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看电视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特别是对动画片更是情有独钟。可是偏偏就这么一个孩子,不仅不爱看电视,而且还怕看电视,这个孩子就是壮壮。壮壮今年4岁,特别喜欢画画。他刚到我们班的时候,只觉得他比较内向,不大爱和小朋友一块儿玩,胆子也很小,有时听到大一点的声音就表现出害怕和紧张,午睡时还常常哭醒,好像做了什么噩梦似的,但我们没想到的是他连看电视也怕。那是一天早上,天下着雨,孩子们吃完早饭后只能在走廊上活动,突然,轩轩小朋友听到从隔壁班传来了一阵歌声,大叫着跑到老师跟前:老师、老师,《天线宝宝》开始了,我听到电视的声音了。小朋…  相似文献   

2.
媚媚长得胖嘟嘟的,笑容可掬。开始我挺喜欢她,后来我发现她上课经常捣乱,又最爱哭。她一哭,楼上楼下都能听到那可怕的声音,因此我就越来越不喜欢她了,我讨厌听到她尖厉的哭声。于是许多活动我都不让她参加。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到户外做游戏,我把媚媚和另外几个不听话的孩子留在活动室里让配班老师看管。媚媚走  相似文献   

3.
在参与“幼儿科学教育”专题研究的实验幼儿园中,科学探究活动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在探究中体验发现的乐趣。一年四季、课上课下、园里园外,到处都能看到孩子们渴求的目光、探究的身影,时不时会听到孩子们说:“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做实验?”“老师,我发现……”  相似文献   

4.
许蕾 《学前教育》2009,(10):26-27
在一次大班打击乐活动中,教师敲击大鼓发出轻重快慢的声音,请幼儿听鼓声用动作表达感受。刚开始幼儿还可以根据鼓声的强音用动作表现狗熊或大象笨重的样子,可是老师并没有对幼儿的表现做客观的评价,而是泛泛地赞美他们做得很好。接下来孩子们就认为他们无论怎样做都能得到老师的赞美,于是孩子们从开始的想像和动作与鼓声有一定联系,逐渐变得不加思考地随意说和随意做动作。  相似文献   

5.
杨丽红 《师道》2010,(1):25-25
我们的课堂通常是在“老师您好”中开始,在“老师再见”中结束。上课伊始,孩子们精神饱满,问候声中气十足。但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声调多半陡然低了8度,拖拉懒散,且一个个无精打采。但今天,我却在下课铃响起时听到了与往常不一样的声音,看到了不一样的神情。  相似文献   

6.
今天,从《父母必读》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别叫,别嚷》,说的是如果父母习惯于大声对孩子发号施令,那么孩子也就会习惯性地认为:“不着急,等到爸爸妈妈大声叫嚷之后再听从也不晚!”这使我联想起教师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一遍又一遍强调的事情,却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充耳不闻,非要等到老师大声喊叫之后才能“听到”。我想,这里面不仅有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老师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作业活动中,为让孩子们听得清楚,老师们习惯于用洪亮的声音讲课;日常生活中,看到孩子们做出违反常规的事情,情急之下,也免不了简单粗暴的喝令禁止。长此以…  相似文献   

7.
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存天坐的发现》课堂教学活动中,有一位老师先让孩子们回忆这一单元的课文描写了春天里的哪些事物,再说说自己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经过老师的启发,孩子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课堂上孩子们对春天的描述更是千姿百态、童趣横生。过了一会儿,一位一直沉默不语的孩子突然站了起来,满脸愁容地说:“老师,我不喜欢春天!春天来了,我身上会起小豆豆,妈妈就不让我出去玩。”  相似文献   

8.
观摩澳门陆倩仪老师执教的《大地的话》我有几点体会。 一、真正的互动课堂 在陆倩仪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感觉不到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先知”,而是与学生共同建构课堂、一起探究文本的朋友。开课伊始,陆老师创设情境,从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大自然的声音引入,在公鸡的呜叫声中,自然地唤起孩子们对妈妈为自己做的事的回忆,  相似文献   

9.
黄娟 《宁夏教育》2013,(6):45-45
星期六下午我和朋友转街,在一个服装店里无意间听到一个声音:Good afternoon,Mrs Huang.在寻找声音的同时,我看到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我应了孩子的话,同时回他一声:"See you!"孩子转身走了,但我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个孩子在课堂上、学校里完全不是今天这样。他见到老师时总是一副胆怯的样子,  相似文献   

10.
你能看到声音吗?奇怪,怎么问这么弱智的问题呀?声音明明无形无色,只能听到,怎么可能看到呢?你先别去置疑我们是否能够看到声音,先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声音,你觉得它会是什么样子,黑白的?彩色的?或者像液体一样可以随意变换形状?  相似文献   

