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I=RU表示.使用欧姆定律时,要注意的是指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的I、U、R三者的关系.其变形式为U=IR及R=UI.再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I1=I2=I、U1+U2=U、R串=R1+R2;并联电路:I1+I2=I、U1=U2=U、R1并=R11+R12),可以去求解电学中的计算类问题.由于同学们在解题时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对题设条件的认识不透彻,导致错解.现结合具体例题解析,以供同学们解题时借鉴.例1如图1所示,有R1、R2两个阻值分别为2Ω、4Ω的电阻串联…  相似文献   

2.
一、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数学与物理可谓一对孪生兄弟,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更是随处可见.如在受力分析,运动问题,变力作功,气态变化及电学、光学,物理中的最值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例1.如图,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ε,内阻为r,R1为固定电阻,求可变电阻R2调至何值时它所消耗的电功率最大.解:由电学知识可知,P=UI,∴P2=U2I2=U2(ε-U2)r+R1.∵U2(ε-U2)≤(U2+ε-U2)24=ε24,当且仅当U2=ε-U2时最大,同除以I有2U2I=εI,∴r+R1+R2=2R2,即R2=R1+r时,P2最大为ε24(r+R1).二、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是一门试验科学,在计算参加反应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电流电压电阻串联电路I=I1=I2……U=U1+U2……1/R=1/R1+1/R2……,若R1=R2=……=Rn=R,则R=1nRR=R1+R2……,若R1=R2=……=Rn=R,则R=nR并联电路I=I1+I2……U=U1=U2……根据上述,由于各分段电路R1、R2……各有定值,可导出电流、电压及其电功率的分配比例(如下表):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规律是学习物理的重难点之一,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规律对学好电学知识,解决电学实际问题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串并联电路特点、规律可列成下表:串联电路电流相同U1U2=R1R2……P1P2=R1R2……并联电路I1I2=R2R1……电压相等P1P2=R2R1……电…  相似文献   

4.
初学者进入电阻串联和并联计算时,容易乱代公式,思路不清,解题有些困难。为了让同学们顺利掌握,下面介绍一种利用表格分析求解。两只电阻R1、R2串联或并联,如图1和图2所示,把电流I、电压U、电阻R很容易在图形中表示出来,其中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都用I表示电流,而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用U表示电压。把图1、图2中物理量对应放入表格中,相同物理量放在上面,串联为表1,并联为表2。电流I电压U1U2U电阻R1R2R表1电压U电流I1I2I电阻R1R2R表2表格中横向用加减法,纵向用欧姆定律求解。(说明,并联电路中电阻1R=R11+R12)两…  相似文献   

5.
例1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6Ω,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2A。求:(1)电源电压;(2)电阻R消耗的功率;(3)在原电路中电阻R两端并联一个电阻R1,为使电阻R1消耗的功率为6W,求电阻R1的阻值;(4)在原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R2,为使电阻R2消耗的功率也为6W,求电阻R2的阻值。答案(1)电源电压U=IR=2A×6Ω=12V。(2)电阻R消耗的功率P=IU=2A×12V=24W。(3)电阻R1与R并联,电阻R1消耗的功率P1=U2/R1,6=122/R1。解得:R1=24Ω。(4)电阻R2与R串联,电路中的电流I2=U/(R R2)=12/(6 R2)。电阻R2消耗的功率P2=I22R2,6=I22R2。解得:R2…  相似文献   

6.
第一部分 练习题1 选择题(1)就一般情况而言,一个电容的(  )。 A 电压不能突变 B 电流不能突变 C 电压及电流均不能突变(2 )电流源Is流过两并联电阻R1=40kΩ、R2 =80kΩ,则流过R1的电流I1比流过R2 的电流I2 (  )。 A 大    B 小    C 相等(3 )三个电阻R1、R2 、R3 并联,其等效电阻(  )。 A R =R1+R2 +R3 B R =1R1+1R2 +1R3 C 1R =1R1+1R2+1R3(4)图1所示电路中,I、U分别为(  )。 A 1A、10V B .2A、5V C 1A、5V图1 选择题(4)示意图(5)在直流电路中,电感(  )。 A 相当于短路 B 相当于开路…  相似文献   

7.
例如图1所示,R1=3Ω,V1的示数是6V,V2的示数是9V,若图中两电阻交换位置后,两电压表示数不变,求A、B间的电压。分析原电路可等'效为如图2所示,设R1、R2、R3两端电压分别是U1、U2、U3,图中R1、R2、R3串联。因为V1测R1、R2两端电压和,所以U1+U2=6V。V2测R2、R3两端电压和,所以U2+U3=9V。因为U1+U2≠U2+U3,所以U1≠U3,R1≠R3。解1、列方程法:由I=RU知:U1+U2=I(R1+R2),U2+U3=I(R2+R3)。当R1=R2=3Ω,有:I1(R1+R2)=6V,I1(R2+R3)=9V。解得I1=1A,R3=6Ω。A、B间电压U=I1(R1+R2+R3)=1A(3Ω+3Ω+6Ω)=12V。解得I2=0.5A,…  相似文献   

