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钟清鸿 《视听纵横》2006,(4):112-113
在县市电台中存在着编辑、记者怕写广播评论和写不好广播评论的现象,从近年来杭州市优秀广播作品评选来看,广播评论一直是弱项,也印证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综观本届中国广播新闻奖评论类34件送评作品和24件获奖作品,不难看出广播评论类节目一些新的发展变化。第一个特点是录音评论已占据多数,有着实况音响的广播评论作品因其信息量更大、针对性更强、更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更能发挥广播特色而日益为更多电台所运用。近年来,录音评论、录音述评在新闻言论类节目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直至在本次送评节目中占到55%以上。获一等奖的辽宁台作品《由“狼来了”引发的思考》表现了辽宁人在南方优势企业大举北上兼并本地企业的情况下换脑筋、变观念、求生存、求发展的主题。作品中选用了辽宁省几位企…  相似文献   

3.
新闻质量有提高评论质量要提高──’95中国新闻奖广播送评作品评析张舒1995年是广播深化改革的一年,广播在挖掘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使广播新闻的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从今年选送参评的广播作品来看,完全证明了这一点。选送参评的70篇作品中(包括消息、...  相似文献   

4.
我在参加2002年度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政府奖评选过程中,引发了一些感想,现提出来就教于大家。 一、新闻播音与主持作品存在的遗憾 新闻节目是电台、电视台的重要品牌,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不可或缺.不应轻视。但是,从送评的播音与主持作品来看,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播音主持的有声语言创作,应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但在参评的节目中有的人追求生动,模拟动物的语气,表演味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伴随着城市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城市台播出的电视新闻作品的质量越来越高,在1994-1997年度的中国电视新闻奖评比中,由城市电视台新闻委员会送评作品的获奖比例也逐年提高。尤其1997年度送评的作品,获奖比例之高,得一等奖的作品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广州电视台的消息《广东人口突破7000万敲响警钟》和1997年7月1日的新闻节目编排均获得了一等奖。南京、青岛、宁波、兰州四家电视台都各有一条获一、二等奖。在全国,除中央台外,只有11个省和直辖市台达到这一水准。评委们对广州电视台送评的新闻…  相似文献   

6.
每年的好新闻评选活动,对广大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劳动成果是一次很好的检阅,我省送评稿件的报社,去年是47家,今年是62家,其中大部分是出版四开四版地方小报的报社。 1986年度我省报纸好新闻评选的结果,也反映了地方小型报纸的优势:评出109篇全省好新闻作品,70%是出自地方小报;我省向全国送评的15篇好新闻作品,有10篇是地方小报提供的。  相似文献   

7.
1991年电视评论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从参加全国电视新闻评选的电视评论的总体水平来看,评论是电视新闻中的弱项的状况正在改变,这是令人高兴的变化。 1991年的参评作品都是电视述评。这说明,评论虽有多种形式,但经过多年探索,电视工作者在报道的实践中选择出了较适合电视播出的这一品种。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电视述评在电视评论的诸多品种中是生命力较强的。自80年代中期以来,电视评论大体经过  相似文献   

8.
钟兴楠  郭婷 《声屏世界》2012,(12):54-54
2012年7月,2011年度江西广播电视奖评选结果公布,在吉安广播电视台全部送评获奖的节目中,既有长短消息、新闻评论、系列报道,也有电视专题、文艺活动,正可谓全面开花,是当之无愧的"全明星阵容"。纵观近四年来吉安广播电视台的评奖履历,2012年的硕果累累不仅仅只是一个偶然。4年33件江西广播电视奖获奖作品、12件一等奖作品、1件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一串数字的背后是策划的灵光正闪现。  相似文献   

9.
时统宇 《新闻实践》2001,(11):30-31
《莫把“脱困”当“脱险”》是辽宁电视台播出的一篇电视评论,在今年的中国电视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随后,又摘取了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桂冠。作为中国电视新闻奖的评委,我自然对评奖的过程十分清楚。那么,这篇曾引起过一定争议的作品,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殊荣呢? 在本届中国电视新闻奖评选中,评委们普遍认为送评的电视评论节目不尽如人意。横向来看,质量不如其他类参评作品;纵向来看,不如往年,能与前几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一直是电视的弱项,近年来,人们发现电视上有影响的新闻评论节目屈指可数。事实上单独设立的新闻评论性栏目收视率并不高,传播效果也不好。曾经各地方台一窝蜂似的仿照中央台《焦点访谈》、《观察与思考》办起的评论类节目现在大都悄悄地“关停并转”。  相似文献   

