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交际主体在每一个话轮中只能选择单一话语角色来建构话语,话语角色定位得体对言语交际有着重要的修辞价值,能确定表达主体的言语和体态语规范,能避免接受主体中断交际,能使交际主体间的情感距离适宜、能避开或缓冲与接受主体的矛盾,是言语交际成功的必要条件,但言语交际中人们往往重话语内容而忽视话语角色定位,表达主体在话语建构前必须根据语境对话语角色进行适切的定位,才能成功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2.
交际离不开话语建构和修辞控制,言语的修辞控制决定了交际活动中的修辞效果,本文以言语活动为研究范围,从言语的文化内涵、听者的社会心理和修辞主体的社会文化环境三个角度讨论了中西文化视野下的修辞控制,即通过适当的调控交际话语加强修辞动机,达到修辞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3.
面子与修辞     
面子不仅是语用学研究的热门话题,而且与以言语交际为基准的修辞学紧密相关。在面子的言语形式修辞策略中,话语建构和话语理解的关键是对话语中社会角色的认知和把握;在面子的逻辑形式修辞策略中,积极和消极两类面子分别与传统的演绎和归纳模式相对应。东西方在上述两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言语交际中予以重视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曾容 《文教资料》2009,(10):42-44
语境对修辞交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语境的定义我们经历了从具体语境学到认知语境学。从认知的观点来看,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就是交际者对言语环境信息的知觉、判断、分析、加工的过程。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深化了对语境的定义,并从修辞交际中的话语建构和话语理解这两个方面论述了语境认知对修辞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角色来看,人是多种角色的综合体,而在某一时空点上,每个人只能选择一种话语角色进行言语交际。而称谓作为角色代码,使修辞主体在称谓对方的同时,给言语双方都进行了一次角色定位。因此,在言语交际中必须清楚;此时的你是代表哪一个角色在言说--“你是否知道你是谁?”。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语言学领域的言语交际研究多将重心放在话语和语境上,而对交际主体的关注较少。本研究言语交际主体,着重考察主体的角色特征及其对言语交际的影响。本认为,主体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同时承担社会角色和交际角色,前形成个人言语风格,后决定主体的交际方式。二之间又具有冲突和重合这两种关系,在不同的关系下面,主体应对这种双重角色做出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交际修辞观的视角着眼,建立了新的旨在描写和解释言语交际活动的调控修辞理论,认为修辞是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话语效果调控行为,即发话人有效调控言语交际的进程和交际的参与因素,运用针对性的话语策略,最大限度地促使发话人所期望的话语效果的成功实现,并对修辞的本质与性质、修辞调控的过程、修辞策略的构成等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言语交际是一个涉及交际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包括说话者的话语选择和听话者对话语的理解。预设在言语交际话语选择和理解的动态过程中充当着一个变量,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交际主体的言语行为。因此,言语交际主体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应在充分考虑预设因素的基础上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避免给交际带来负面影响,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认知修辞学是从认知角度探讨修辞交际运作的动态心理机制,分析各种社会心理认知、话语认知与修辞行为的动态共变关系,揭示修辞的认知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它的理论来源是哲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其产生的社会基础是言语交际生活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0.
评语是一种以言行事的言语。即要与话语的接受者发生共鸣,并且使言语接受者在其影响下作出积极的反应,以达到言语的生成目的。考虑到言语接受对象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效果,评语就不能不采取一些经常化的修辞策略.包括在尊重和理解对方的前提下,评语主体言语角色的认知以及修辞格式的选用。下面就简略谈谈评语中常见辞格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造成交际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人际语境认知失调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际语境认知失调突出地表现在交际者对自我的认知失调、对交际对象的认知失调、对人际关系和角色关系的认知失调。正是因为这些人际语境认知偏差影响了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使话语表达和理解困难重重,难以实现交际目的和交际预期。  相似文献   

12.
接受修辞是一门年轻的课程。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构成修辞活动的两极,二者统一在同一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本文试图从修辞接受的社会心理、社会交际、接受主体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说明修辞接受所具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3.
刻意曲解是日常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男女双方话语交际中常用的一种语言策略,形成性别间刻意曲解的关键因素是性别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在性别言语交际中,交际主体调动其认知资源,解读出与听者信息意图相匹配的最佳关联,在此影响下根据自身交际意图曲解对方话语,以确保听者顺应的认知和谐,取得最佳语用效果。从语用学理论中的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视角,透析性别交际双方使用刻意曲解这一语言策略时的语用立场,可以进一步了解性别双方的立场,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接受修辞是一门年轻的课程。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构成修辞活动的两极,二者统一在同一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本文试图从修辞接受的社会心理、社会交际、接受主体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说明修辞接受所具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5.
古人用“一言兴邦”和“一言丧邦”强调了话语交际的重要。话语交际和社会角色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角色制约着话语的选择和运用,话语适合社会角色就能使受话人“悦怿”,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从社会角色来看,人是一个复合的多面体,也是一个角色丛,随着受语人的改变,发话人的具体角色就要变移。角色并不是简单的自然性问题,在话语交际中,它与个人的素质因素、文化因素等都有内在的关系。在话语交际中,人们根据自己的角色关系调整话语,选择和自己的角色相适应的言语风格,才能成功地达到话语交际的目的,同时,使话语风格多样化。角色能起到揭示话语的整体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玮 《考试周刊》2009,(2):51-52
插入语有多种重要的言语交际功能:如衔接功能、改变话语语气的功能、吸引注意力的功能、填补语流中空白的功能、增强话语表现力的功能、赋予话语以一定修辞色彩的功能。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插入语的言语交际功能的描述和分析,可以使学习者对这两种语言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7.
话语省略是言语交际过程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言语交际的必然产物。其主要功能是删除冗余以突出新信息,并且避免交际中的禁忌。在交际中人们倾向于以较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佳的交际关联,从而合理阐释了英汉语中的话语省略现象,推动了话语省略研究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恒 《文教资料》2011,(32):25-26
话语标记语是口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更科学地解释话语的生成和理解,从而有效地使用语言并实现成功的话语交际。本文以电视访谈节目为语料,对话语标记语"这个"和"那个"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交际主体的认知心理来探讨话语标记语在语用推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通过对X-死极致结构的分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关联理论多元解读夸张。尝试从认知思维层面阐释夸张的认知过程,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夸张话语的理解生成机理,进一步探讨夸张表达的规约化在言语交际中如何引导听话人用最少的认知努力推断说话人交际意图并获得特殊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日常言语交际中,都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但有时为了礼貌或修辞的需要,说话者往往违反合作原则,选用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不一致的间接语言。按照言语行为理论,一切话语都可看作言语行为。因此构成辞格的语句也不例外。一些修辞手段本身也蕴藏了一定的暗示义。本文正是要探讨这些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不一致的辞格式的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