8.
电压分配和电流分配问题是电学中的基本问题,灵活运用电压分配和电流分配的原理解决电学问题,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1.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如图1所示,电阻R1、R2串联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两端,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有U=U1+U2,也可以说电源的电压分配给了各个电阻.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是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结合欧姆定律U1=IR1、U2=IR2可得UU12=RR12.这说明串联电路中,电阻两端分得的电压与电阻的大小成正比,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也越大;进一步还可以得到U1=R1R+1R2U,U2=R1R+2R2U.对于n…  相似文献   

9.
一、电流随电阻变化的“串反并同”规律如图 1所示电路 ,当变阻器 RW的滑动触头P向左滑动时 ,各电阻上的电流怎样变化 ?图 1        图 2分析 当变阻器 RW 的滑动触头 P向左滑动时 ,RW的阻值减小 ,整个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 ,根据 I=E/( R r)可知 ,电路中的总电流增大 ;进而根据 U端 =E- Ir可知 ,电路端电压减小 ;根据 U3=U端 可知 ,R3两端的电压 U3减小 ;根据 I3=U3/R可知 ,I3减小 ;根据 I2 =I- I3可知 ,I2 增大 ;根据 U2 =I2 R2 可知 ,U2 增大 ;根据 U1=U端 - U2 可知 ,U1减小 ;根据 I1=U1/R1可知 ,I1减小 ;根据 IW=I2 - I1可知 ,IW增大 .分析过程如图 2所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当 RW减小时 ,通过跟 RW串联的电阻 R2 以及电源中的电流增大 ,跟 RW 并联的电阻 R1、R3中通过的电流减小 .同理 ,当 RW 增大时 ,通过跟 RW 串联的电阻 R2 以及电源中的电流减小 ,跟 RW并联的电阻 R1、R3中通过的电流增大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规律 :变化电阻、电源...  相似文献   

10.
原题:在图1(1)所示电路中,其U—I图线如图1(2)所示,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若电路改为如图1(3)所示,R_0=4欧,变阻器阻值范围如前所求,求安培计读数的变化范围。本题的参考答案是:1.67安≤1≤2安。对此,笔者认为欠妥。现讨论如下: 由ε=U_1+I_1r=U_2+I_2r得, r=(U_1-U_2)/(I_2-I_1)。由图象可知 r=(8-0)/(10-2)=1(欧), ∴ε=U_1+I_1r=8+2=10(伏)。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灵活运用因式分解可以帮助我们简捷地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许多问题.本文举例如下.例1在串联电路中电压U与电流I及电阻R之间的关系为U=I(R1+R2+R3),当I=2.5,R1=3.8,R2=2.3,R3=1.9时,求电压U.解当I=2.5,R1=3.8,R2=2.3,R3=1.9时,U=I(R1+R2+R3)=2.5×(3.8+2.3+1.9)=2.5×8=20.答:当I=2.5,R1=3.8,R2=2.3,R3=1.9时,电压U等于20.图1例2如图1,在一块边长为acm的正方形纸板的4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b(b相似文献   

12.
计算一个电路的电阻,通常从电路的欧姆定律出发,对电阻串联构成的电路,电流为I,则IR=IR1+IR2+…;对电阻并联构成的电路,两端电压为U,则U/R=U/R1+U/R2+…,于是得到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为各个串联电阻之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为各个并联电阻的调和平均.实际电路中,电阻的连接是千变万化的,这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技法,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二册第七章中有一道习题:现有电动势为1.5伏,内电阻为1欧的电池若干.每个电池允许输出的电流为0.05安,又有不同阻值的电阻可作分压电阻.试设计一种电路,使额定电压为6伏,额定电流为0.1安的用电器正常工作.画出电路图,并标明分压电阻的值. 《标准化训练与教学》一书对该题作出的解答是: 如图1的电路可用.用电器的电阻为R=U/I=6/0.1欧=60欧. 共用12节电池,6个串联一组,然后两组再并联,电路中再串联R.若用电器正常工作,则 _总=I(R_总+T_总), 6×1.5=0.1(60+R+6×1/2), 即 R=27欧. 乍一看,上述解法设计出来的电路,由6个电池串联一组再两组并联成混联电池组向用电器供电,用  相似文献   

