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里耶秦简     
刘云山 《集邮博览》2012,(10):60-60
2002年6月4日,37400余枚,记载约20余万字的里耶秦简的出土,成为继秦陵兵马俑后关于秦朝历史资料的又一惊世发现。里耶秦简记录了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二年的政治、军事、经济、行政、法律、典章、制度、民族、邮政、贸易、祭祀、教育等方方面面,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部大秦帝国的编年史。它的发现填补了国内秦汉古城考古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周南泉 《收藏》2008,(8):126-132
一、从衰败中复苏的隋唐五代玉器 (一)隋代玉器的考古发现 隋代与秦代相似,前者是经战国分裂割据后首次统一的帝国,而后者是经魏晋南北朝大分裂大变革后重又统一的王朝,历史均较短。不同的是前者是经战国时期玉器人发展之后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2002年6月,湖南龙山县里耶出土了3.74余万枚秦简,2012-25-2“里耶秦简·秦历日”邮票主图是其中记载秦历日(即日历、历书)的20:实物。所涉及的历日与周家台关沮秦简所记载的内容结合起来,可以复原秦代的历法,厘清春秋战国至秦代使用“古六历”或另一种古历情况,其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4.
周南泉 《收藏》2008,(3):108-113
秦汉间的社会状况与玉器的考古发现 秦始皇打败战国六雄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从未有过的大统,但好景不长,秦朗统一的时间仅有15年,随后便被汉朝取代。汉朝分西汉和东汉两个阶段,其间还隔着一个新莽政权。西汉早期,在两广一带也曾存在一个虽一度臣服西汉,但后又自行称帝的南越王国。  相似文献   

5.
日前,笔者在广州钱币市场发现了一枚秦代铅质大型厚重“半两”钱。此钱颇具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强制推行“度、量、衡”的雄风,应是不可多得的古钱。西安董大勇先生曾在《收藏界》2003年第8期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介绍了甘肃张掖一老者请求鉴定古钱“第九重四两”、秦“半两”的故事,并认为大的秦“半两”真钱不多见。  相似文献   

6.
王冬华 《收藏界》2010,(6):55-58
古代秦国发展到秦统一全国,经过一段相当长的历史,对它的历程与兴衰,还有物质文化经过近几十年来研究与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现已经基本清楚。有许多学者还发表论文,从秦建国以前到秦始皇统一全国,秦国的发展与物质文化分四个阶段,提出:  相似文献   

7.
韩越  王利彬 《收藏》2010,(12):77-79
1988年3月,河南省泌阳县花园乡大曹庄农民在村南取土时发现一座秦代贵族墓,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这是继1978年在东距大曹庄秦墓3公里的4座官庄秦墓之后又一次发现秦代墓葬。  相似文献   

8.
黄文睿 《收藏》2012,(2):96-97
1996年10月山东省青州市有了一次改写东方艺术史的重大考古发现,在该市博物馆附近原龙兴寺遗址发掘出一处大型佛教造像窖藏。这批造像雕工细腻、神态端庄,其雕刻艺术之精湛,风格之独特,历史之久远,令世人惊叹。这批沉睡了千年之久的佛教造像,为研究北朝佛教历史、艺术增添了新的资料,被评为当年度"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和"二十世...  相似文献   

9.
"金缕玉衣"是我国考古工作的一项重大发现,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典型的一次弃"古物古名"而不用,另起新名称,这种"破旧立新"弃古物原有名称不用的做法确为考古工作之人忌。1968年,正当我国"文革"初期,在我国河北满城地区,考古工作者从西汉时  相似文献   

10.
郭礼典 《收藏》2007,(5):139-139
秦代“峄山刻石”俗称“峄山碑”。峄山位于山东省邹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先后五次东巡,“绎山碑”(“绎”与“峄”音同意通)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首次东巡齐鲁时留下的第一块纪功刻石。据《史纪·始皇本纪》记载,秦共有峄山、泰山、琅玡、芝罘、东观、碣石和会稽七处刻石。同为秦丞相李斯所撰,内容无非为秦始皇歌功颂德之词。峄山刻石早往北周武帝时,因常有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地方官员、当地百姓应接不暇,为此官民共议把刻石推倒、焚毁,以减轻地方负担。在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曾有峄山刻石摹本,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相似文献   

