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3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1968年我恰好12岁,升入初中。教我们语文的陈老师喜欢写新闻,就在班里成立了个“小记者组”,我是成员之一。我们除了向班里的黑板报和校报投稿外,还经常向上边新闻媒体投稿,可我写的稿件屡投不中,不免心灰意冷,觉得自己不是当“记者”的料。记者陈老师经常给我们上“新闻课”,讲得最多的是一名记者要有激情和敏感。他说,新闻记者一定要保持激情和敏感,没有激情和敏感,就发现不了好新闻。那天周末听了陈老师的新闻课后回到家  相似文献   
2.
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采访对象,这是每个新闻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不少报道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失实之处,不仅违背了新闻报道原则,而且还欺骗和误导了公众,危害极大。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少数是记者有意之外,大多是因为记者产生的“想象力”所致。笔者在本文列举几例由记者的“想象力”制造出的“新闻”,给社会、公众所造成的影响,以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重视,让新闻更“真”、更“实”、更具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在多年的新闻生涯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抢抓新闻要“一看二慢三通过”。所谓“看”就是要亲自到现场,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新闻的来龙去脉,要耳闻目睹。一句话,就是要深入采访。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是事实的反映即报道。倘若我们不躬身去“看”,我们听到的新闻,可能是非属实的传闻。这种道听途说的新闻,加上我们头脑中的想象,把它传播出去,就要背离新闻真实的原则;新闻真实性除了要求必须报道事实外,还要求反映事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