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申报》广告对近代上海物质消费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报》广告传播通过赋予商品一种文化色彩,使上海市民消费的不只是商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商品所带来的文化意义。文章突破了历史与经济的传统研究路线,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申报》广告对当时上海市民消费行为和方式的影响,并指出《申报》广告对二三十年代上海物质消费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二三十年代的《申报》广告是上海市民获知商品信息的重要渠道,它通过一系列消费话语建构了健康、休闲、享乐、爱美、送礼等消费文化,为上海市民搭建了一种消费模式和形态。  相似文献   

2.
1 8 72年创办于上海的《申报》 ,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申报》刊登的广告五彩缤纷 ,犹如一面多棱镜 ,折射出近代上海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以 2 0世纪 3 0年代《申报》广告为切入口进行研究 ,揭示当时上海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在由传统向准现代变迁 ,并伴随着畸形的裂变与阵痛。《申报》广告对这种变迁起了很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西方异质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传入则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申报》是近代上海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其刊登的广告五彩续纷,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近代上海社会的方方面面。文章以20世纪30年代《申报》广告为切入口进行研究,发现当时上海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在由传统向准现代变迁,并伴随着畸形的裂变与阵痛。《申报》广告对这种变迁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西方异质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介入碰撞则起着主导作用,使近代上海社会波澜跌宕。  相似文献   

4.
《良友》画报,作为近代上海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之一,不仅是上海现代生活的倡导者和都市图象的构建者,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生活的记录和呈现者。通过对《良友》画报关于女性问题的广告和内容研究,阐释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上海女性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国货广告与市民消费中的民族认同——《申报》广告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国货运动高涨的时期,以销售商品为目的的国货广告在报刊杂志上大量出现。以这期间影响巨大,在登载国货广告方面极具代表性的《申报》来说,这些国货广告通过话语言说把生产、销售以及消费国货同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为国民提供了广泛的爱国途径,使国民在日常消费的过程中寻找到爱国的高尚情感,从而获得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国货广告的爱国主义言说消解了爱国主义本身具有的神圣性和严肃性,使得爱国主义成为许多追求享受的人的消遣品。  相似文献   

6.
从《申报》广告看近代上海商业的繁荣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一份报纸 ,1872年 4月 30日创刊于上海 ,194 9年 5月 7日停刊 ,前后历时 77年。作为旧中国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申报》开创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业 ,从创刊的那天起 ,刊登的广告就占据了《申报》的重要一席。日后 ,刊登广告不仅成为《申报》的重要内容 ,而且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础。广告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个领域 ,传递各种信息 ,反映各种变化 ,是近代上海发展变化的晴雨表。近代上海是一个由商而兴、依商而立的城市 ,如果说从上海发现中国近代史的话 ,那么从商业则会发…  相似文献   