11.
正绞胎的相关研究1952年,陕西咸阳唐开元二年(714年)杨谏臣墓出土一件绞胎盂,是目前通过科学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一件绞胎器。20世纪70年代,通过对于河南巩义黄冶窑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绞胎器标本。考古发现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最早对"绞胎"进行研究的文章是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描金、仿拔蜡法和绞胎工艺在陶瓷器上的应用》。随后,杨静荣《谈陶瓷装饰工艺——绞胎》(《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年4期)一文中,  相似文献   

12.
李若非 《收藏界》2012,(7):14-15
在华夏民族崇玉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和田玉成为最为绚丽的一朵浪花,被历代帝王及华夏民族推崇至极,形成今天蔚然成风的局面。据《山海经》记载,西王母在昆仑瑶池与周穆王相会,西王母曾向黄帝敬献过白玉环,舜帝继之。在秦代,西域小国国王曾向秦始皇敬献一名玉工,这名玉工  相似文献   

13.
陈儒斌 《收藏》2012,(21):128-133
人在纽约,经常有机会看到中国题材的古今艺术特展,2012年这个闷热的夏天,刚刚送走了发现频道时报广场展览馆的秦代兵马俑特展、华美协进社的山西戏曲砖雕展以及大都会博物馆的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版画特展,迎来的是汇聚大都会博物馆珍藏的"中国花园"题材特展(图1、2)。  相似文献   

14.
魏佩 《收藏界》2014,(1):143-143
2013年12月9日,在江西乐平市召开的景德镇唐代南窑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江告诉记者:“景德镇乐平接渡镇南窑考古发现唐代最长龙窑遗迹,是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窑业遗存,把瓷都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历史向前推进了一步,具有正史补史的作用,为探讨景德镇早期的陶瓷历史、窑业源头提供了重要线索,为研究唐代制瓷手工业和青釉瓷器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体育考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之路体育考古研究是以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所获得的体育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它从历史科学的立场出发,依据层位学、类型学、图像学、文化人类学等考古研究方法,结合丝绸之路出土或发现的古代文献以及有关体育的遗迹和遗物,进行全面的归纳梳理,揭示并概括丝绸之路已发现的体育考古的丰富资料,从而为丝绸之路古代体育考古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徐福东渡     
徐福,又名徐市,秦代方士,齐(今山东)人。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到了山东沿海的琅琊(今诸城东南),“齐人徐市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史记·秦始皇本纪》,下同)徐福为始皇求长生不死之药,出海数载,未得仙药而还。公元前210年,徐福又假托神仙所言,向始皇求得童男女三千人,并携带百工匠人和五谷粮食,第二次出海航行,因“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成为有史记载的东渡第一人。传说徐福到达日本的很多地方,今在和歌山新宫町东南有蓬莱山和徐福墓,墓…  相似文献   

17.
李森虎 《收藏》2012,(19):104-105
禁书之事,早在战国时就已发生。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官方禁书,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史称"焚书坑儒"。此举造成秦统一以前的各国史记和儒家经典空前禁毁,给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以后历朝,禁书不断。汉唐之际屡有"禁佛"之事发生,每次"禁佛",均有大量佛经被毁。隋朝历时只  相似文献   

18.
1984年6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发现了东吴左大司马、右军师朱然的墓葬。这是有关三国时期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出土的大批文物极为珍贵,为研究三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其中有一部分涉及三国体育史料。因此本文试作简要介绍,以备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9.
刘家序 《收藏界》2010,(5):129-129
郴州市文物处考古人员近日向外界公布,3月26日在该市城区梨树山大道一建设工地发现的墓葬群中,1号墓为三国时期吴墓。这是郴州市文物考古历史上首次能由实物确证的三国时期古墓。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08,(9):31-31
2008年3月,本刊受邀参加陈炉窑址考古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暨《陈炉耀州瓷精萃》首发座谈。会上公布了2002年以来铜川文物考古部门在陈炉三大窑区进行考古调查的收获,对以往针对耀州窑烧造历史的认识作了大的修正,耀州窑烧造中心区由黄堡迁往陈炉的历史脉络就此明晰,其烧造史自唐代一直延续至现代,薪火相传,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