11.
片断一:创设情境促参与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师:那好,老师为你们带来了许多小动物的卡片,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就向小组长申请,把小动物的卡片挂在胸前,扮作这种小动物,好吗﹖生纷纷把小动物卡片挂在胸前师:现在老师想看看你们有没有进入情境,能不能用动作或声音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表现出来。生有的学小动物的叫声,有的做动作师:看来大家都进入角色了,那老师也跟你们一样,进入角色,成为你们的鸽子姐姐好吗﹖这堂课我们就都以小动物的身份来学习,好吗﹖一会儿,鸽子姐姐就带领你们乘坐“森林旅游列车”到森林里游玩,听到铃声响…  相似文献   

12.
王红 《成才之路》2009,(17):49-49
“我最喜欢上美术课了,这样我可以画出红红的太阳,绿绿的小草,蓝蓝的天空,我喜欢外面的五彩世界。”“我也喜欢画画,不喜欢做数学题。”“老师留的作业我都会做,一点挑战性都没有,我也不喜欢。”这是我无意中听到的孩子的谈话。是呀!孩子们眼中世界是五颜六色的,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为什么只强调他们写这些没有生命的数字呢?能不能对作业进行一次改革,使孩子们对其充满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幸福     
"老师,再过两天是什么日子,你记得吗?"今年四月八日中午放学路上,程梦真问我。"什么日子?我不记得了。""那就别想了,我们要给你一个惊喜。"看着小姑娘神秘的样子,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下午到校,刚走到楼下,就听到龚新淳尖叫声:"她来了!"看到我的身影,他一下就蹿进教室。预感到小家伙们肯定在做什么。我走进教室,发现孩子们一个个笑嘻嘻  相似文献   

14.
孰是孰非     
有一次,我让幼儿感知声音,区分乐音和噪音,几乎所有的幼几都能分辨。听到乐音时,他们会随着节奏自然摆动身体,而听到噪音时,他们则不约而同地捂住了耳朵。我很满意他们的反应,于是开始提问:“你们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孩子们都说喜欢第一种声音,唯有程程慢悠悠地回答:  相似文献   

15.
高三上学期的一天.我在心理咨询室值班.忽听到门外响起轻轻的敲门声.传来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佟老师.您有时间吗?”我打开门.看到一张并不陌生的脸,她叫小丽,我在高一和高二给她上过课.记得她总是很努力的样子。“有时间。请进。”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看到、听到甚至亲身经历学生顶撞老师的事件。尤其是工作时间不长,脾气比较暴躁的年轻教师,更是经常与学生吵架。思考一下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这一问题,或许能使我们得到一些启发。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解决冲突的最终办法。  相似文献   

17.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闲时围拢在我的身边,央我给他们讲故事。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讲一些颇受欢迎的故事,看到孩子们瞪大眼睛,认真听讲的样子,讲者也自觉有趣,便绘形绘声地讲下去。有时因为要做其它事,不讲又难以解围,我便拿出“杀手锏”,讲一个“小孩放羊”的故事,孩子们顿时兴味索然,嚷着“不要听”,噘着小嘴走开了。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幸福是吃好,穿好,住好."有人说:"幸福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对于一名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面对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神,目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面庞,听到他们稚嫩的问候"老师,您好".  相似文献   

19.
这节课讲的是童话《灰姑娘》。老师首先问孩子们是否知道这个故事,孩子们说知道,于是老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们讲了这个故事。讲完之后,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接下来,老师和学生利用对话进行了交流,首先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同学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人,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通过回答,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童话中的人物。“那么要是辛黛瑞拉12点钟还不走,变成原来脏兮兮的样子,王子还会爱她吗?”老师由此问引导孩子们明确:一定要做守时的人,并且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因为每一刻,对于自己来说都可能是一个最宝贵的机会。其间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体…  相似文献   

20.
当我告诉小朋友今天要用哑铃做操的时候,孩子们顿时高兴起来。哑铃一个个往下传,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接了过去。有的说,多漂亮的哑铃呀!有的则把两只哑铃放在一起碰一碰,听它发出好听的声音。他们一个个都爱不释手,连我让他们站队的口令都没有听到。好不容易站好了队,却又有两个孩子用哑铃打起电话来。别的孩子也跟着仿效起来,教室里“喂喂”的声音不断,那热闹的场面,仿佛是在电影里的“战地指挥所”。我想制止,转念一想,又没有这样做。我干脆学着孩子们的样子,也拿起一只哑铃当作话筒,大声地说道:“喂,是中班小朋友吗?你们好!”孩子们愕了一下,马上醒悟过来:“老师好!”“喂,请你们马上站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