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在孩子的眼睛里,常常会写满对老师的崇拜,他们对老师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赖。我们教师也不妨时时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1、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孩子。教育要面向全体,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孩子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对老师对班级的情  相似文献   

2.
开学不久,一位朋友反映,他孩子的班主任老师是数学老师,提出周末为班上数学不太好的同学补课,他的孩子成绩中上等,他不知道是该送孩子去,还是不送孩子去。因为这个班说是只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但哪个家长不怕老师“开小灶”多讲点东西,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我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和老师天天批评他,觉得孩子浑身都是问题。不久,他就开始厌学,情绪糟糕到拒绝考试的地步。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就四处翻看教育这类孩子的书。研究者认为,应该用发现他们的优点、赞扬他们的优点的方法去教育,并介绍了“宣扬学生最精彩的一刻”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让孩子用彩笔在一张纸上画出自己表现得最得意的一刻的场面。然后,让孩子自己讲当时的场面。接着老师和家长去欣赏和赞扬孩子的这一表现。由此使孩子感到他是被人喜欢的,  相似文献   

4.
幼儿对周围的自然环境,经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对于来自孩子的各种问题,老师通常的做法是马上给予答复。这样,虽然满足了孩子一时的好奇心,使他能获得一些粗浅的知识,但由于他问你答,孩子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样的答案,孩子往往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转瞬就忘了。因此,这种“瞬答法”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我们认为,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妨采用“静一静、看一看、想一想”的方法,就是先不要急于告诉他答案,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孩子静下来自己去看、去想、去得  相似文献   

5.
哈哈一笑     
①一天,老师讲两只兔子赛跑的故事,老师问:“两只兔子赛跑,一只跑得快,一只跑得慢,跑得快的先到目的地,跑得慢的后到,谁是第一名呀?”有个孩子回答:“跑得慢的兔子跑的路程长,因为它花的时间多,所以,跑得慢的兔子是第一名。”②有个4岁的孩子,要他妈妈带他到动物园去玩,妈妈说: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不会“欣赏”老师和同学,他们一旦发现同学、老师的缺点,便马上指指点点,这是孩子“学会共处”、真诚地与他人交往、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完善自身人格的一大绊脚石。 一、不会“欣赏”的具体表现 不会“欣赏”同学一次思想品德课中,我请大家看同学的几张照片,“夸一夸”照片中哪些同学做得好。一位同学说:“××正在拾纸屑,他的身体肥肥的,像只小狗熊。”“照片中的××虽然在帮助别人,但他平时经常打人的。”发言对同学好的做法有所肯定,但却不认可。有时,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得到老师的表扬,有的学生会“眨眨眼”,  相似文献   

7.
专家的话: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有他的长处,又有他的短处。十全十美的孩子是不存在的,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的孩子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有的家长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是父母缺少发现的眼睛,缺少一颗“童心”。如果我们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在他们的身上永远也不可能有亮点,也不可能有值得你欣赏的地方。父母的责任是如何发现你孩子身上的亮点、潜在的能力和积极性,去欣赏他、鼓励他,让优点这支“红军”愈来愈壮大,逐步去克服,以至消灭缺点这支“白军”。可以这么说,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  相似文献   

8.
童年趣事     
聪明孩子傻事多,小作者说他"傻事一箩筐"。童年傻事其实就是童年趣事,是我们在成长历程中很值得珍藏和怀念的儿时往事。它一去不复返,只让我们远远地去欣赏它。  相似文献   

9.
打小记忆中,爸爸的概念是跟洗衣机上的一堆脏衣服联系着的。他的脸总是黑黑的,夏天更黑。他总是那么忙!从小生病去医院,总是妈妈陪着。上学后,家长会从来都是妈妈去,爸爸只去过一次,老师同学们怀疑我是单亲孩子。  相似文献   

10.
我准备在活动室墙壁上设计一个“乖宝宝”评比栏,就让每个孩子带一张自己的单人照片来。一天早上,思学兴冲冲地拿来了照片。照片上的他头戴一顶小花帽,怀抱一只小狗,特别可爱。我正欣赏着他的照片,突然他对我说:“老师,我跟你说个悄悄话。”“好吧。”我弯下腰。“老师,你不要剪我的照片,好吗?”我心中一怔,应道:“好吧,不剪。”听我这么一说,他高兴极了,自个儿玩去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他又跑过来,很不放心地再次提醒我:“你真的不要剪哦!”我问他为什么不能剪,他说:“那张照片是我去乡下奶奶家时拍的,我很喜欢的。”“好,老师保证不剪你…  相似文献   