11.
“这里我想推崇一下《丽水日报》。地处深山的《丽水日报》近两年来送评的作品很有竞争力,获奖作品总数引人注目。他们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多送鲜活短小的新闻作品,1991年,他们送评的《农民徐火松办起垃圾加工厂》这篇短新闻,全文500字,不去写农民经商,也不去写农民办一般性的工厂(这些已不稀罕),而是写徐火松别  相似文献   

12.
成果丰硕 尚需开掘──’95中国新闻奖电视送评作品评析李东生质量稳步提高,电视特色突出,社会影响扩大,同仁仍需努力。这是我对1995年度中国新闻奖电视送评作品阅后的总的感觉。电视被誉为第一传媒。这个评价的依据应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电视的社会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丰收的喜悦和超长的遗憾从第七届中国新闻奖通讯评选谈起张万象1996年,可谓中国新闻界的通讯丰收年。然而,在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会上,诞生于1996年的一批优秀通讯却因超长而未能入选,留下了不小的遗憾。认真阅读报纸、通讯社系统送评的90篇通讯之后,我有...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作品评奖,含消息、评论、专题、系列和连续报道、编排及直播等六项。参评作品190件,其中广播新闻作品87件,获得一等奖的8件、二等奖的16件、三等奖的18件,得奖率为48.2%;电视新闻作品103件,获得一等奖的9件、二等奖的19件、三等奖的19件,得奖率为41.7%。 2000年度送评的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显著特点是: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新闻评论是目前党报中的一个弱项的话,那么“社论”在地市报中就是“弱项”的弱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操作上有偏颇,社论的主导地位没有体现出来;二是地方特色不浓,社论未跳出“大报缩写式”的窠臼。一、目前地市报评论的基本格局最近,本社资料员对1990年近300家地市报的报纸作过一次采样率为5‰的抽样调查。以各种言论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来说,资料显示:作为评论品种中最重要、最权威的社论,在地市报中出现的频率最低,仅为3.54%,平均每100期才有1—2  相似文献   

16.
“这里我想推崇一下《丽水日报》。地处深山的《丽水日报》近两年来送评的作品很有竞争力,获奖作品总数引人注目。他们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多送鲜活短小的新闻作品,1991年,他们送评的《农民徐火松办起垃圾加工厂》这篇短新闻,全文500字,不去写农民经商,也不去写农民办一般性的工厂(这些已不稀罕),而是写徐火松别出心裁办垃圾加工厂,乡村农民争要他的产品、供不应求这  相似文献   

17.
一般地说,送评和得奖节目是日常播出节目的缩影,透过它们往往可以窥见节目的现状和发展趋向。如果1992年对农村广播的送评和得奖作品也大致如此,那么从中究竟可以窥见到什么呢?这是一个大可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仅就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讲点粗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宣传艺术邵华泽第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工作已圆满结束。从送评的410件作品中评出了157件特别奖和一、二、三等奖的作品,已于不久前公布。这些送评和获奖的作品,充分反映了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新闻工作者认真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正确的舆论...  相似文献   

19.
第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工作已圆满结束。 从送评的410件作品中,已评出157件一、二、三等奖的作品,也已公布。这些送评和获奖的作品,充分反映了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新闻工作者认真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高唱主旋律,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所取得的出色成绩,充分反映了我们新闻工作者在使新闻导向正确,  相似文献   

20.
今年四五月间,笔者分别参加第五届省辖市报新闻奖评选和第24届(2006年度)河南省新闻奖评选,感觉到各家报纸都十分重视,送评作品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在认真审阅作品过程中,仍然发现有两个问题十分突出:一是轻消息、重通讯;二是有的消息作品中依旧存在缺乏时间要素或时效性差的问题。省辖市报新闻奖评选共计有29家报纸参加角逐,其中大都未按照评选通知中规定的,消息作品的推荐数应占分配单位推荐作品总数的40%的要求来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