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新闻角度,是编辑、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新闻虽然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由于所需报道的事实面太广,量太大,而报纸容量有限,不可能囊括一切最近发生的事实,这就需要筛选,登载一些重要的新闻。一个新闻事实,从立体方面讲它具有六个方面,从圆体的方面说它有三百六十度,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新闻报道作为有目的的传播活动,报道一事物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呈现给读者一个浑圆的整体。所以,选择新闻角度,从正面、侧面切入,抓住一点或一面报道,便是自然的了。最近几年新闻报道开始由平面向多层次、多角度、  相似文献   

2.
<正>新闻选题角度不等于新闻线索,线索是发现过程,选题角度是发掘和发挥过程。它是记者为了充分展现事实的价值而选择的报道角度。新闻选题的多角度,为电视采访策划提供了空间,成为操作性很高的环节。一、从事物变化中寻求采访角度新闻选题角度是新闻专业人员对新闻线索的认识深化与思维创造的结果。变化是记者最能抓到报道角度的显性因素。在变化中寻求采访角度,就是把事物放在时间的坐标上,作纵向的对比,得到较好的报道角度。  相似文献   

3.
赵建伟 《新闻知识》2012,(6):90-91,76
新闻事实本身的多义性决定了不同记者针对同一事实可以(事实上常常会)从不同角度来进行报道,而针对特定事实如果选择了某一不恰当的报道角度必然会导致新闻文本客观性的缺失,或者说会直接导致新闻文本明显的主观性特征。显然记者应尽力避免不当报道角度导致的主观性以确保新闻文本的客观性。本文试图结合一些新闻文本来探究不当报道角度导致新闻客观性缺失的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每个电视新闻记者的追求。作为铁路企业电视台记者,如何跳出行业采编有深度的电视新闻,是每一个行业电视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行业电视新闻的实践,对如何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挖掘,谈谈自己的浅见。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实以电视手段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挖掘并展现给观众的一种报道形式,其特点是具有新闻事实纵向的连续性和横向的层次感。  相似文献   

5.
岳巍 《新闻前哨》2006,(1):40-40
所谓组合报道,是将某一新闻事件各个侧面的报道及素材组合在一起,从方方面面对新闻进行透视的一种报道方式(杜骏飞《深度报道写作》),这种报道方式,因其可以多角度全面地反映所要反映的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正日益显示出全方位、立体化深度报道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同样一件事,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事物的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对同一新闻事件,记者选择不同的报道角度,可以给观众提供不同的信息,反映出来的结果也可能会很不相同。新闻角度是记者凭借新闻敏感,为了充分展现新闻事实的价值而选择的报道角度,是记者观察、挖掘、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侧重点。不同报道角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报道的客观效果。只有从新闻事实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一面切入,才能具体、深刻地认识事  相似文献   

7.
所谓选角度,就是记者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的侧面。 同一个新闻事实,报道的角度不同,其效果大不一样。一篇新闻的角度如何选择,又直接受记者新闻思路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新闻思路产生什么样的新闻角度。乞新求异的新闻思路运用在角度选择上,就能帮你找到一个最佳角度。 本讲座拟将就这一问题分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刘晓枝 《中国传媒科技》2014,(6):118-118,130
所谓新闻角度,就是指记者挖掘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彰显新闻事实的切入点,表现新闻主题的突破口。一条新闻,同样的主题思想,报道都要求标新立异,独具匠心,这里的关键在于选择新的角度。选择最佳的角度去表现新闻主题已成为一个记者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的新闻生涯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抢抓新闻要“一看二慢三通过”。所谓“看”就是要亲自到现场,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新闻的来龙去脉,要耳闻目睹。一句话,就是要深入采访。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是事实的反映即报道。倘若我们不躬身去“看”,我们听到的新闻,可能是非属实的传闻。这种道听途说的新闻,加上我们头脑中的想象,把它传播出去,就要背离新闻真实的原则;新闻真实性除了要求必须报道事实外,还要求反映事实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纸媒的传播优势不再是以快取胜,而是走上深度报道之路。一篇社会关注度高的题材以深度报道的形式呈现,一个事件以多角度不同层次的方式进行报道,一个值得深思的新闻事实用思考的笔触进行剖析。如何能让新闻深一度,关键在于策划。  相似文献   

