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理解知识速度水平的差异性。教师想在一堂课中通过自己的讲授,让处在不同能力层面上的学生都能领会知识的内涵,达到共同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应该怎样正视学生之间理解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习不同的数学”呢?本文以《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片段为例,简要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片段一:猜测感悟平均数(课始,教师出示红、蓝两个纸袋,并向学生说明:红袋内有3根小棒,平均每根长15厘米,蓝袋内也有3根小棒,平均每根长10厘米)师:如果从两个纸袋中各拿出一根小棒,请你比…  相似文献   

2.
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并讨论发现三角形较短的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下面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为什么?(1)3厘米,4厘米,5厘米;(2)3厘米,3厘米,3厘米;(3)3厘米,3厘米,7厘米;(4)3厘米,3厘米,5厘米。通常,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先说说哪组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进而说说第三小题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然而,有位教师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进  相似文献   

3.
摆三角形     
现有四根小棒,长度分别是10厘米、15厘米、20厘米、30厘米。每次取若干根首尾相连摆成三角形,可以摆成多少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4.
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不仅要适合学生学习,而且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下面就以其中的精彩片断谈谈自己的感悟。【精彩片断】师:给每人发了两根小棒,知道干什么吗?生1:摆角。师:不,是用来摆三角形的。你们会摆吗?生:不行,不行!要3根小棒才能摆三角形。师:那好,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是5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你会再配一根小棒,使这三根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动手摆小棒,也有学生在纸上画)生汇报结论:6厘米、4厘米、2厘米、7厘米、8厘米、3厘米、1厘米、0.5厘米。师:上面的…  相似文献   

5.
动物小学数学课上课了,大象老师伸出它的长鼻子,把小黑板挂在树杈上,然后写出一道题:有8根同样长的小棒,每根长12厘米。用这些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如图),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题目一出现,小鹿、小熊和小猕猴就议论开了。小鹿抢先说:“先算这个长方形的长,再把长和宽依次加起来,就是周长。算式是12×3=36厘米,36+12+36+12=96(厘米)。”小熊接着说:“这个长方形的长是3根小棒长度的和,宽是1根小棒的长度。先算这个长方形的长,再用长与宽的和乘2,就是周长。算式是:12×3=36(厘米),(3…  相似文献   

6.
在"除法竖式"一课的课堂观察中,我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教师设计了"24÷2"和"72÷3"两道例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用"分小棒"的方法讲解"24÷2",把2捆(每捆10根)零4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人。第一步先分2捆,每人得到1捆;第二步,再把剩下的4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2根;第三步,把每人分得的1捆和2根相加得到最后结果12根;最后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写出竖式。  相似文献   

7.
一、操作引人师:前面我们初步学习了除法,今天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请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按要求分小棒。准备题:10根小棒,①平均分成2堆,每堆( )根;②每3根摆一个“△”,可以摆( )个△,剩( )根,③每4根摆一个“(?)”,可以摆( )个(?),剩( )根。 (抽一名学生在幻灯机上摆,其余同学在自己桌上摆,教师列式略) 师:我们在平均分小棒的过程中,发现有时按要求正好分完,没有剩余;有时不是正好分完,有剩余的小棒。像后一种除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三角形初步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活动情境中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特征,发现数学现象,从而真正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本质。在此,我撷取本课的三个教学片断,作粗浅的思考。一、活动感知,促进操作思考的整合师:每个小组都有3根小棒,先测量小棒的长度,再试一试,看能不能用它们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小组实践操作)生1:3厘米、3厘米、3厘米,能围成三角形。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我们从本校三年级一节《口算除法》的教学过程中也许能获取一些启示。 一、独立操作,自觉物化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把60÷3改成69÷3,得多少呢?你们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吗? 生1:我们用分小棒的方法解决。 生2:把十位上的6用6捆小棒表示,个位上的9用9根小棒表示,合成69根小棒再分。 师:这个方法好。那么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生1:把69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应该怎样分? 生3:先分什么?再分什么? 师:我和大家想的问题一样,把69根小棒平均分  相似文献   

10.
用整十数除     
一、通过实例引出用整十数除。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一堆小棒 ,喇叭里传出 :“60根小棒 ,每10根扎成一捆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 ,可以扎多少捆?”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 ,教师使用计算机把小棒每10根扎成一捆。鼠标指针每单击屏幕一次 ,这堆小棒中 ,就有10根小棒自动扎成一捆放到旁边。最后 ,一堆小棒变成6捆小棒一字儿排开。师问 :“这个问题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生答 :“60÷10=6”。(接着 ,在小棒的下面显示该算式。)师问 :如果不使用小棒 ,怎样计算60÷10的值?引导学生想一想以前是怎样做一位数除法的 ,并启发学生按照除…  相似文献   