14.
知识梳理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1.欧姆定律:I=RU.2.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电流:I=I1=I2=I3=……电压:U=U1+U2+U3+……电阻:R=R1+R2+R3+……功率:P=P1+P2+P3+……功率分配:与电阻的阻值成反比.并联电路:电流:I=I1+I2+I3+……电压:U=U1=U2=U3=……电阻:R1=R11+R12+R13+……功率:P=P1+P2+P3+……功率分配:与电阻的阻值成正比.3.电功与热功:电功:P=UIt;热功:Q=I2Rt.一般情况下,电功与热功不相等,P!Q.4.怎样判定纯电阻电路:以发热为主要目的,则是纯电阻电器,否则不是.5.电路的简化与等效:巡流法、…  相似文献   

15.
Schrdinger方程-Δu+λ2u=u2q-2u有唯一的正径向对称解Uλ,当r→∞时Uλ指数衰减到零.因此可以预料薛定谔方程组-Δu1+u1=u12q-2u1-εb(x)u2qu1q-2u1,-Δu2+u2=u22q-2u2-εb(x)u1qu2q-2u2存在在某些点附近形同Uλ的多峰解.对于u=(u1,u2)∈H1(R3)×H1(R3)定义非线性泛函Iε(u)=I1(u1)+I2(u2)-ε/q∫R3b(x)u1qu2qdx,其中I1(u1)=1/2‖u1‖2-1/2q∫R3u12qdx,I2(u2)=1/2‖u2‖2ω-1/2q∫R3u22qdx.证明了此泛函的临界点就是薛定谔方程组的解.设Z为非扰动问题的解流形,TzZ为此流形的切空间.寻求Iε的形如z+w的临界点,其中w∈(TzZ)⊥.应用Iε的性质,证明了Iε存在近似于(∑ni=1U(x-ξi),∑ni=1V(x-ξi))的多峰解.  相似文献   

16.
一、已知条件开放型1.如图 1,R1和 R2并联 ,已知 R1=10 ,通过 R1的电流 I1=3A,请你补充一个条件 ,数据自定 ,求出电阻 R2 的电功率大小 ,以及每分钟电路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要求三个不同的补充条件 )解析 :(1)补充条件 :通过 R2 的电流 I2 =1A。P1=(3A) 2× 10 =90 W。由 I1R1=I2 R2 得 ,R2 =(10 × 3A) / 1A=30 。故 P2 =I2 2 R2 =(1A) 2 × 30 =30 W。每分钟消耗的电能W=(P1+ P2 ) t=(90 + 30 )× 6 0 J=72 0 0 J。(2 )补充条件 :已知 R2 =2 0 。P1=(3A) 2 × 10 =90 W。U=I1R1=3× 10 V=30 V,I2 =U/ R2 =30 / 2 …  相似文献   

17.
最简单的直流电路如图1所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基本形式是 I=ε/(R r) ①当电源电动势ε和它的内电阻r恒定时,图1中的电流强度I,是负载电阻R的单值函数。由①式变形可得 U=ε-rI′ ②  相似文献   

18.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与电阻的关系是初中物理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较多的同学在这方面容易出现错误,下面我们通过例题加以分析研究,让同学们在这方面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例如图,两个电阻R1和R2并联在电源电压不变的电路中。已知:R1:R2=1:3,求I1:I2,如果在原电路上再并联一个电阻R3,使R1:R2:R3=1:3:5,求通过三个电阻的电流之比I1':I2':I3'。  相似文献   

19.
文 [1 ]给出了如下平面几何公式 :r =r1+r2 -2r1r2h .其中 ,P为△ABC的BC边上一点 ,h为BC边上的高 ,r ,r1,r2 分别为△ABC、△ABP和△ACP内切圆半径 .我们得到定理 设P为△ABC的边BC上一点 ,h为BC上的高 ,R ,R1,R2 分别为△ABC、△ABP、△ACP的外接圆半径 ,CA =b ,AB =c ,则R =(b +c) (bR1+cR2 )4h(R1+R2 ) . ( )证明 :由正弦定理 ,AP =2R1sinB =2R2 sinC ,设BC =a而sinB =b2R,sinC =c2R,因此R1+R2 =AP2 ( 1sinB+1sinC) =R(b +c)bc ·AP=R(b+c) sinAah ·AP=R(b+c)· AP2Rh=b +c2h (R1sinB +R2 sinC)=b +…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科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做为一名物理教师,在近几年教学中,凡遇到学科间综合题就给同学们渗透有关数学知识,下面举几例与大家共同探讨:1“合比”知识在电学中的应用例1电阻R1与R2串联,在电路中,已知两端的电压为1.5V,两端的电压为4.5V,R1 R2=600Ω,R1、R2各为多少Ω?解由R1与R2串联可知I1=I2,得R1/R2=U1/U2=1.5V/4.5V=1/3。因为R1 R2=600Ω,所以将R1/R2=1/3,运用合比变为(R1 R2)/R2=(1 3)/3,得R2=450Ω,R1=150Ω。例2如图1所示,若R1=5R2,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分别为I1,I2,I3则I解1∶I2=,I3∶I1=。由图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