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立 《大观周刊》2011,(22):274-274
目前学界对“次道德”的态度没有统一,甚至对“次道德”这个概念的合理性也存有质疑、我们应当对“次道德”做出严格的限定,并在此前提下寻求“次道德”与刑法基本理念的契合,认为“次道德”符合刑法的价值导向功能。并且,倡导刑法将“次道德”规定为刑法的量刑情节,完善我国的量刑情节体系,积极引导人们向善。  相似文献   

2.
从汉代至宋代迄于明代,对儒家学说的研习,经历了由传注训诂(章句注疏)到“自我作论”(阐明经旨),再到“代圣贤立言”的过程。对于文人而言,“代圣贤立言”,除了释儒家经典外,莫过于为一朝撰史、为某人立传。这种撰史、立传的方式,则往往视圣人不见,或“私拟圣贤”,只剩下“六经注我”了。  相似文献   

3.
戴佳 《新闻记者》2003,(3):57-59
在过去不久的2002年,媒介道德无疑经受了巨大的考验。五胞胎事件、歌手高枫病逝事件、《东周刊》事件,一件接一件,就像一个个放大镜,将媒介的行为一次次地放大。媒介似乎还从来没有在这样集中的时间段里经历如此多的道德拷问。岁末,随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婚”事件的出现,媒介的表现再一次遭来质疑。而这一次,部分媒介似乎已经意欲走到道德的边轨之外,这不能不令每一位传媒人反思和警醒。众“媒”鼓噪由于新闻资源有限,由于事件本身的敏感性,由于“世界艾滋病日”的即将来临,媒介在这次事件中一如既往地蜂拥而至,这本来不…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05,(9):42-42
李贽辞官以后,在龙潭芝佛院传授儒家学说,然而具有嘲讽意味的是他把孔子的像供在了佛堂上,此外他还写了一篇《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面他写道:“世上的人都以为孔子是圣人,我也以为孔子是大圣人。世上都以老子和佛家为异端,我也以为他们是异端。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什么人都知道圣人和异端的区别,他们只是听先辈的儒者这么说罢了。而先辈的儒者这么说,也并不是真的知道,不过是因为孔子曾经这么说过。他们靠忖度孔子的话,就开始世代相传,后辈也不加选择的接受,于是这种道理便成了万口一词,不自知的真理。”在文章的结尾他又以嘲讽的笔调写道:“我又是什么人,敢有自己的主见呢?我只是从众这样做罢了。”  相似文献   

5.
外在环境很复杂,容易让人迷失犯错。那么我们怎样判断善呢?做一件事,是善还是恶,标准何在?这是儒家的大问题。儒家有三个原则,第一是人性向善,第二是择善固执;第三是止于至善。人生下来就有人性,只要真诚,就有力量由内而发,自己设法行善,就算老师不教,照样可能按良心的要求来做,这是第一步;  相似文献   

6.
“我们”是谁?“他们”是谁?“我们”如何共处于一国?又如何和“他们”共处于世界?当今国民认同的共识之底线在哪里?在求富变强?在意识形态?在晚清心态与儒家国教?——其实只在“民主加法治”。[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修身,即通过学习、培养和锻炼,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儒家的伦理学说当中,修身思想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须本着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学习和借鉴儒家学说中的修身理论和思想,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具有完美人格特征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8.
如何判别“作贡献”与“做贡献”哪个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任 《编辑学报》2008,20(3):234
问如何判别“作贡献”与“做贡献”哪个对?答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明一些情况。“作”和“做”都是动词,读音也相同,可是用起来却十分棘手。用它们来组词还比较好办,比如“作法”与“做法”,“作人”与“做人”,“作主”与“做主”,“作为”与“做为”,等等,对不对,哪个对?拿不准时翻翻字典,一般就能够解决;但“作贡献”与“做贡献”,  相似文献   

