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悲怆》奏鸣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第13号作品,在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作品中相当于里程碑,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拥有理性的内容、旋律及结构,在贝多芬大量的作品中,这首曲子对于大多数钢琴学习者看来并不难,所以很多人练习演奏。本文通过分析《悲怆》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和作品情感,深究演奏技巧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标题“悲怆“由贝多芬自己“杜撰”,暗示了这首著名的《C小调钒琴奏鸣曲》(OP 13)悲壮激越的个性。贝多芬冲动的演奏和大师般的即兴的力量反映在奏鸣曲极度的力度对比、爆发性的重音和猛烈的和弦上。在他的创作早期,27岁的贝多芬已经形成一种有力的、富于独创性的钢琴风格,它预示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第一乐章:Grave(庄严、慢速的引子), Allegro molto e con brio(很快、辉煌的快板) 《悲怆》开始于C小调上的一个慢速而紧张的引子,由附点节奏(长-短-长-短-长-长)的开始动机主导。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演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亲自冠以标题的作品.此曲是1792年贝多芬献给卡尔.冯.李斯诺夫斯基亲王的.《悲怆》奏鸣曲音调庄严,情绪激昂,感情崇高,形成了贝多芬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4.
32首钢琴奏鸣曲像一条红线,几乎贯穿了贝多芬一生的创作轨迹。它是钢琴工作者、学习者以及音乐欣赏者的必备。把32首钢琴奏鸣曲分成三个创作时期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一部作品。限于篇幅,本文仅探讨其早期作品。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期的创作。可以用继承海顿、莫扎特创作风格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来概括。其中,“悲怆”是这一时期的顶力之作。  相似文献   

5.
<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杰作,它的创作在贝多芬一生的创作演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首奏鸣曲中,贝多芬赋予它更多的感情,更强烈的思想意识,创作风格上逐渐向浪漫风格前进.  相似文献   

6.
贝多芬的一生创作32首钢琴奏鸣曲,而这32首钢琴奏鸣曲不仅成就了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同时对人类的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贝多芬晚期的五首钢琴奏鸣曲即钢琴奏鸣曲101、106、109、110、111,这五首钢琴奏鸣曲代表了贝多芬晚期的创作风格,对贝多芬后期五首钢琴奏鸣曲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的掌握,并增强演奏效果.本文在阐述贝多芬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创作背景的基础上通过与贝多芬前期和中期的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比较对贝多芬在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贝多芬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特点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是跨两个世纪,连接古典和浪漫两种乐派的巨匠。他的创作遵循于古典传统,音乐具有逻辑感、结构均匀感和宏伟壮丽的音乐气概。本文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创作特点三个方面对贝多芬创作的五酋奏呜曲中的《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其作品卓尔不凡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8.
万维佳 《文教资料》2011,(35):84-86
文章从时代背景、内在逻辑、创作特点等方面解读贝多芬《“热情”钢琴奏鸣曲》,挖掘这首钢琴奏鸣曲的艺术价值,为学习和演奏该作品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月光曲》与《C小调钢琴奏鸣曲》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第九课《月光曲》是关于德国杰出的古典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C小调钢琴奏鸣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献给他初恋的女友朱丽叶,琪察尔迪的,作品反映了当他恋爱失败并患耳疾后痛苦失望的心情。《#C...  相似文献   

10.
《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的一首早期钢琴作品 ,编号第 1 3号 ,写于 1 799年 ,C小调 ,标题“悲怆”是作者自己确定的。这首作品集中反映了作曲家在生活中的内心体验 ,以及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法国大革命的鼓舞下 ,决心用自己的音乐反映人类向命运挑战 ,追求自由幸福和美好人生的崇高理想和斗争精神。这首钢琴奏鸣曲和声新奇、丰富 ,音乐形象鲜明有力 ,曲调线条清晰紧凑 ,音乐主题动机朴素精练 ,调性多变 ,色彩对比鲜明 ,音乐结构既有传统奏鸣曲式的严谨 ,又敢于突破常规 ,巧妙地加入引子和尾声 ,从而更完整地表达作者同命运作斗争的思…  相似文献   

