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着困境。耕地保护中有五大关系需要加以深刻辨析和领会,即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农村稳定、生态安全、政府政绩的关系。我国耕地保护的根本出路在于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创新,要把握好"五个平衡",即耕地保护的战略与战术、数量与质量、时间、空间、中央与地方的平衡。有关耕地保护十个方面的政策建议被提出思考和选择。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制度入手,在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层面、社区层面上对我国当前的代课教师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由于教育意义在中央和地方存在差异,地方政府采用“谋利”和“规避风险”的行为,致使农村地区教师严重不足的现象,从而使代课教师得以存在。  相似文献   

3.
转轨时期我国地方政府的作用及其经济行为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转轨时期,我国地方政府充当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具有一定的内在必然性,但由于存在独特的行为背景,我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往往很难保持其适度性.在新体制构建过程中,一方面,我国地方政府并不是一种理想的经济发展主体;另一方面,它又必须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此,必须通过职能转换,实现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优化,具体表现为应进一步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财权与事权,并建立起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硬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依据成都市下辖县市100多个村的抽样调查资料,研究调研区耕地保护基金发放后的实施情况以及农户对耕地保护基金的认识程度.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问卷法.研究结论:政府在耕地保护基金政策的制订、实施中起关键作用,耕保金发放标准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并按三种标准发放,其目的明确,并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影响巨大,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政策得到公众的广泛支持;同时也存在耕地保护基金不足,对农民吸引力小,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低以及政府对耕地保护基金的宣传还不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保护行为屡禁不止,究其根源就在于制度缺陷,在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对地方保护行为打击力度不够,在于现行的司法制度为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创造了条件,在于现行的财政制度是激励地方政府采取地方保护行为的动力,在于现行的干部制度迫使地方政府采取地方保护行为。因此,要彻底根除地方保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是政府主导的结果,但在不同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文章首先考察了不同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举办高等教育方面的作用;分析了中央、地方政府与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特征;并就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分级办学、调动不同层级政府办学积极性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地方政府间关系是执行中央政策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的地方政府间关系,在中央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适应性,如地方保护、地方结盟、共用地悲剧、地方冲突等,严重影响了中央政策的有效执行。有必要探讨当前地方政府间关系对中央政策执行造成阻碍的原因,并提出协调政府间关系、提升政府执行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政策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经济实际;另一方面取决于相关执行主体是否有充分的激励。地方政府是执行投资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主体,地方政府的偏好、激励和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调控政策的效果。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利益偏好存在差异,在中央推出紧缩的投资政策时,地方政府并不会严格执行。地方政府之间的晋升锦标赛,也会促使中央紧缩投资的政策执行力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尽管我国已经实行了较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耕地仍然大量流失,违法用地的现象仍屡禁不止,即使国土资源管理的政策一再严厉、体制一再调整也不能扭转。针对以上问题,以分析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模式为基础,本文认为政府与其直接保护耕地,不如切实保护土地产权,让权利人自己去保护土地,包括耕地,这样会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中央与地方高等教育财政责任安排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遵循中央与地方"分级负责"的财政责任安排。这一安排在克服原有的体制弊端,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表现为:中央与地方高校获得的财力支持整体上差距较大、中央与地方高校生均财政支出水平差异明显、地方高校获得的科研经费较少。对此,本文根据公共财政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原则、财政均等原则、受益范围原则,提出完善我国中央地方高等教育财政责任安排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府际关系中的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府际关系通常指国内各级政府之间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以及政府内部各部门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即中央与普通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以及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当前,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在于构建“集分平衡”——集分有别、集分有度、集分有序的新型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加入世贸组织首先是政府入世,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由于后者的地位和职权的关系,面临的制约将更大。加入世贸组织后,地方政府的行为所受到的制约将更严格,因此,地方政府在行使职能过程中,必须与中央政府保持步调一致,减少地方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提高地方政府政策的透明度,实现地方政府管理法治化等,以使地方政府行为更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对房地产市场中的地方政府自利性主要从明确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职能定位、建立和完善法律规章制度两方面规避,必须清晰界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界限、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法律法规和强化地方政府的公共性、服务性职能等方面是对我国规避房地产市场中的地方政府自利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确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建国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处于动态演进的过程中,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进行了调整,推进了中国经济与政治体制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如此,。中央与地方关系因历史惯性及其复杂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集权与分权之争、事权与财力之争、中央与地方之争等问题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进一步推进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包括转变政府职能、改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政府与社会关系正在发生着变化。政府与社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论文论述了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着四种不同模式的政府与社会关系,同时总结现代化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关系发展的共同规律,回顾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变迁过程,要改革我国的政府与社会关系,就要建立起“小而强政府,大而强社会”的模式,建立起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6.
政府与市场关系历经几次大的历史演变,仍未找到最佳契合点。通过对西方社会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演化的分析,以及与我国政府和市场关系之间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完全的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对经济过多的干预都是有问题的。在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究竟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中应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动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信用度及公信力不断得到提升,但毋庸讳言,一些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领域存在信用弱化现象,如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公务员施政不规范,监管效能不高。为保证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亟待维护和提升政府信用度,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为此,需要地方政府提高执政效能,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公务员诚信行政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发达国家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发展中,政府行为对其日常经营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通过比较分析美、日两个发达国家地方性银行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模式,目的就是要指出发达国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的模式选择与特点,进而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政府绩效评估作公共管理重要工具之一,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领域,被誉为政府官员手中"最有效的管理工具"。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已在我国各级政府大量地展开,但理论研究稍显滞后,主要表现为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本土化研究相对较弱、理论研究较多实证分析较少、逻辑实证主义方法应用较少、研究资助力度不够等问题,需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本土研究、注重运用逻辑经验主义研究方法、加强政府绩效评估元理论研究等几个方面对中国政府绩效评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管理权限结构及运行仍存在诸多问题.地方政府应该具有以下管理权限:地方政府作为公立高校的举办者,应当具有制定高校章程、任命学校决策者和筹措教育经费的权力;地方政府作为公立高校的管理者,应当具有教育政策法规制定权和检查权、教育规划权、学校设置和审批权、标准制定权、评估和监督权.为此,地方政府必须制定教育行政组织法,改进权力的运行方式,以促进高等教育管理民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