11.
六是从事物的侧面选取新闻角度.新闻事实一般是现实生活中内涵丰富、形态各异的社会现象,就像五光十色的多面体,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反映它.作者要全力找出一个最佳的角度,着重选取一个最佳的侧面去观察它、表现它,这样才能更集中、更深刻、更准确、更生动地反映新闻事实的本质.大量的新闻实践告诉我们,不加选择、千篇一律地从正面报道事物(人物),往往角度大,涉及面广,写出的稿件内容繁多而庞杂,弄不好容易吃力不讨好,文章显得臃肿、拉杂、呆板、一般化,很难给受众留下好印象;  相似文献   

12.
选新闻角度,就是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侧面.角度选择得当与否,关系到新闻主题确立是否有时代性,素材搜集是否有典型性,新闻价值显现是否有显著性.要写好新闻,选择好角度尤其重要.同样一个报道题材或新闻事实,角度选择得好会给文章增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讲究“新”、“实”、“快”、“准”,特别是时效性要求很强,在确保实事求是、准确无误、角度新颖的前提下,应该以最决的速度报道出来,一般无法做深入报道。所以,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报道就交给了新闻专题节目。新闻专题节目是就某一新闻专题,进行全面、深入、全方位、多角度的采访后编发的新闻报道。新闻专题节目也要求时效性,但不象新闻节目的时效性那么强,所以编辑记者可以有较为充裕的时间采取深入报道,在新闻节目播出之后,配发新闻专题节目更有利于抓典型,出新意。  相似文献   

14.
范列 《新闻实践》2005,(5):48-48
宋代大诗人苏轼描写庐山景色时有一首千古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理解的话,这首诗道出了一个问题:新闻的报道角度和新闻真实的关系。角度一变,新闻报道的效果就不一样;角度不同,新闻事实的传递也会出现不同。一、事实不等于真实,不能把表象当作事实,误导受众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最近,南京部队新闻干部训练班学员在学习期间讨论有关新闻真实性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下面一些看法:指导性与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善于在事实的基础上,选择报道角度,突出报道主题。这里有几条界限必须划清:(一)概括事实和提高事实。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  相似文献   

16.
卞丽敏 《新闻窗》2013,(4):43-44
采访的角度,是记者提出的初级提问,而记者获得的详实的新闻事实则是由追问实现的。追问可以帮助记者获得准确的新闻事实、详细的事实细节,拨开复杂的事件,从更多角度深入地展现新闻事实。本文主要从何时使用追问,追问的方向及追问的依据,探讨在采访中如何更好地使用追问。  相似文献   

17.
新闻角度,就是报告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的侧面。其中又分为选题角度:即同一新闻事件和人物,从不同方面予以报道;取材角度:即同一新闻主题,选取不同的材料予以报道;写作角度:同一主题同一材料,表达手法不一样。我们说,一篇报道可以有多种角度。这是因为客观事实有许多不同的侧面。取材的侧面用以报道的角度也势必有多种。新闻角度的选择是否得当,对一篇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篇具有新闻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是事实的重要性、典型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等,所谓抓住“新闻眼”,即对某一新闻事实,选取某一报道角度或报道时机或采写方式,以期最大化地实现其内在的新闻价值。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舆论监督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部分,必须遵循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新闻报  相似文献   

19.
正新闻角度,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取向或侧重点,也就是采写和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侧面。《新闻学大辞典》注义:新闻角度是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选择一个好的新闻报道角度能化腐朽为神奇,为新闻报道增添色彩,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反之,新闻角度选择不当,却会  相似文献   

20.
<正>新闻角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一篇报道的成功与否,角度不同、视点不同,结果会完全不同。角度选准了,就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就容易反映事物的特征,就能写出新闻的魅力来,反之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报道角度的选择至关重要。新闻角度的选择方法有多种,如以旧见新、多因多果、逆向思维等等。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一下以小见大地选择新闻角度。一、以小见大选择事例不管采取什么角度,所报事件必须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一种社会属性,是指这个事实可能给人们带来的新的信息分量(艾青《新闻采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