11.
贝多芬的《暴风雨奏鸣曲》是基于灵活而复杂的心理描写,它热情、狂暴、悲怆。这一时期也是贝多芬创作的关键时期,他努力探索和扩展奏鸣曲的表现力和套曲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暴风雨奏鸣曲》是贝多芬最富有美妙诗趣的灵感作品。这首富有鲜明内涵的奏鸣曲,充满了成熟性的音乐风格和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了贝多芬的作曲原则和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12.
《升C小调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一首幻想曲似的奏鸣曲,是他最有独创性、最充满灵感、最感人,也是流传最广的钢琴奏鸣曲之一,整首奏鸣曲充满了感人的力量和浪漫的激情。第三乐章是贝多芬在所写的钢琴奏鸣曲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一首作品,其个性十足,尽显贝多芬暴风雨般的情感和内心复杂矛盾的冲突。文章从音乐的形态、曲式结构,及其演奏等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贝多芬(1770-1827)是被赞誉为"乐圣"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和指挥家,他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在他的创作生涯中,钢琴音乐始终活跃于创作活动的中心,著名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已成为记录音乐精神发展历程的标志性文献,其中《f小调第23奏鸣曲"热情"(OP.57)》是具有时代特征艺术表现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引领了19世纪钢琴音乐的发展,已成为钢琴音乐历史中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经典作品。分析研究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时代特征及其艺术表现,对今天的钢琴音乐创作及教学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甘肃高师学报》2022,(4):43-46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高度总结了从巴罗克时期到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欧洲钢琴音乐创作的经验,发展和提高了钢琴奏鸣曲的音乐表现力,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声。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里,我们清楚地看到贝多芬对钢琴演奏法发展的贡献,对钢琴奏鸣曲的完善,对人类音乐文化艺术的贡献。钢琴奏鸣曲音乐从内容到形式由贝多芬从刻板严格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因而使硬性的奏鸣曲化为表白思想的灵活的工具,形成了钢琴奏鸣曲领域中的“贝多芬风格”。  相似文献   

15.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高度总结了从巴罗克时期到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欧洲钢琴音乐创作的经验,发展和提高了钢琴奏鸣曲的音乐表现力,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声。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里,我们清楚地看到贝多芬对钢琴演奏法发展的贡献,对钢琴奏鸣曲的完善,对人类音乐文化艺术的贡献。钢琴奏鸣曲音乐从内容到形式由贝多芬从刻板严格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因而使硬性的奏鸣曲化为表白思想的灵活的工具,形成了钢琴奏鸣曲领域中的“贝多芬风格”。  相似文献   

16.
《暴风雨奏鸣曲》是贝多芬奏鸣曲中比较受欢迎的一首曲子。作品内容丰富多样,表现出鲜明的艺术特征。作品集戏剧性及悲剧性为一身,展现了多样的艺术风格。《暴风雨奏鸣曲》为贝多芬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灵感作品,从作品侧面体现了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才能。分析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及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德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在1862-1865年间创作的《e小调第一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是大提琴曲目中的经典之作。也是继贝多芬五首大提琴奏鸣曲之后的大提琴奏鸣曲的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作品曲式结构与和声特色的分析,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挖掘作品的内在含义,以便用琴声更好的诠释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8.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被人评价为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他的《贝多芬奏鸣曲集》从古典主义跨越到了浪漫主义。《f小调第一奏鸣曲》(1792-1795)是贝多芬献给海顿的三首奏鸣曲之一,为贝多芬早期的奏鸣曲作品,虽更接近海顿、莫扎特以及前古典时期作曲家的形式与风格,但此时强烈的情感表达已经显示出贝多芬本身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贝多芬一生中共创作了10首小提琴奏鸣曲、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等众多体裁的作品.其中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见证了贝多芬逐渐成熟的作曲技法和愈发浓郁的个人风格,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这位音乐巨人坎坷但又坚定的一生.相较于钢琴奏鸣曲均匀贯穿着贝多芬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而言,贝多芬前9部小提琴奏鸣曲的写作都集中在1798年和1802年五年间.其中第五号奏鸣曲《春天》是贝多芬最著名的小提琴奏鸣曲,笔者通过对这部作品第一乐章音乐及结构上的分析,从实践出发,对钢琴声部的演奏进行细致分析,同时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分析钢琴同小提琴之间的协作性,对这部作品钢琴声部在协作时的重要性以及钢琴和小提琴之间如何更好的配合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思考,希望对其他学习这部作品的演奏者有所借鉴意义和实际帮助.  相似文献   

20.
贝多芬以其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所著名,其中以第十四首奏鸣曲Op.27 Nr.2为代表作之一,又被称为《月光奏鸣曲》。贝多芬在创作《月光奏鸣曲》的过程中将自己独特的个性融入其中,从而创造了其非凡的艺术风格及魅力。文章首先对《月光奏鸣曲》的音乐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根据本人实践进一步分析了《月光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