7.
《申报》是近代上海影响深远的中文报刊之一,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折射着上海社会的面貌和变化趋向。通过对19世纪70年代《申报》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发现当时上海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的明显变化——现代与传统、落后与进步相互胶着,又相互碰撞。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上海的自杀现象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女性自杀问题尤为突出。从《申报》所载的相关情况来看,上海女性自杀现象呈现以下特点:自杀人数女性多于男性;以年轻女性为主;外地多过本地;以服毒为常见方式。究其原因,家庭及婚恋矛盾成为激发女性自杀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报纸作为后人观察当时人们生活的一个窗口,报纸广告是其中极具社会学研究价值的一个视角。以旧上海时期的中国名报《申报》的副刊《申报自由谈》1933年所登载的广告为个案进行分析,剖析在新旧文化、中西文化交融汇合时期中国人的心态及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0.
晚清之际,西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成为近代广告发展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其中,娱乐广告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它的历史生成与发展流变在《申报》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申报》娱乐广告在1872—1949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改革融合,吐故纳新,积淀了多元性、新颖性和大众性的特点,并带动了消费主义的勃然兴起。《申报》中的娱乐广告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值得深入挖掘的一座宝藏,亟待系统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性发展的黄金时期。1926年创刊于上海的《良友》画报对现代性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良友》为蓝本,立足于画报中的女性图像,对女性图像叙事中的现代性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在画报中人们对于现代性的想象是在对图像的模拟凝视中实现的,其中,女性图像中的女性所显现出来的时尚和健康形象以及生活方式也被作为现代性消费模式所消费,与此同时,女性图像以一种碎片化的形式向人们编织和讲述着一个个现代性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上海的形象在文学史上一直是暧昧不清的,历史的变迁、多种文化因素的渗透使之很难形成稳定的文化格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作家在二三十年代声色犬马的旧上海中寻求上海文化的根源。王安忆却对这种文化现象保持着清醒的姿态,她在文化领域中重新审视这种怀旧的潮流,以《长恨歌》看似怀旧的文本提出对殖民文化的质疑。她掠去了上海浮华的表面,而在日常生活中探寻上海精神的内核。她以女性独有的细腻的笔触在主流历史话语之外重新开辟了一个远离血腥和权术的女性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神剧"代表,《红羊豪侠传》在《申报》上的大量广告极力宣扬其"革命性""世俗性""艺术性"与"技术性",在"神化"太平天国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使历史"俗化",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申报》是近代上海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第一份商业报纸,孤岛时期《申报》医药广告无论在广告内容还是在结构形式上都比以往其他时期的广告更具特色。本文从语言学三个平面理论出发,对其中的医药广告标题进行研究,揭示语法、语义与语用之间的内在关系,归纳医药广告标题句法的主要特点。分析发现孤岛时期《申报》医药广告句法上主要采用偏正结构和"话题+空格+说明"的结构形式,表达药品性能与功效,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5.
在动荡的历史洪流中,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上海作为租界文化的代言人,具有租界文化所带来的重要特质,租界文化对上海各个领域的重大影响,导致了上海在历史的动荡中保持着一片繁荣景象。《良友》画报作为当时重要刊物,在租界文化的侵染下,使报刊呈现出显而易见的租界文化元素。本文从租界文化这一角度出发,阐释《良友》画报所凸现的租界文化的特性,即中西合璧、今昔交融的杂糅社会和市民化的商业社会,同时试图阐发《良友》对租界文化作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早期《申报》广告在传播西学方面的媒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早期《申报》广告内容的分析 ,指出了早期《申报》广告是传播西方科学技术 ,城市交通、卫生、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文化艺术的媒介 ,评价了在中国迈入近代社会的初期 ,国人急需接触和学习西学时 ,早期《申报》传播的这些知识和经验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上海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具有欧美装饰艺术风格的巨型建筑比肩而立,同时,这一风格对上海的海报、广告、装帧等设计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这一时期装饰主义风格进行研究与借鉴,对我们今后的建筑、平面、产品等设计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早期《申报》广告内容的分析,指出了早期《申报》广告是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城市交通、卫生、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文化艺术的媒介,评价了在中国迈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国人急需接触和学习西学时,早期《申报》传播的这些知识和经验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孤岛时期《申报》药品广告中俗语的运用极具特色,形式多样、类别丰富、来源不一的特点,为广告语言添加了色彩,增加了活力,并折射出近代上海社会发展状况,窥视了上海市民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学中的"上海书写",寄寓了晚清以来对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的认同理念,构筑了现代文学追求宏大性的国家叙事的意义空间,成为现代中国的一种国家元叙事.同时,这一时期的上海,已完成了从开埠之初的小渔村、渔港,向现代大都会的转变,都市文化得到蓬勃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汇,消费文化的盛行和都市市民气息的混合、杂糅,又成为现代文学中"上海书写"的一大特点.无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书写",与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情感基调和时代意识有着内在的关联.它牵动着现代中国敏感的神经,对应着现代民族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