11.
一、缘起课堂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时,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教学片段。老师让学生用一根绿色小棒和两根红色小棒进行以下数学活动:先摆一根绿色小棒,再摆两根红色小棒,并且使两根红色小棒都与绿色小棒垂直,最后看一看这两根红色小棒有什么关系。(原题是在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65页)  相似文献   

12.
<正>除了国家课程规定的数学课本上的学习内容外,还有怎样的内容也可以作为"课程"进入学生的学习视野呢?我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探索。直到这一天,班上一位名叫许诺的学生写了一篇数学日记,使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从三角形到椭圆2013年4月8日星期一晴今天,周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练习题:有两根小棒,分别长14厘米和12厘米,可以把其中的一根剪成两段,然后围成一个三角形,有几种不同的围法?大家讨论后,我们对这道题形成了如下统一的想法:(1)不能把12厘米长的小棒作为截断对象,只能剪14厘米长的小棒,因为14厘米>12厘米,无法形成三角形;(2)拆分14厘米长的小棒时,分成"1+13"厘米不  相似文献   

13.
在执教"认识三角形"时,我让学生用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长的四根小棒,任选其中的三根摆三角形.学生通过拼摆、观察、比较、讨论发现:较短的两条线段长度的和如果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就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已掌握了最简便的判断方法,可以说这节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我喜滋滋地走进办公室,这时一个学生拿着自己画的三角形说:"许老师,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长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但是这么长的三条线段能画出三角形,你看……"他边说边拿直尺量给我看.哇,他画了许多三角形,选了一个在量着.  相似文献   

14.
尹亚萍 《河北教育》2003,(10):28-29
一次听《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在教学“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的特点,设计了让学生制作长方体框架的探索活动。每位学生准备12根小棒,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棒各4根(同一种颜色的小棒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小  相似文献   

15.
“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上镜率很高,我前些年研究“大问题”教学时也上过这节课。前段时间,我又对这节课进行了再思考和再设计,重上这节课。内容为旧瓶,进化的是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是为新酒,现与大家分享。师:同学们,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用小棒围三角形的游戏。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围一个三角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生(齐):三根。师:老师这儿准备有两组小棒,每一组都是三根,长度都不一样。谁想来试试?  相似文献   

16.
<正>例题1用小棒摆下面的图形(如图1),照这样摆下去,第9个图形中需要多少根小棒?观察图1可知,(1)中有3根小棒,(2)中有7根小棒,(3)中有1 1根小棒。从得到的数中寻找规律,可以发现,7=3+4,11=7+4,所以每个图形都比前一个图形多4根小棒。(4)中需要11+4=15(根)小棒。(5)中需要15+4=19(根)小棒。  相似文献   

17.
在执教"认识三角形"时,我让学生用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长的四根小棒,任选其中的三根摆三角形。学生通过拼摆、观察、比较、讨论发现:较短的两条线段长度的和如果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就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已掌握了最简便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断一:有余数除法的意义1郾摆一摆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5根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案,要求重复摆这个图案,看看最多可以摆几个这样的图案。2郾展示学生作品(略)。3郾全班交流师:谁来说说自己摆小棒的过程?生1:我摆的是“”字型图案,每3根小棒摆一个这样的图案,15根  相似文献   

19.
23-8=15的教学过程由如下三个环节组成.1.师生各拿出23根小棒(10根一捆,即两捆另3根),完成以下操作和对话.师:23根小棒里有几个"十"根和几个"一"根?生:(摆开并考察小棒后)23根小棒里有2个"十"根和3个"一"根.师:从23根小棒里拿出8根,怎么拿最适合?生:(积极思考着).师:(边演示小棒,边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要从23根小棒里拿出8根,零星的3根不够拿,可先从两捆中拿出一捆,即10个"一"根,与零星的3根合在一起组成(10+3)13根;从这13根里拿去8根,剩下5根;把剩下的捆,即10个"一"根与这5根  相似文献   

20.
笔者看了《生物学教学》1998年第 7期的“制作简易挂图夹”一文后 ,也照图做了一个活动挂图夹 ,用起来确实方便 ,在黑板上移动自如 ,便于观察。但我发现由于两个铁钉很容易向上翻 ,使挂图和板前倾 ,在黑板沿上挂得不够牢固 ,且两个尖尖的铁钉一不小心也容易扎伤人 ,所以我略作改进 ,把两个铁钉换成两个小木块 ,就牢固和安全多了。制作过程如下 :1 材料木条 :横条 (A)长 10 0厘米、直条 (B)长 30厘米 ,A、B两条均宽 5厘米、厚 1厘米 ;铁钉 :2~ 3厘米长 3根 ,3~ 4厘米长 4根 ;小木块 :长 5厘米、宽 4厘米、厚3厘米 2块。2 方法( 1)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