9.
吕春 《档案天地》2009,(2):30-32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不是元帅却进入军委常委,开我军之先河。这一现象在开国将帅中是罕见的。“文革”期间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是如何相处的?他在晚年为党为国为军队都做了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10.
张雅利 《青年记者》2008,(10):29-30
随着中法文化年和中俄文化年的相继成功举办,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跃出了国门,中国文化的魅力日渐引起全球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就从此开始了繁荣之路么?这纷繁的现象背后到底还蕴涵着怎样的思想镜像?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儒家文化与成功人生。这其中,有很多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词语。但事实上,我们若认真加以研究这些词语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或者明于心而不明于口。因此,我所讲的第一个话题是:什么叫儒家文化?第二个话题是:什么叫成功人生?我在讲到儒家文化与成功人生的时候,我还有一个副标题——如何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即在现实生活当中,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是不要让人讨厌,从而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所谓成功人生,首先,得做到不让人讨厌;其次,得受人欢迎。  相似文献   

12.
李欢 《新闻世界》2013,(8):84-85
如今,媒介化社会中,媒体通过构建拟态环境来影响受众的认知,且带有自己的偏向性,是传播坏消息的渊薮。本文主要以“万宁校长带女学生开房案”为例,浅析在类似道德危机事件中媒体的伦理界限,媒体应理性看待问题,以建构起一个向善的舆论氛围,正确引导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13.
时统宇 《视听界》2010,(6):115-115
一个很"雷"的题目。 这两个地方今年我都去了。我无意卷入曹操墓真假的争论,因为它已无关学术。我想说的是:媒体在吸引眼球式的火上浇油后,能不能安静下来给“真金白银”留下些许空间?  相似文献   

14.
黄瑶汝 《声屏世界》2006,(10):37-37
做了这么久的记,我每次采访回来写稿子总有一种很后悔的感觉。后悔在现场有些问题忘了问或在现场时表达方式不太好。如果换种方式做也许会更好。就拿我上次当小夜班来说吧,当接到热线电话说“沃尔玛”有很多人被困在电梯里。我很快赶到现场。当时消防人员正在紧张营救。而我到了现场后只顾着问消防人员:里面被困了多少人?现在情况怎么样?结果没有一个人理我。于是我就站在旁边录同期。却没有顾及出现场。现在回头想想:如果在现场出口播,做现场解说。这样处理起来或许更能表现出现场的气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WTO,脚已经踏进“门”里。将来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你能不能迅速与WTO“接轨”,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主动,化弊为利。从WTO谈到给《中国军校》“校园话题”写稿,首先也要解决一个写稿与用稿“接轨”的问题。打个比方,你写的话题需要卖,我需要买,这就构成了买方与卖方市场。如果你的话题适合我的口味,我当然要买,而且急着想买;如果根本就不合我的口味,那我肯定不买,你写的话题也只是废纸一张。作者与编者之间解决好了“接轨”的问题,你的话题就有了“销路”,这岂不是两全齐美之事。?闲…  相似文献   

16.
网络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慎独”意味着人独处时,在没有任何外在的监督和控制下,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在传统社会的道德范式以服从为主,而网络社会的道德范式,只有上升至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高层次上才具有自律性,才能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学术理论上对道德的定义有两种,一是调整人们以及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二是实现人的全面自我完善和手段。伦理道德的产生与形成,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共同的约束,而网络的诞生,在现实社会之外又缔造了一个完全没有地域限制的虚拟社会。我们既不能为…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说,他很久以来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昨日黄花”和“明日黄花”这两个词。从字面上看,似乎“昨日黄花”更切合其所欲表达“形容已过时的人或事”的意思,但“明日黄花”似乎见得更多。因知我是做校对工作的,便问我到底“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18.
“慎言”是儒家传播思想的一部分。“五常”[1]——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言论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约束,规定了儒家“慎言”[2]传播思想的内在属性。儒家思想是伦理与政治合一的体系,其目标是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这要求君子言论符合仁、义、礼、智、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说,他很久以来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昨日黄花”和“明日黄花”这两个词。从字面上看,似乎“昨日黄花”更切合其所欲表达“形容已过时的人或事”的意思,但“明日黄花”似乎见得更多。因知我是做校对工作的,便问我到底“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20.
傅韬 《大观周刊》2011,(48):14-14
“仁爱”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遗产;大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利用儒家“仁爱”思想来影响、熏陶、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构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