是今后学习几何的基础.学习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理解三个概念1.线段:线段是一个基本的几何概念,直观地看,一根笔直的竹竿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线段是两个端点,可以比较其长短.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二、比较三者异同初学几何,对于三个概念,经常容易混淆,下面将这三个概念间的区别用表格概括如下:这三个概念间的联系是:(1)线段是射线或直线的一部分,线段向一方延长即可得到射线,向两方延长即…  相似文献   

5.
“线段”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基本概念.初一同学应切实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本文谈谈学好线段概念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线段的表示方法线段的表示方法有两种:(1)用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大写英文字母来表示.如图1,以A、B为端点的线段可记作线段AB  相似文献   

6.
一、案例 "请同学们仔细地看大屏幕.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一上课教师用课件先后出示:(一点、一条直线、一条线段、线段的一个端点消失了……)教师在学生回答后,紧跟着提问:直线有什么样的特点?线段有什么样的特点?由线段的一个端点向一旁无限延伸,这个图形有谁知道它的名字?这时已经有部分学生能说出那叫射线."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射线会有什么特征,会不会也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相似文献   

7.
一、案例请同学们仔细地看大屏幕。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一上课教师用课件先后出示:(一点、一条直线、一条线段、线段的一个端点消失了……)教师在学生回答后,紧跟着提问:直线有什么样的特点?线段有什么样的特点?由线段的一个端点向一旁无限延伸,这个图形有谁知道它的名字?这时已经有部分学生能说出那叫射线。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射线会有什么特征,会不会也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相似文献   

8.
正一、画一画,回忆旧知师: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对这三种线已经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就从这些已知道的知识入手,再走一次认识之旅。请大家在草稿本上画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并用字母把它们表示出来。教师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师:怎么来区分这三种线呢?生1:可以看端点的个数。生2:可以从延伸性上来区分。生3:还可以从能否测量的角度来区分。生4:直接在线段的位置上注明线段两个字就好了。师:我们在画图的过程中会不会已经区分了?生5:我在画线段的过程中,一落笔就先画  相似文献   

9.
刘国际 《学子》2013,(9):14-15
"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作线段,这两个点叫作线段的端点。"这是线段的定义。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就开始让孩子们认识线段,在本课教学中,重点是线段有两个特征:1.线段是直的。2.线段有两个端点。教学过程中,我一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线段的端点到底有什么用?下面就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谈谈自己的一点收获。  相似文献   

10.
一、正确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1.理解这三个概念的含义线段是一个基本的几何概念;直观地看,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看做线段,线段是有头有尾的“直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比较其长短. 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是有头无尾的“直的线”. 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是无头无尾的、不弯曲的线. 2.弄清这三个概念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1.
<正>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难点,也一直是中考的热点."双动点型线段的最小值"问题是指:目标线段的两个端点都是动点,在变化的同时相互又有内在关系,要求这类线段长度的最小值.由于在这类问题中,目标线段的两个端点都是变化的,很多学生会觉得难以把握而无从下手,甚至望题生畏.那么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渔夫的故事》.我想先来考考你们预习的本领.大家可以读课文,看注释,查词典,翻教参,做摘记,互相讨论,可以设想老师将要提哪些问题.谁备的时间为4分钟.师:现在请合上课本.我提几个问题,看哪个同学先答上来.第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属于什么体裁?选自哪一部作品?请你上来准确无误地写出这部书名.生:这篇课文的体裁是民间故事,它选自《天方夜谭》.(在黑板上写《天方夜潭》.)(学生笑.进行订正.教师用形声字的知识讲解为什么得写“谭”而不能写成“潭”.)师:“天方”是指人名、地名还是国名?生:指国名.(读《现代汉语词典》中“天方”条目的含义,说明理由.)师:现在提第二个问题:这个故事里提到了几个人物?人物中包括鬼神.(学生情绪激动.有的回忆,有的动笔写,有的想翻书看.讨论中有说二人的,有说三人  相似文献   

13.
1°是角的基本度量单位,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1°的来历?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一、复习:如何量线段的长度出示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提问:要知道这条线段有多长,怎么办?用尺子量。谁会量?请学生测量。小结:线段的起点和尺子的0刻度线重合,线段的另一个端点对着5厘米刻度线。如果把1厘米长的线段看作一条"小线段",那么大线段里包含5条这样的"小线段"。也就是说,这条线段的长度有5个1厘米,就是5厘米。  相似文献   

14.
一、设置情境,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套在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已经消毒了,请两位同学上来,比一比,看谁吹得大?(学生纷纷举手。)师:请这位男孩子,再请一位女孩儿吧。(两名学生吹套在瓶子里的气  相似文献   

15.
上数学课,经常会遇“启而不发”的情况,让老师颇费思量。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从课堂中撷取的教学片断,以探讨“启而不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以此来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片断一:射线有位老师在组织学生认识射线特征的时候,用了一只激光小手电作教具。一按之后,教室天花板上就有了一个红点,这位老师抬头看见之后,赶紧调整方向,射向窗外,于是,开始与学生交流:师:同学们,请观察这条线,你看到这个点了吗?(指指发光处)生:看到了。师:同学们,这条线就是射线。你们观察一下,它有几个端点?生:有两个。师:两个?哪来的两个?生:发光处有一个点,另外一个点虽…  相似文献   

16.
七年级数学的基本图形这一章中,有一个很经典的问题: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以这n个点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我把它简称为数线段的问题.类似的问题还有数角的个数,数交点的个数.比如:"平面内以O为端点的射线有n条,求角的个数.(初中教材中默认锐角)""平面内有n条直线,两两相交,请问有多少个交点?"  相似文献   

17.
"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要求是在第二学段的教学中正式提出的。几个主流版本的教材都不谋而合地对于线段的描述均未提及"端点"这一术语,而"端点"是线段区别于射线和直线的本质属性,只有让学生对其有清晰的认知,才能使学生对线段形成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赵丽 《学子》2013,(8):14-15
"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作线段,这两个点叫作线段的端点。"这是线段的定义。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就开始让孩子们认识线段,在本课教学中,重点是线段有两个特征:1.线段是直的。2.线段有两个端点。教学过程中,我一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线段的端点到底有什么用?下面就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谈谈自己的一点收获。  相似文献   

19.
陈燕香 《福建教育》2006,(12A):40-40
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的教学片段如下:师:把课前带来的毛线放在桌面上.说一说它是什么样的? 生:毛线是弯曲的。师:你能想办法将它变直吗?  相似文献   

20.
(内容: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整体导入,感知<月光曲>的来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 生:(齐读)<月光曲>. 师:我想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请10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课文中提到几次弹奏曲子?哪一次弹奏的是<月光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