11.
我的孩子在被视为“差生”的舆论中初中毕业了。他选择了他最喜爱的计算机网页设计和动画设计专业。在新学校他是老师计算机教学的助手,语文课上写的作文得到老师的欣赏,绘画由D级上升到C级。儿子每天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又心情愉快地回到家。在轻松而  相似文献   

12.
过分的溺爱     
翅飞 《小学生》2006,(12):14-14
原来的班里有个同学叫小鸿,他的母亲对他的爱是一种溺爱。小鸿是我们班最吵的一个,成绩也不好,而她的母亲却……老师批评小鸿的时候,她站出来,说老师偏袒其他学生,只骂小鸿,扬起手要打老师,还说要把老师告到县教委去。小鸿考试差时(几乎每次都不及格),她又跑到学校,说老师不教孩子,不给孩子上课,不给孩子辅导,还闹到校长室去。小鸿作业不做(都是空白),老师没法改,小鸿母亲竟在学校操场上大骂老师,使老师颜面扫尽。现在,我已经不在那个班了,原来的老师也没教他了,真不知小鸿会被他母亲溺爱成啥样。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在老师的眼里,爱迪生是一个只爱提问题的糊涂虫,以至于受了3个月的正规教育便被母亲领回家.但正是他的母亲为自己的孩子成长撑起一方晴空,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发现,从而成就了举世最伟大的发明家.这就是教育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磁场     
我做“模特" 四3班的孩子可喜欢上美术课了,今天我去听实习老师小张给他们上课。他上的是苏教版美术教材的第22课——《老师和同学》,一节人物写生课。孩子们欣赏了张老师的10多张人体素描佳作,在这些有个性的人物面部形象前,他们时不时忍不住笑出声来。张老师像一位激情满怀的导游,把孩子们带入了人物大观园。孩  相似文献   

15.
欣赏音乐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但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拥有听觉系统,就具备欣赏的最基本条件;只要愿意去听,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只要家长、老师稍加注意指点,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欣赏音乐的高手,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7月的一天早晨,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地在操场上活动。有个孩子捡到一只蝉壳,他兴高采烈地马上拿去给老师看,谁知那位老师吓了一跳,而后就厉声责难那个孩子,要他把蝉壳扔掉并且从此不准捡这一类东西,那个小朋友尴尬地低下了头,很不情愿地把蝉壳扔掉了。看到这里,我的心不由沉重起来。我想,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而且还要善于组织和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领略一草一木,去探寻其中的奥秘,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陶冶  相似文献   

17.
正一、符号语言评价,增进情感针对学生特点,采用他们喜欢的直观形象评价,显得生动有趣。我采用了"符号批改法"。如:画只眼睛表示孩子善于观察;画对翅膀表示他的想象力丰富;画颗心表示他是生活的有心人,或者是有爱心的孩子;好词下面就画个苹果笑脸,让老师欣赏的佳句旁边画颗笑眯眯的星星;画个"?"表示:"这样合适吗?再仔细  相似文献   

18.
<正>人教版小学《语文》每一篇课文读起来都是那么美,充满诗情画意。老师时常感叹这样的文章只能是欣赏,要让孩子去体会其中的美感和韵味是很难的。殊不知,每一个孩子都是幻想家,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熊军 《四川教育》2008,(11):24-24
雷湘老师执教的《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强调探究学习是苏教版《科学》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教材主编路培琦老师说:“如果水好比是知识的话,我们就把孩子带到井边上,教他怎么打水,孩子学会打水的方法,就可以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打水,去获取他所需的知识。”“带着孩子去打水”就是和孩子一起去学习,一起去研究。雷湘老师正是抓住了教材的特点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去打水,去学习,去研究。  相似文献   

20.
孩子刚上学的那段时间的确很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也能够及时给他帮助,这会让父母安心很多。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要教会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尤其是一些和老师无关的事情更不要总是去打扰老师,因为老师毕竟面对的是很多学生。您需要做的第一步是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老师很忙,一些和老师没有关系的事情就不要找老师了。另外,您可以给孩子讲解几种必须告诉老师的情形,如上课的时候不舒服了、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了等等。您也可以在家里和孩子演示一下,让孩子做老师,而您做学生,然后您可以把所有琐碎的事情都告诉孩子,不停地去“打扰”他,让他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